顧越 陳濟洲 張健健

摘 要:伴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城市也在不斷更新下愈加繁榮。而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城市人文歷史的空間載體,對其的保護與開發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順應城市發展步伐而對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是不可避免的趨勢。文章通過對比成都寬窄巷子與南京老門東兩條歷史文化街的設計改造,來分析歷史文化街如何通過設計來體現不同地域的人文。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改造設計;地域特點
一、城市與歷史文化街區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地域環境不同,則各區域的人文歷史也不相同,同樣是歷史文化街,其各自展現的城市歷史魅力也不相同。
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座城市歷史的文化符號,其作為一種多功能公共活動空間,在城市建設中占有著重要位置。城市所包含的歷史與人文如何與現代建筑與經濟需求相融合,是設計過程中需要不斷推敲的難題,而歷史文化街區的建設則可以對此難題進行解答。此外,歷史文化街區在達到多功能效益的同時,與其他區域的歷史文化街區產出明顯區分,從而達到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街區都有各自的鮮明特點,進而展現出地域人文的獨特性。
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部分,歷史文化街區通過審美功能、經濟功能、象征功能、教育功能與保護功能和城市緊緊關聯在一起。這些功能對城市的影響不容小覷,甚至能夠帶動城市區域發展。通過研究可知,歷史文化街區功能與城市建設有以下五種主要關聯:
(一)審美關聯
歷史文化街區景觀設計可以展現城市歷史文化風貌,代表了城市內在文化審美。由于現下城市發展迅速,許多遺留建筑與古建筑都被代替為現代建筑,這樣雖然能夠展現城市現代化發展,卻忽略了古建筑中所包涵的文化因素。而歷史文化街區卻可以將歷史人文與經濟發展進行有效融合,利用歷史建筑的風格加以創新設計與規劃,將其立于現代化城市中,帶來獨具一格的審美效果,從而減少人們對現代建筑的審美疲勞。
(二)經濟關聯
經濟發展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歷史文化街的必要功能。一個歷史文化街區的設計與建設無疑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其建造成本也十分昂貴。因此,歷史文化街背負著相當大的財政壓力,其后期是否能夠產生經濟效益,帶動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是建設前期必須考慮的問題。
(三)象征關聯
優秀的歷史文化街區不但能夠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帶動周邊區域發展,還能轉化成為城市的象征形象。因此,不同區域的歷史文化街區需要通過環境設計進行區分,并凸顯其地域特點,使其能夠具有地域獨特性,從而能作為城市的象征,提升城市形象而增加城市流量。
(四)保護關聯
如今,社會對歷史文化與歷史建筑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因此對歷史文化街區中歷史建筑的保護也是創新設計的設計目的之一,這也是一種對城市歷史財產的保護形式。保留有價值與意義的古建筑,便是對城市歷史文化的保護。
(五)教育關聯
歷史文化街區對古建筑的保護,有助于歷史文化的保留,便于城市歷史文化教育的發展。歷史文化街區使歷史氣息能夠更為直觀地被人們感受到,從而通過一些類似建筑小品、藝術雕塑、文化宣傳墻等設施建設,便于城市教育的實施,提高城市文明建設。
二、設計如何體現不同地域人文差別因素
不同地域的建筑造型、空間布局與景觀要素是大不相同的。例如,北方的四合院與南方的蘇州園林之間的空間布局與建筑造型差異是大相徑庭的,而這兩種帶有強烈地域風格的建筑模式,也是區分地域人文特點的標志。歷史是無法脫離人類活動而獨自存在的,因此這些歷史建筑特性也都帶有了不同地域的人民生活的特點。因此,在歷史文化街區的設計過程中,可以將區分地域特點的布局因素、建筑因素、景觀因素、雕塑因素結合起來進行所在地域的針對設計。
以下,本文將以南京老門東與成都寬窄巷子作為真實案例來對比設計如何體現不同地域歷史文化街區:
(一)布局差異
空間布局是區分地域特點的一大要素,南京老門東與成都寬窄巷子的設計都對街巷肌理與空間形態進行了保留,但是街巷肌理與空間形態卻風格鮮明。
南京老門東的街巷分布為“非”字形,街道較多,道路窄直,但卻與路邊舒雅的建筑搭配得宜,展現出舊時南京城居的歷史韻味(圖1)。
成都寬窄巷子曾是滿蒙八旗官兵的居住地,可以將北方地域的建筑特色與人文特點也融入空間布局之中。因此,即使在南方地域的城市中,寬窄巷子卻擁有北方的空間特點,這也使其成為了典型的地域風格混雜的代表。寬窄巷子主要空間布局形式較為豐富,道路相對于南京老門東簡易許多,建筑之間的布置也更有注重于整體性與秩序性(圖2)。
(二)建筑差異
區域建筑總是以群體的方式出現,建筑所處的地域氣候環境與歷史人文都是影響建筑外形的因素,因此建筑造型也是體現不同地域人文的重要因素。南方的氣候較為炎熱,多山地,多水,因此建筑材料種類豐富,加上陰雨連綿的天氣較多,因此建筑造型較為輕盈通透。而北方地域氣候較為寒冷,居住人口較少,因此建筑也較為質樸整潔。
南京老門東建筑風格統一,多采用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建筑群多以院落式的江南民居建筑組成,青磚黛瓦、雕刻精致的花窗,無一不展示自己的歷史文化風韻。老門東還保存著一些擁有價值意義的歷史建筑,可以將現代建筑設計融入進保存度不足的老建筑。
成都寬窄巷子建筑分為兩種風格,這些風格風別與歷史相呼應。寬巷子在清朝屬于軍官與家屬的居住區域,因此寬巷子道路更為寬敞,建筑風格也宏偉大氣。窄巷子則為普通百姓的居住區域,建筑風格便比較簡單純樸。
(三)景觀差異
由于南京與成都都屬于南方區域,因此種植的植物種類大同小異,但是在景觀布置上,也有著較為明顯的差別。南京老門東區域附近有著一座保存至今的園林——瞻園,因此老門東的街道就有一些園林風格的景觀設計,假山疊石,水體亭落,建造在主干路的兩側,使其帶有一絲江南園林景觀的清明舒朗(圖3)。而寬窄巷子的景觀設計更為簡潔明了,以街道綠化為主,以喬木、灌木與藤蔓相搭配,使街道更為利落(圖4)。
(四)雕塑差異
藝術雕塑是現代審美要求下的城市符號,其并沒有較長歷史,卻是傳達人文文化的最直觀的藝術表達載體。歷史文化街區內擺設的雕塑,大多都是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成都寬窄巷子與南京老門東歷史環境與生活習慣大不相同,因此以生活與歷史為主題的雕塑自然差異就大了,這些雕塑更有助于區分不同地域的人文環境。
三、現有歷史文化街的改造
不同的城市環境,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遺留問題,不同地域歷史文化街區自然有不同的設計改造思路,以下將繼續以現有的南京老門東與成都寬窄巷子這兩條歷史文化街區的設計改造進行簡要分析:
(一)南京老門東設計改造
功能重構:為了能夠使南京老門東這條歷史文化街能夠帶來足夠的經濟效益,將部分原本的居民遷移出,引進一些中低端型的娛樂性質消費店鋪。在盡最大可能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改造,給老門東帶來美化效果的同時,又能夠吸引客流量,增大老門東的經濟效益。
空間整合:為了達到復原原有老門東歷史生活環境,設計借鑒了歷史上對于“街”與“巷”的規劃,將“箍桶巷”復原為老地圖的13米長度,并縮短了一定的街巷尺度,使街巷肌理更具有生活氣息。
人文延續:在可利用的空間中,擺放可交互的藝術設施,達到文化與人之間的交流。一些市井雕塑,一些景觀小品,這些不僅作為一種裝飾擺放,更多的是作為一種文化補充,既滿足了歷史文化街區現代化需要,又能夠展現出老門東獨有的地域人文特點。
(二)成都寬窄巷子的設計改造
功能重構:為了保持寬窄巷子原有的交流集會功能的同時,又能適應商業經濟的需求,設計將寬窄巷子的娛樂功能與商業功能相結合。例如,寬巷子中保留的歷史建筑較為恢弘大氣,因此更適用于面對民俗愛好群體,以觀賞旅游為主要功能;窄巷子更具有市井生活氣息,引入餐飲、娛樂等商業元素。這樣的功能組合,使寬窄巷子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又能夠體現出其獨特的地域人文。
空間整合:保留其縱向空間的私密空間、半私密空間與私密空間的交錯的空間布局,人們可以在這種空間的融入中體會到寬窄巷子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在保留一些具有價值意義的原有歷史建筑上,通過對寬窄巷子的背景了解,將四川庭院與北方四合院的風格融合,從而將老成都的人文歷史延續下去。
文脈延續:由于寬窄巷子的歷史建筑較多,并需要得到特殊保護,因此增強街道的形式感,在巷子墻面上粘貼一些老居民居住時的生活照片,以此來重塑老成都的市井文化,增強歷史代入感。在商店的引入中,打造地域特色餐飲店鋪來增強街道的歷史文化感,使游人身臨其境,感受歷史記憶。
四、改造設計中的得失
(一)改造設計中的得
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無疑給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帶動周邊經濟的同時也打造出了獨特的城市名片。對歷史文化街區的設計,保護了城市中古建筑,使其保存城市文化的同時,又達到最大的效用。寬窄巷子中的四川庭院與北方四合院相融合的設計,達到了對城市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并存,而不是一味進行對古建筑的保護。老門東對街道肌理的復原設計,也對城市原有人文特點進行傳承。通過對歷史文化街區的設計,體現出了不同地域的人文,并使其得到發展與延續,為城市創造了巨大價值。
(二)改造設計中的失
雖然在對歷史文化街區的創新改造設計中,已經盡力對市井文化進行還原,但由于是原住民的搬離,歷史文化街區到底還是失去了市井文化的內核。在商業功能的建設中,由于無門檻收入大量商鋪,本土性質商鋪生存空間壓縮。雖然大量收入商鋪能夠使歷史文化街區的經濟效益增大,但只有真正包含城市特色的商鋪才能夠將城市人文進行推廣,這樣無疑是不利于城市文化發展與繼承的。而在歷史文化街區的發展下,周圍地段也在進行不斷開發,其大多與歷史文化街區不具有整體性,導致功能劃分混亂并使空間尺度凌亂。這樣的弊端便導致了區域性的風貌混雜,也對原本的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環境產生負面影響。
五、結語
在現代化的城市發展建設中,古街巷的保護與商業環境的景觀設計在運用上還存在矛盾,真正實現傳統文化和現代商業文化的有效融合是歷史文化街區設計面對的長期難題。歷史文化街區的古街風貌與商業環境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很難找到,其也未能完全實現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融,還有可持續性發展。隨著人們不斷的探索,歷史文化街區古街風貌與現代商業氛圍也會開始逐漸融合。
對于城市而言,老街巷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屬于真實有形的文化展現,而地域人文是極具特色與傳承性的。設計師通過景觀要素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創新設計,保護城市形象與歷史文脈。從地域人文角度出發對舊城街巷探索其美學價值、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并結合新“地攤經濟”,探索其發展市井文化的可行性,為歷史文化街區發展增添可能性。
參考文獻:
[1]肖越.基于游客滿意度的歷史文化街區地域基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8.
[2]崔婧琦.哈爾濱道外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
[3]黃嬋媛,王娟,張耀.歷史街區景觀風貌的保護與更新:以南京老門東歷史文化街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5(11):31-32.
[4]柳綺文.商業休閑街區的創意文化探索:成都寬窄巷子歷史保護街區改造中的得與失[J].中國商論,2015(13):101-103.
[5]劉三虎.歷史文化街區入口空間設計與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8.
[6]劉明珠,朱華鋒,陳周翔.地域文化視角下的舊城改造:以南京老門東為例[J].藝海,2020(5):158-159.
[7]王麗萍,許大為.歷史街區街道界面景觀要素及保護策略研究:以青島魚山歷史文化街區為例[J].綠色科技,2020(5):31-32,37.
[8]孫菲,胡高強.文化、消費與真實性:城市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困境:以福州上下杭為例[J].山東社會科學,2020(5):179-185.
[9]龐勁松,吳冬蕾.南京老城南歷史街區風貌的復興與傳承:以南京門東、門西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9):105-107.
[10]何昱婧,陳科,熊鷹.成都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淺談[J].四川建筑,2019(4):34-36,40.
[11]李欣娟.成都歷史街區空間形態研究:以寬窄巷子為例[J].現代園藝,2019(7):112-114.
[12]王星.寬窄巷子愷廬歷史建筑空間保護與更新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9.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藝術學院
通訊作者:張健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