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燕
一、研究背景
識譜是音樂教學的基礎,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更是孩子學習音樂的必要環節,它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識譜教學貫穿中小學音樂教育始終。但經過問卷調查,筆者發現所教學生既不會識譜,也不懂基本的音樂知識與技能。究其原因:一是音樂教師不重視識譜教學,二是傳統的填鴨式的識譜教學方法單調、枯燥、乏味,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沖淡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從而使識譜教學停滯不前。
因此,筆者通過課題研究,對傳統音樂知識與技能授課模式的革新,改變以往識譜教學方法的枯燥無味。快樂識譜,即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音樂課標要求,緊貼人音版音樂教材的音樂知識點,依據人音版音樂教材和校本教材兩種教本,開展三種課型,抓住四個音樂要點,引用六種教學方法,通過形象化、直觀化、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身心愉悅、快樂的心情中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爭取最佳的識譜教學效果的一種創新的識譜教學模式。
二、課題創新表現
1.梳理整合音樂知識技能結構
根據一二年級的教學大綱和教材,梳理整合了低年級音樂知識技能結構,我把這些知識與技能規劃成“音樂樹”結構進行整合教學。音樂知識技能“樹”結構圖:音樂知識與技能是樹根,“快樂識譜”是音樂主干,音樂課程識譜課、音樂課、微課是支干,音符、音高、節奏、速度、旋律等音樂要素是果子。然后,再把“音樂樹”結構中的知識與技能按學期和具體內容進行“螺旋式”知識模進課堂教學,不僅有清晰的教學脈絡,更緊貼教材文本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使教學理念與教材大綱要求高度吻合。
2.編著了系列性音樂輔助教材
根據人音版音樂教材設計創編了四本配套使用的識譜輔助教材:《趣味圖譜教學法》第一冊、第二冊、《快樂識譜音樂教程》《快樂識譜練習冊》。根據音樂課程的安排,四本輔助教材與基礎音樂教材配套、循環使用。
3.創作了創意性音樂故事繪本
為了讓識譜教學更形象生動、活潑、有趣,我把音樂知識與技能編進音樂童話故事中,并與我校專業的美術老師黎如赟攜手合作,一起創作了系列的“快樂識譜”音樂故事繪本:《奇妙的音樂王國》《七個快樂的音符小仙女》《音符的一家》《美妙的節奏世界》。
4.形成了三角循環式教學體系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低年級音樂課時安排,建立了“三課一體、三本一體”的三角循環式教學體系。“三課一體”就是音樂課以教材為主、識譜課以校本為輔、微課以微課為拓展,三課型整合為一體進行循環式教學體系。“三本一體”就是以學生為本、以快樂為本、以自學為本,“三本一體”突出學生學習主體關系。
5.構建了“二三四六八”教學模式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構建了快樂識譜“二三四六八”教學模式:依據二教本:音樂教材和校本教材;開展三課型:音樂課、識譜課、微課;抓住四要點:音符、音高、節奏、旋律;引用六教法:講授法、圖譜法、練習法、故事法、樂器法、模唱法;形成八步驟:聆聽欣賞、律動感受、節奏朗讀、音高模唱、視唱旋律、演唱歌詞、樂器伴奏、創編活動。
6.創新了快樂高效的教學方法
課題組在課堂實踐研究中,尋找到了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容易接受,并十分有趣高效的“快樂識譜”教學方法。六種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認識音樂要素,圖譜法采用九種圖譜,練習法運用趣味游戲,故事法創編音樂繪本故事,樂器法探索各種打擊樂器,模唱法進行聆聽模唱等。這些方法可以單獨使用,更多的是綜合運用和練習,從而優化教學方法,達到智慧高效的教學效果。
7.制作優化“快樂識譜”微課資源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資源,對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和輔助作用。于是我們制作、優化、整合了“快樂識譜”微課資源,如“音的長短”“音的強弱”“基本節拍三拍子”“力度記號”“多變的調”“有趣的節奏型”等微課。
8.完善直觀全面趣味評價方式
在實踐研究中,形成顯性評價方式“班級音樂會”與隱性評價方式“趣味闖關樂園”相結合的直觀全面趣味的評價方式,形成綜合性與個性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顯性評價方式“班級音樂會”是孩子們的陽光舞臺。隱性評價方式“趣味闖關樂園”——讀拍聽唱寫,師生通過這種趣味互動游戲,來檢測孩子們“快樂識譜”學習的反饋信息,使孩子們快樂體驗識譜的樂趣。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