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
摘 要:無論是在中小學素質教育的美術教學中,還是在高校藝術類專業的美術教學中,教師的藝術素養和生活方式對于美術教學都有很大的影響。文章在準確把握教師藝術素養和生活方式的內涵基礎上,從多方面分析了教師藝術素養和生活方式對于美術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美術教師;藝術素養;美術教學
隨著美術教育課程改革浪潮的興起,美術課程體系在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與傳統的美術教學相比較,有了巨大的創新與突破。當然美術教學改革對于教師藝術素養、教學能力、創新意識、個人魅力等都有較高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開展美術教育,美術教育者必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審美觀察能力、審美鑒賞能力、藝術創作能力、學識素養等,養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方式,進而提升自身的藝術教育水平。
一、教師藝術素養和生活方式的內涵
(一)教師藝術素養
對于藝術類的專業教師而言,具備藝術素養就是指具備對藝術的良好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具體表現為自身的真性情與人格境界、敏銳的發現目光與獨到的審美體驗、藝術技巧和文化修養,以及重要的創作精神。首先要有真性情與人格境界。真性情與人格境界指的是其對世界、對生活的一種態度,發自內心地率性而發。很多美術家都有著對繪畫的狂熱喜愛,這種真性情促使其努力地探求興趣、自由想象與大膽創作,逐漸形成獨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其次,要有發現的目光與獨到的審美體驗。敏銳的觀察可以讓美術教師更容易發現和挖掘生活、自然的內涵,引發藝術家的創作沖動,從而形成藝術構思,找到獨特的審美體驗。再次,要有藝術技巧和文化修養。藝術技巧作為藝術創作最終手段,必須經過刻苦的練習才能達到較高的水平,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而文化修養有助于藝術家從整體上提升藝術創作的境界,文化修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藝術家的創作水準。教師承載著學生美育的重任,他們自身素養的高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強調素質教育的時代里,人們對美術教師藝術素養的期望值也逐漸提高,所以對于教師藝術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二)教師生活方式
一位優秀的繪畫藝術家必須經過不斷的美術學習和長期的藝術實踐創作,擁有豐富的生活經歷和豐厚的人生沉淀,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立思想和獨立繪畫語言,樹立自己的繪畫風格。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通過線條、筆墨、色彩等傳遞畫家對生活、人生的感悟,以及其積極向上的思想、價值觀念等。就一名優秀的美術教師而言,其必須要對繪畫藝術具有超乎常人的敏銳觀察力和判斷力,才能創作出優秀的美術作品。比如凡·高擁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對自然界中動物和花鳥充滿了好奇和關心,他與尤金妮婭、凱表姐、克里斯蒂娜之間的真摯情感經歷,以及礦區的工作經歷等豐富的生活經歷,使得凡·高全身心地獻身繪畫藝術,創作了大量傳世美術作品,確立了其在美術史上的大師地位。同樣,作為一位美術教師,其個人的生活經歷和生活態度對于藝術素養的提升、美術創作靈感的找尋、美術風格的形成,以及教學能力的提高和教育方式選擇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二、教師藝術素養對于美術教學的影響
在美術教學中起關鍵作用的是美術教師自身的藝術素養和美術專業技能,拋開美術專業教學對于教師的繪畫技巧、繪畫能力等的基本要求不談,美術教學對于其職業品格、審美能力、藝術創作能力等藝術素養等有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其品德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藝術素養對于美術教學的影響具體表現如下:
(一)有利于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掌握繪畫技能
教師只有具有高超的繪畫能力,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更為信服,才會使學生在美術課堂當中更加全心貫注地聽講和學習。比如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自己的繪畫經驗、繪畫感想和繪畫作品在美術課堂上進行分享和展示,在贏得學生信任,甚至崇拜的同時,可以有效引導學生自主觀察、欣賞、感知,層層深入地鑒賞畫作,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審美自信和審美鑒賞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審美鑒賞能力
美術教育更重要的應該是通過藝術的教育給智力、審美、價值觀帶來影響,以及對發現問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將美術知識內化為美術技能,給學生營造巨大的想象空間,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追求與眾不同、追求卓越,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教師良好的藝術素養可以使其對于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更為全面和細致的觀察、把握,在美術教學中才能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啟發、輔導、點撥和評價。
(三)教師藝德和師德對美術教學的影響
美術教師具有美術家和教師的雙重身份,教師作為教書育人、培養人才的職業,其品德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美術教師的確需要具備更高的藝術素養,需要具備良好的藝德和師德。對自己職業懷著必要的尊重和熱愛,是美術教師從事美術教學工作的心理前提,也是美術教師提高藝術素養的重要基礎。
三、教師的生活方式對于美術教學的影響
教師的生活方式涉及的內容是多方面的,繪畫、臨摹、觀畫、閱讀、聚會等都囊括其中,下面以幾種典型的教師生活方式來分析其對于美術教學的影響。
(一)作畫臨摹對美術教學的影響
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其自身繪畫能力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美術教師日常的作畫臨摹對于提升自身美術教學能力,提升美術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影響。美術教師只有經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成就自己嫻熟的技能,塑造出藝術的美術教學課堂。另外美術教師可以將“臨摹”作為重要的教學方法,其自身的臨摹經驗和臨摹技巧決定著學生在美術課堂的學習效果。
(二)結社聚會、娛樂消遣對美術教學的影響
結社聚會,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畫家藝人在閑暇時的生活方式之一,朋友之間結社聚會、互相宴請也是目前眾多美術教師日常生活當中重要的娛樂方式。結社聚會、娛樂消遣,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美術教師自身對于生活的觀察和感悟能力,另一方面在品茗、宴請和聚會中,美術教師們可以進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美術繪畫技法的相互學習、美術教學方法的切磋等,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美術創作能力和美術教學能力。
(三)收藏、觀畫對美術教學的影響
觀畫可以從大師的作品中吸取經驗、增長“見識”,提升美術教師自身的藝術修養。只有通過多讀、多聽、多看,以及多接觸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流派,才能在博覽的基礎上,培養出較高的藝術鑒賞能力。同樣,教師可以將自身的觀畫經驗、鑒賞經歷融入美術教學當中,通過視頻、圖片的形式將名畫作品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名畫欣賞中提升自己的審美鑒賞能力和繪畫水平。
(四)教師的外在形象對美術教學的影響
教師常常會把對于美的理解、對于美的感受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其一言一行更是對于時尚美感追求的體現。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個人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等外在形象,對于美術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外在形象往往能夠感染學生,影響著學生的審美取向,吸引著學生對于繪畫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由喜歡教師這個人向喜歡他的課程轉變。
四、結語
美術課程的教學并非僅僅是繪畫技法的傳授,而是對學生審美意識、價值觀念、創新思維等綜合素養的培養。教師作為美術教學組織者和引導者,自身審美素養和生活方式會由內到外地呈現其個人魅力,對于美術教學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堂氛圍、教學效果等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成長為富有創造性的藝術家、能多渠道獲取知識的博學者、有革新意識的教育工作者、對流行具有藝術敏感的人、學生藝術活動的熱情欣賞者,才能滿足當前美術課程改革對美術教師的新要求。
參考文獻:
[1]唐瑋.漫談教師專業技能及素養對美術教學中的重要意義[J].讀與寫(上,下旬),2016(23):338-339.
[2]李峰.導演美術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的綜合素養[J].美與時代(中),2010(6):67-68.
[3]代培賢.論高中美術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對美術教育的促進作用[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
[4]陳珂.論美術教師的審美素養[J].美與時代(中),2017(10):119-120.
[5]王春梅.美術核心素養對美術教師的啟發[J].美術教育研究,2017(17):160.
作者單位: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