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燕
小學階段是學生作文寫作水平的啟蒙階段,良好的教學方法可為學生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小學老師應關注、探索寫作方法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水平。下文著重分析目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嘗試提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的有效措施。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問題分析
1.學生存在畏懼心理
小學生的年紀較小,缺乏足夠的閱歷、知識結構不健全、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都有待提高,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學生對寫作望而生畏。面對作文題目,大多數學生不知道怎么動筆,不知道如何思考。要逐漸克服學生的畏懼心理,教師就要采取有效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興趣,逐漸愛上寫作。
2.教學策略存在失衡現象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過度強調讓學生掌握一些寫作技巧,按照考試要求實施作文教學,在作文題目布置過程中,具體限定寫作內容、寫作范圍。很多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硬性要求學生每天必須寫一篇日記。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小學生認為寫作就是為了達到字數要求,記敘文寫作常常會出現流水賬的問題。從實際現狀來看,學生的文章大多落入俗套。不管是什么類型的作文,學生都會使用他們熟悉的例子,從而導致寫作千篇一律,缺少閃光點。
3.課堂教學時空受到限制
傳統的作文教學常常被限制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空間內,而要想寫出好的作文,就必須使學生親近自然、感悟生活,擁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如果在寫作過程中只是學習其他人的寫作套路,模仿其他人寫作的案例,這樣的文章是空洞的、沒有吸引力的。學生缺乏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作文內容自然也就很難豐富、飽滿。
二、解決教學問題的對策分析
1.了解學生特點,緩解寫作畏懼心理
要想逐漸克服學生對于作文的畏懼心理,首先教師就應該調整教學心態,全面了解班級里學生的學習特點、性格特點,從多方面入手提高作文課堂的針對性。通常情況下,小學生年紀較小,動手能力、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較弱,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逐漸調整教學策略,利用學生好奇心較強、求知欲望強烈這一優勢,進行對癥下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采用小組探究教學、情景教學等各種方式調動學生寫作的興趣,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聯系。
2.完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教師要發揮好自身的指導作用,傳授學生一些寫作技巧,不斷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也要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隨時隨地寫下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及感悟。
其次,教師也應該不斷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摘抄一些好詞好句,詳細地分析句子的精美之處,這樣在寫作過程中就可以豐富學生的素材,并使學生學會一些寫作思路以及構思技巧。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督促他們朗誦或者背誦一些優美的詩文字詞,使這些優美的文字內化于學生的心中。加強學生知識的積累,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
最后,教師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恰當的評價,讓學生了解到自己寫作方面的優勢以及劣勢,從而使學生能夠進行積極的調整,提醒學生揚長避短。具體來說可以采用個別面批面改、佳作賞析、給予高分鼓勵以及恰當的評語等方式,這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有較強的激勵作用。
3.拓寬時空教學,豐富學生經驗
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加強作文教學的質量,教師應該積極打破傳統教學時空的限制。首先,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讓學生用心去聽、用眼睛去看,感受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鳥,從而喚醒學生的心靈。其次,寫作的源頭來源于生活,學生的生活充實,體驗深刻,才能夠表達出真實的情感,使思想更加豐富、細膩。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善于體會生活,在生活中進行觀察,逐漸培養良好的觀察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當學生生活經驗豐富,也就有更多的內容寫入文章中。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分析教學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說讀寫習慣,教會學生寫作的技巧,使學生在文章中有話可說,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寫作能力。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