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蔚蔚 ,韓丁 ,李興 ,任遠 ,李艷梅
1.北京協和醫院后勤保障處,北京 100730;2.北京協和醫院院辦公室,北京 100730
醫院感染是當代流行病學重要課題,也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是醫院管理的難點和面臨的重要挑戰[1]。醫院感染是導致額外醫療費用增加的重要因素,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還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研究顯示[2],15%的患者住院期間可能遭受醫院感染。在世界最突出公共衛生問題中,醫院感染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在醫院質量管理系統的評價中納入管理與控制醫院感染[3-4]。醫院是醫患和其他人群高度密集場所,做好環境消毒管控對于做好醫院感染至關重要[5]。筆者根據北京協和醫院工作實踐,結合國家有關指導文件,會同醫院感染控制專家,梳理了醫院環境消毒管理的重點區域、具體措施和注意事項,以期對做好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指導借鑒。
急診尤其是開設有發熱門診的急診,是發熱患者的首接區域。因為感染性疾病的確診,需要相關檢查檢驗,患者確診前,往往與其他流感發熱患者一起混雜滯留在此區域。因此,除了倡導就診患者的個人防護外,該區域的環境消毒尤為重要。
隔離病房也是感染防控的重點區域,除了病房本身要滿足感染病防治的有關硬件要求,日常嚴格專業的環境消毒,也是杜絕交叉感染的軟性保障。
普通公區指醫院的非感染病房、診室、大廳、通道、樓梯間等醫患可以自由活動的區域。醫院尤其是公立醫院一般都是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日常的規范消毒體現了醫院后勤的環境管理水平。
轎廂電梯是比較容易被忽視的高危傳染區域。因為轎廂電梯是密閉狹小的環境,如果與病毒攜帶者同乘一部電梯,可能就會被其咳嗽、噴嚏、講話帶來的飛沫感染;如果飛沫落到按鈕或墻面上,則可能通過接觸傳播給下一個人。所以,應盡量疏導人流乘坐扶梯等開放式垂直交通工具,減少轎廂電梯的使用。
一般來說,病毒對熱敏感,高溫消毒完全可以將其滅活。因此,為減少資源浪費,有條件的醫院提倡非重癥區域采用可水洗重復利用的防護服,對醫務防護和感染性疾病患者被服進行隔離洗滌,做好消毒管理工作[6]。
垃圾站/暫存處分為醫廢垃圾站/暫存處和生活垃圾站/暫存處,這些區域一直就是日常環境消毒的重點。特殊性感染疾病醫用垃圾還應當由專業醫療垃圾清運公司直接清運。
醫院餐廳是人員聚集的場所,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不管是醫務人員還是患者家屬,如果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尤其是手衛生習慣,都容易攜帶或傳播病毒。同時,餐廳涉及食品的生熟加工,餐廳的消毒管理做不好,容易帶來食品安全風險,往往波及面廣、危害巨大。
一般醫院都有各類醫學生、實習生、進修生的宿舍和醫務人員的值班公寓,都是人員流動的密集區域。除了要做好個人的日常管理和防護宣教外,還要加強每日環境消毒和通風管理。
嚴格執行污染區和清潔區隔離作業制度。污染區為患者可以到達的區域,如診室、護士站等;清潔區為患者不可到達的區域,如醫護辦公室、休息室等。不同區域保潔用具和保潔員不共用,不交叉,顏色區分,所有地巾、抹布各自分開消毒。
所有金屬物品如門把手、更衣柜、工作臺面、治療帶、治療吊塔、墻上開關面板等,采用75%酒精擦拭消毒,4 h/次。所有地面、地墊、衛生間尿池、蹲坑、隔板、洗手池等,采用1 0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噴灑并擦拭消毒,4 h/次,使用含氯消毒劑作用30 min 后,用清水擦拭1 遍。
發現明顯可見的患者血漬、體液、嘔吐物或痰漬時,應立即先用抹布紗布等覆蓋污染物防止飛濺,再用1 0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污染面過大時,在先行覆蓋后,可采用2 0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
對人員經常接觸的表面、地面進行周期性擦拭,保持環境表面清潔衛生。桌面、扶手、開關按鍵、自助機設備等人體接觸表面使用75%酒精進行擦拭消毒,作用30 min 后用干抹布擦拭,以免腐蝕物品表面。地面、臺面、衛生間等用5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擦拭,作用30 min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殘留消毒劑。消毒頻次4~6 h/次,2次/d[7]。
轎廂電梯的扶手和按鍵、扶梯的滾動扶手應用75%酒精進行擦拭消毒,地面用5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消毒并對空氣進行噴霧消毒。普通公區電梯2次/d,急診或污染區電梯2 h/次。
電梯表面受到污染,如受到患者血漬、嘔吐物、痰液等污染時,應立即先用抹布紗布等覆蓋擦拭,再用1 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污染面過大時,在先行覆蓋后,可采用2 0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同時對轎廂表面,特別是按鍵和扶手部位使用5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或75%酒精進行擦拭消毒,作用30 min 后,用清水擦拭[8]。
普通轎廂電梯每日不少于15 min 強制通風;重點或污染區轎廂電梯每日不少于每次15 min、2 次/d強制通風。防疫期間,應盡量引導人流采用開放通風的垂直交通,如自動扶梯或樓梯,減少或避免乘坐封閉式轎廂電梯。
洗滌中心被服嚴格執行污染區、潔凈區單向物流原則,工作人員在污染區和清潔區穿戴的個人防護用品不交叉使用。
污染區工作人員應遵循“標準預防”原則,按照《醫院隔離技術規范》的要求做好個人防護,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工作服、隔離衣、帽子、口罩、手套、防水圍裙和膠鞋),按要求進行手衛生。清潔區工作人員應穿工作服、工作鞋,保持手衛生,根據實際需要配戴帽子和一次性手套[9]。
感染性被服應使用專機洗滌。洗滌時污染區工作人員應整包投放,不分揀、不展開,帶袋洗滌(黃色醫用垃圾袋),洗滌水溫80℃,時間20 min;每次投放后,應立即使用5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或75%酒精,對專機艙門及附近區域進行擦拭消毒。
每日工作結束,采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劑對污染區地面、臺面等進行擦拭消毒,對空氣進行噴霧消毒;對清潔區的地面、臺面、墻面進行日常保潔。
運送污染被服的車輛和運送清潔被服的車輛不交叉使用,分區存放。運送感染性被服后,使用75%酒精按照一用一清洗原則消毒。污染區室內機械通風的換氣次數宜達到10 次/h,最小新風量不小于2 次/h。
2.5.1 醫療垃圾消毒 發熱門診區域內和確診患者產生的廢棄物,包括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均按照感染性醫療廢物收集處理。采用雙層黃色醫療垃圾袋盛裝,鵝頸結式封口,分層封扎,并用噴灑消毒封口及表面。
分類收集使用后的一次性隔離衣、防護服等物品時,嚴禁擠壓。醫療廢物達到包裝袋或者利器盒的3/4 時,應當有效封口,確保封口嚴密。在盛裝醫療廢物前,應當進行認真檢查,確保其無破損、無滲漏。醫療廢物收集桶應為腳踏式并帶蓋[10]。
醫療廢物專用包裝袋、利器盒的外表面應當有明顯警示標識。標識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產生單位、產生部門、產生日期、類別,并特別標注“高危醫廢”等。
有條件的醫院,對于“高危醫廢”,建議使用一次性耐壓硬質紙箱收集,密封后禁止打開,并就近放置于高危醫廢暫存點,由專業醫廢公司外運后直接焚毀。不再用塑料收納箱轉運至院內醫療垃圾暫存處,避免擴大感染區域。
發熱門診清潔區和普通急診產生的醫療廢物按照常規的醫療廢物處置。檢驗科和感染科相關病毒檢測實驗室醫療廢物為高危廢物,應當在產生地點進行化學消毒處理后按照上述感染性廢物收集處理。
高危醫療廢物暫存處應當有嚴密的封閉措施,專人專管,防止非工作人員接觸。每日運送結束后,使用1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對運送工具和地面進行清潔消毒并填寫《消毒記錄》,使用紫外線燈對空氣照射消毒(60 min/d),2 次/d。
嚴格執行醫療廢物轉移聯單管理,對外運醫療廢物進行登記。登記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雙簽字,特別注明“高危醫廢”,登記資料保存期3 年。
2.5.2 生活垃圾消毒 做好生活垃圾暫存點和生活垃圾站的每日消毒工作。轉運車和地面采用500 mg/L 含氯消毒劑刷洗消毒,墻面用清水沖洗消毒,2 次/d。
嚴格執行烹飪食品的溫度和時間標準,需要燒熟煮透的食品,加工制作食品的中心溫度應達到70℃以上;同時,做好后廚用具和公用餐具的洗滌消毒工作。
開餐前對售餐臺采用500 mg/L 含氯消毒劑消毒,作用30 min 后清水擦拭并貼膜,閉餐后及時更換餐臺貼膜并再次消毒。
開餐前對餐桌臺面、地面采用500 mg/L 含氯消毒劑消毒,作用30 min 后用清水擦拭。
發熱門診等重點區域使用專用餐車,每次送餐返回后在餐廳外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作用30 min 后清水擦拭。
送餐人員送餐時必須佩戴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和手套,送餐完畢后應在餐廳外摘除上述物品。加強閉餐期間餐廳的通風工作。
為避免就餐高峰人群聚集帶來的交叉感染,提倡院內送餐和打包外帶。有條件的醫院,餐廳就餐建議實行一人一桌分散就餐,禁止面對面聚集用餐。
對宿舍公寓室內外環境衛生定期進行全方位清整,清理衛生死角,杜絕安全隱患。每日對宿舍公寓內扶手、門窗、電梯等使用頻率較高區域進行消毒,具體消毒方案參照上述重點區域同類消毒。
妥善處理使用后的口罩等有害垃圾,有條件的可以設立專門的回收裝置,每2 小時使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對宿舍公寓樓門廳、洗手間、淋浴間等公共場所,采用500 mg/L 含氯消毒劑消毒,視人員流通情況 1~2 次/d。
做好宿舍公寓的強制通風。公共區域要求每日10:00-15:00 小量開窗通風,北方視天氣情況或者上午和下午各通風1 h。宿舍房間內部要求每日上下午各強制通風30 min 以上。
發熱人員應安排隔離并立即對所住房間進行全面消毒。采用500 mg/L 含氯消毒劑擦拭所有室內家具表面和門窗扶手,然后對室內空氣進行噴灑消毒。有條件的宿舍公寓建議配備免洗手消液。
醫院使用后的地巾/抹布要統一回收,放在封閉容器中浸泡消毒30 min 后再進行洗滌。普通區域使用的地巾/抹布應用500 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污染區域使用的地巾/抹布應用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重污染區域使用的地巾/抹布應用2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有條件的醫院建議采用專用設備洗滌并烘干,烘干后晾曬使用。
醫院存在大量物流線路的配送,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醫療垃圾清運路線、生活垃圾清運路線、送餐路線、被服運送路線等,盡量避免路線交叉,加強對污染物運輸線路的日常消毒工作,并做到專人專責。
現代醫院建筑多為中央空調,醫院感染防控應注重空調通風系統中的空氣處理設備的清洗消毒,如空氣過濾器、風幕機、表冷器、加熱器、加濕器、凝結水盤等。應通過開啟送排風系統、提高空調系統新風量、合理開啟外窗等手段,最大限度增強建筑物的通風換氣能力。
對于發熱門診和確診病房等污染區,要嚴格檢查風路,關閉循環式中央空調,防止回風污染。必要時加裝空氣凈化消毒設備。
現代醫院的后勤保障隊伍,如保潔、導醫、保安、配送、工程維修等人員,一般都是社會化外包人員,其流動性較大且平均文化程度相對不高,但同樣是醫院感染防控的一線人員,是醫院環境消毒管理的中堅力量,不可或缺卻往往容易被忽視。
對于外包人員,首先要加強專業化的培訓和督導,如消毒液的配比、手衛生的操作;其次要注重防控物資的配備和檢查,如一次性口罩、手套的佩戴、污染區防護服的穿戴和換洗;再次要關注相關人員下班后的生活居住環境,尤其是高危污染區的外包人員,也應該執行和醫護人員一樣的隔離居住制度,并對住所每日消毒;在污染區工作兩周左右強制換班休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