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玲
“陳老師,小湯又打人了。”班長喘著氣跑進辦公室向我報告。
“嗯,我知道了,我去看看。”我隨班長來到課室,看見小湯正在揪著一個比他高出一個頭的高年級男生。
小湯看到我,他剛剛還憤怒無比的眼睛突然掉落委屈的眼淚。
“陳老師,這個高年級的哥哥偷偷跑進我們班,想欺負我的同桌。”
我用左手輕輕擦干小湯臉上的眼淚,右手握住他揪人的手,蹲下身,望著他說:“我知道,我明白了。但是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啊,你相信陳老師嗎?如果你相信我,請你下次有問題找我,好嗎?”
“我錯了,陳老師!”他哭得更大聲,但是聽到他知錯的哭聲,我欣慰地笑了。
賞識教育提供師德的新方式。著名的羅森塔爾實驗證明,當我們基于孩子的現實水平,使用“善意的謊言”,鼓勵孩子往我們所期待的方向發展,強化孩子的行為,相信孩子一定會用進步回應我們的期待,就是賞識教育。
小湯是學校鼎鼎大名的人物。一年級的時候,他趁老師不在跑去學校打印室拿白紙派給同學們折飛機,把操場變成“飛機場”。放學前,他悄悄地把同桌的書包藏到廁所,搞到全班出動尋找書包,他自己躲在課室偷笑。二年級他跑去保安室把保安叔叔捉弄,上美術課差點把美術室給燒了的。每天有不同的新鮮事,讓每一位教過他的老師都焦頭爛額。
所以我剛開始接手教這個班的時候,教過他的老師都提前給我警告,讓我無論如何都要“注意”他。
我第一天踏入課室時,發現課室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在“監視”我,我照常上課,而到下課的時候,報以一個“微笑”回應他的監視。他突然不好意思的低下頭,玩弄自己的手指。下課后,他緊跟著我后面,我當做沒看見他。
于是,他終于按耐不住好奇心,主動說:“喂!”
我當做聽不到。
“喂,喂,喂!”他繼續叫我。
我轉過頭,左右張望,裝作疑惑地問他:“你叫我嗎?”
他點點頭。
“我剛剛不是在課堂上自我介紹了嗎?我姓陳,你可以叫我陳老師。”我蹲下來微笑地回答他。
他覺得很不習慣,歪著小腦袋走回課室,還不時轉過頭偷看我,我還是對他微笑,直到他回到課室。
威廉·詹姆斯說過:“人性中最本質的渴望,是得到別人的贊賞。”每個學生,無論是優生還是種子生,在心里還是希望得到別人認同。如果得到的否定太多,他就會做一些特別的事情來引起別人的關注,來填滿自己的滿足感。教師的賞識是催生希望的暖陽。我是一名教師,不僅要像哪吒那樣有三頭六臂,更要像孫悟空那樣有火眼金睛,去探索學生的閃光點。我盡力發現孩子們身上的發光點,讓這些發光點慢慢的引導他,讓他找到學習的興趣。
“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熱愛教育事業的基礎就是熱愛學生,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師對學生的愛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系的愛,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只有孩子體會到這種感情,才能夠“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它的根本功能。
在教學中,我總是帶著賞識的目光,守望著每一位孩子的心靈,守望孩子們的成長。每一位教師,都用他們的知識和愛守望者每一位學生。哪怕已經是中午十二點半,也依然一邊端著飯一邊懷著守望的心去輔導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我從沒改變過初衷,守望每一個孩子的愛,是在我心中萌芽的一粒種子。雖然教師一職,遠遠不止云淡風清,繁瑣的課業、教學任務的任務。但日復一日,只要我始終守望者我的的初心使命,守望心中的那粒種子,便能“居之不倦,行之以忠”。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