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銀


2020年11月17日,由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教育部等單位指導的第二屆“黃炎培杯”中華職業教育非遺創新大賽暨非遺職業教育成果展示會在重慶舉辦,亳州中藥科技學校(安徽亳州技師學院)(以下簡稱“學校”)職教成果亮相山城重慶,吸引了八方來客。學校選送的非遺作品《一剪一紙·魅力非遺》和教學成果《弘揚工匠精神 傳承非遺文化》兩個參賽項目全部獲得一等獎。
近年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注重學生行為規范養成和技能培養的同時,在不斷提升文化育人水平,潛移默化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學過程,在非遺教育教學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名師引領 ? 傳承中藥傳統工匠絕活
中醫藥非遺文化目前在世界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新局面,中醫藥發揮的療效有目共睹,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和流傳。現在,中醫藥的傳統療法不僅在全國各大醫院被積極采用,也逐漸被越來越多國家認可和采納。
被稱為中華藥都的亳州是“華佗故里,藥材之鄉”,是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學校面向社會需求,立足亳州實際,充分發揮自身辦學優勢,結合中藥、中藥制藥、康復、中醫美容護理等主干專業和特色專業特點,在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同時,注重傳承非遺傳統中醫藥文化,把中醫藥傳統技能和文化傳承學習作為必修課,并建立了考核和評價標準。
學校依托“名師工作坊”“技能大師工作室”傳承中藥傳統工藝制作方法,進行中藥傳統工藝制作和傳承。代表作品有香囊、大山楂丸、六味地黃丸等。工作坊定期組織開展學習與交流活動,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與課堂觀摩活動,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加強學習、交流和發展傳承。
香囊的制作重在傳承養生理念。“黃乾省級名師工作坊”“郭慶技能大師工作室”“徐東亞技能大師工作室”團隊中每一位成員均能夠準確辨識幾百種藥材,并掌握其功能主治,全面熟悉香囊生產流程和工藝,先后生產出中藥驅蚊香囊、防疫香囊、抗四季流感香囊等。師生結合現代需求又開發了系列產品:酣然入夢香囊、提腦醒神香囊、安而臥藥枕、頸復康藥枕、兒腹安藥兜、流感清藥兜……通過系列產品的開發,傳承非遺文化,助力人類養生。學校的香囊作品曾在天津職教成果展中獲得三等獎。
學校師生開發研制的“大山楂丸”,由焦山楂、麥芽、 六神曲、蜂蜜等配方工藝制作而成,具有消積化滯的作用。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查閱資料文獻,傳承傳統制藥工藝,使用搓丸板制作而成。“大山楂丸”已經成為學校職教活動周的亮點和“搶手貨”,并在天津職教成果展中獲得二等獎。
六味地黃丸是中藥的四大傳統劑型,適用于慢性病的治療。手工制作的水泛丸更具特色:兩把刷子一只匾,一罐清水一碟藥粉,就能制成水泛丸。對這一傳統的制藥工藝,學校一直作為特色工藝進行傳授,讓學生在傳承保持傳統中醫藥特色的同時了解中醫藥文化。
興趣培養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學校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而且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并引導學生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學校依托書畫工作室和剪紙工作室,安排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中國書畫,踐行傳承優秀民族文化。
學校成立了書畫和剪紙興趣班,聘請書畫名人和殘疾人名師作教師,通過開展系列活動,讓師生在書畫和剪紙藝術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傳統藝術在師生和特殊群體中得以傳承延續,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和厚植溫暖厚重的家國情懷。
剪紙藝術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的民間藝術。2006年剪紙藝術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立足傳承中國非遺優秀技藝和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學校結合職業教育特點和亳州地域特色,對中國剪紙文化元素和工藝理念進行進一步發掘和運用。亳州剪紙在傳統剪紙用剪刀剪的基礎上,融合了北方剪紙的粗狂及南方剪紙的秀美:虛實相生、變形適度、刀法蒼秀、題材豐富、融古于今、貼近生活。形成勇于創新,乘北疆蒼茫之氣;氣韻生動,而又不失江淮鄉土的芳香的獨特風格。
創新實踐 ? 職教成果服務社會
學校組建教師團隊參與校企合作單位安徽華善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質量標準制定,共同研發九蒸九制地黃、黃精等系列產品,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校企合作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通過驗收,試點共同研發九蒸九制地黃、黃精等系列產品,職教成果獲省級一等獎。
學校在“校中廠”康復中心,指導家長縫制香包,既幫助特殊兒童家庭脫貧致富,又傳播了和弘揚了中醫藥傳統文化。
每年的職教活動周,學校精心設計,運用多種形式,面向社會各界,組織開展職業體驗,文化藝術、發展成果展示等活動。2018年學校在合肥舉辦職教成果展,中醫藥文化走進省城,成果展集中藥文化展示、體驗、傳播于一體,為群眾了解和認識中醫藥提供了平臺,并宣傳和弘揚了中醫藥文化。學校組織師生參加國家級大賽和展示活動,向國人展示和傳播中醫藥創新非遺成果。學校師生在每年舉辦的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暨全國中藥材交易會上,積極參加中醫藥健康文化推廣活動,向世界友人展示非遺文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校中藥專業教師團隊共同研發的防疫香囊,得到了社會的親睞。結合防疫抗疫形勢,師生共同創作《萬眾一心 抗擊疫情》 《眾志成城,抗疫必勝》 《祈福中國 武漢加油》等剪紙作品,傳播開窗通風、勤洗手、戴口罩、常消毒等疫情防治知識,為打贏防疫阻擊戰貢獻了力量。
社團活動 ? ?傳承非遺“五禽”
華佗五禽戲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亳州是華佗五禽戲的故鄉,學校把華佗五禽戲引入校園,并根據學校實際,制定了《亳州中藥科技學校五禽戲推行方案》,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宣傳培訓,開展普及活動,華佗五禽戲在學校得到快速健康發展。學校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黑板報、校園網站等進行宣傳,讓全校師生了解華佗五禽戲的歷史、功效。為更好地發揮好華佗五禽戲服務社會的作用,堅持文化傳承,學校實行技能大師實踐帶徒、多人理論研究的制度,科學發展,突出抓好傳統華佗五禽戲內涵文化建設,形成傳統文化的繼承、創新、發揚新方略。2012年,學校聘請華佗五禽戲第58代掌門人周金鐘先生為客座教授,傳承華佗五禽戲,促進學校學術的交流與合作。學校也成為傳統華佗五禽在全國最大的傳習基地。學校充分發揮基地的示范作用,為傳承人提供發展的平臺,傳承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學校進行進一步夯實學校華佗五禽戲傳承的基礎。如今,全校師生人人會做健身氣功五禽戲、傳統華佗五禽戲、校園五禽操。華佗五禽戲已經成為學校“校戲”,綻放出耀人的風采。
十余年來,經過不斷發展,華佗五禽戲已經成為學校的一塊金字招牌。近年來,毫州市委市政府把發展華佗五禽戲作為文化強市的重要內容,在政府舉辦的各項活動中多次打出華佗五禽戲這張名片,突出華佗五禽戲地方特色文化。在相關活動中,總能夠看到學校師生的身影,尤其是在一些大規模的活動中,學校的華佗五禽戲展演隊伍引人注目,發揮了華佗五禽戲傳承的主力軍作用。2017中國(亳州)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中,學校1 000名學生組成的華佗五禽戲團隊在開幕式上驚艷亮相;2018年全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動安徽省暨亳州市分會場啟動儀式中,學校萬名學生組成“五禽亳州”四字隊形,氣勢恢宏,場面壯觀; 2018世界健身氣功日主場活動暨第十屆華佗五禽戲養生健身節中,學校萬人參演,組成“世界五禽”四字隊形,展示了大美亳州的形象和精氣神。
五禽戲為神醫華佗所創,經常練習能活血通絡、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臟腑功能、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具有袪病強身、益壽延年的作用,與學校的傳統中藥專業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全校師生通過練習華佗五禽戲,營造傳統文化氛圍,提升了師生的精氣神,培養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形成了正確的核心價值理念,從真正意義上提升了學校的文化軟實力。同時通過華佗五禽戲在校園的不斷推廣,為非遺的傳承做出了貢獻。
以賽促教 ? 非遺傳承見實力
學校以服務社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辦學宗旨,向中職生傳授實用技能,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自覺傳承和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辦學特色突出,教學成果明顯,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人民日報》 《中國教育報》等媒體多次對學校教師如何口傳心授手工技藝課程和學校傳承中藥文化宣傳活動進行了報道。
自2017年以來,學校已連續4年承辦安徽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護理技能、中藥傳統技能兩個賽項的比賽,學校辦賽經驗豐富、專業技術過硬、設備設施齊全。
2020年,學校承辦了首屆安徽省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進一步推動安徽省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技工大省建設和“創業江淮”行動,提高職業教育創新創業水平。
近年來,學校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積極參加國家和省級技能大賽,廣泛開展中醫文化藥傳承工作,2012年以來獲得中醫藥大賽國家級獎項32個,彰顯了學校的教學成果和教學質量,在非遺文化傳承方面為國家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