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萬名各類人才,為推動廣東乃至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技能人才支撐。
一批批制造企業,如華為、中興、格力、美的、TCL、比亞迪、大疆……正從廣東走向世界。
技能成才,后浪翻涌。當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職業技能大賽便成為選拔和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徑和平臺。
當前,世界技能大賽作為由世界技能組織舉辦的最高層級的世界性職業技能賽事,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引領和代表著職業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平。
2010年10月7日,我國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組織。
10年往事如歌,10年往事如昨。10年間,我國參加5屆世界技能大賽;參賽項目、參賽規模、參賽成績屢創新高,累計獲得36枚金牌、29枚銀牌、20枚銅牌和58個優勝獎。
10年間,我國實現了從獎牌零的突破,到金牌零的突破,再到金牌榜、獎牌榜、團體總分第一的“史詩級”大跨越。
中國技能夢之隊驚艷世界技能賽場,其中廣東省選手表現突出,成績優異,累計獲得15金、10銀、12銅和22個優勝獎,金牌數和獎牌數分別占全國的42%和41%,均居全國各省市區第一,成為中國代表團的中流砥柱。特別是去年在俄羅斯喀山舉辦的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廣東省選手獲得8枚金牌,占中國代表團金牌總數的一半,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廣東省選手獲獎項目大多數屬于國家重點行業、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與廣東省的產業發展高度契合。廣東在世界技能大賽上屢創佳績,充分證明了一大批中國青年工匠的精湛技藝水平已經達到了世界最前沿技術水平,也充分展現出了中國制造和現代產業發展的強大實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廣東參賽成績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決非偶然。
金牌的背后,是廣東技工教育十年磨一劍的責任擔當,是廣東技能人才事業改革創新的最佳詮釋,是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見證。
黨政全力推動
把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放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戰略地位謀劃推進
高質量的技能人才供給,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對技能人才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李克強總理批示要辦好技工院校。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一直把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工作作為重大任務進行科學規劃并深入推動實施。
廣東省委、省政府把技工教育和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放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謀劃推進,高規格出臺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大力實施“廣東技工”工程等政策,高站位謀劃技能人才發展布局。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并深入到技工院校和技能大賽現場實地調研指導。這些都為廣東省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取得優異成績、推動技能人才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注入了強大動力。
產業筑基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世界技能大賽根據國際先進的生產技術制定比賽標準,與現代產業發展緊密關聯。縱觀第45屆世賽金牌榜,排名前五的代表隊(選手),無一不是來自現代產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較為發達或發展較快的國家和地區。
當前,廣東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以及實力雄厚的制造業基礎,世界技能大賽設置的六大類56個比賽項目,在廣東均有發展成熟的相關產業。
近年來,伴隨著廣東加快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戰略,越來越多企業開展智能化轉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選手參加數控車、數控銑、綜合機械與自動化、塑料模具工程、制造團隊挑戰賽5個項目的比賽,取得4金1銅的輝煌戰績(其中數控銑項目取得三連冠),這些項目與廣東的高端制造業高度契合。
產業環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催生對專業技能人才培養、培訓的需求,因此在這種大環境下,高端、高素質技能人才的誕生也就水到渠成。
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00后”學生胡耿軍之所以能打破韓國隊在移動機器人項目多年的壟斷摘得金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廣東這些年持續強力發展機器人產業。早在2018年,廣東工業機器人產量就占到全國22%,是廣東七個千億元產值的新興產業集群之一。
廣東不僅在世界技能大賽上屢折桂冠,而且這些年來,一大批來自廣東的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各類技能大賽,并開始在世賽的舞臺上展現廣東企業的風采。這些都折射出中國產業升級蓬勃興起的強烈信號,也是廣東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在產業升級上走在前列的又一例證。
雄厚的產業基礎對廣東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為廣東選手在世賽奪取佳績奠定了產業基礎。
近年來,廣東省充分發揮經濟大省、制造業大省的優勢,堅持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作為技工教育的根本辦學方向、基本辦學制度來抓,融入技能人才培養全過程,開創了被譽為“中國特色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校企雙制辦學,大力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評審認定883家企業為省級第一批建設培育的產教融合型企業,85家世界500強企業及國內700多家大型企業與技工院校深入開展校企合作。
世賽10年,反復證明了在世賽上獲得獎牌特別是金牌的技工院校,都是校企合作方面成效顯著的院校。
育人為本
推動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
廣東省大力發展技工教育,以建設一流院校、打造一流師資、培養一流學生為目標,優化全省技工教育戰略布局,整合優質教學資源,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持續不斷地推動技工教育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礎。
目前,全省有技工院校146所,在校生55.8萬人(約占全國1/6);有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主的技師學院、高級技工學校55所,占院校總數的38%;大力建設10所高水平技師學院,20所技工院校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國際合作辦學,廣東省技工教育9項發展指標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
廣東省參加世界技能大賽奪取的15枚金牌中,有13枚來自技工院校,技工院校成為中國代表團的主力軍,廣東省技工院校的辦學實力得到社會的高度認可,畢業生越來越受企業的青睞。
今年,廣東省技工院校招生21萬人,實現“五年連增”;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超過98%,相當部分畢業生月薪超過10 000元,特別是世賽獲獎選手被企業開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年薪“挖人”,從普普通通的“95”后青少年成長為真正的“大國工匠”,充分詮釋了技能成就出彩人生。
全鏈條發力
深入實施“廣東技工”工程
近年來,廣東飛奔在建設技能強省、助力技能強國的大道上,深入實施“廣東技工”工程,圍繞產業轉型升級需求,不斷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全鏈條發力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廣東技工”隊伍。
全省共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74個、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57個、技能大師工作室69家,其中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各42個,實現21個地市全覆蓋。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全省累計開展補貼性技能培訓206.8萬人次。
目前,廣東省技能人才總量、高技能人才規模均居全國前列,為廣東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能人才基礎。
技能練兵
促進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
近年來,廣東省把技能大賽作為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構建了以世賽為龍頭、國賽為主體、省賽為基礎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每年舉辦廣東省職業技能大賽、全省技工院校技能大賽等150多個項目,直接帶動全省約180萬人參加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為培養選拔高技能人才夯實基礎,為高技能人才實現人生出彩搭建舞臺。
今年以來,廣東省組織開展了第一屆全省職業技能大賽,包含142個競賽項目,吸引了55個行業企業,超過5 500名選手參賽,是涵蓋行業門類最多、覆蓋面最廣、社會參與度最高的職業技能“省運會”。
同時,廣東省積極承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共86個競賽項目,將有2 500多名選手參賽,競賽場館面積超過22萬平方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競賽項目最多、競賽規模最大、競賽規格最高的一次全國性職業技能賽事。
此外,廣東省還全力備戰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遴選推薦29家院校作為63個項目的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基地。開展第46屆世賽倒計時活動,在全社會大力營造關注世賽、了解世賽、參與世賽的良好氛圍。
宣傳引導
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培育更多“大國工匠”,打造大批享譽世界的“中國制造”“中國創造”,推動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時代。廣大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的主要傳承者、實踐者、創新者。
近年來,廣東省大力實施“廣東技工”工程,開展工匠精神培育弘揚行動,突出挖掘內涵,著力將“廣東技工”打造成中國一流、世界知名品牌。
大力培育工匠文化,將工匠精神融入課程教學,列為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的通用職業素質必修課;將以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為主的教育課程融入公共課程、專業教學、實習實訓、就業指導等教學環節,貫穿教育培訓全過程。全面強化品牌宣傳,在《人民日報》《學習強國》和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和新媒體講述“廣東技工”故事。連續9年打造廣東衛視“技行天下”品牌節目,組織開展世界技能大賽系列主題宣傳,開展“廣東技工”工程采風活動,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崇尚技能,學習技能的良好社會氛圍。
社會觀念正在快速轉變,越來越多的城鄉青年選擇就讀技工院校,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廣東省不斷健全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大力提升技能人才社會地位,推動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穩步提升,技工工資年增幅達8.23%,與管理人員基本持平;推進工程技術領域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531名高技能人才取得工程技術職稱;對取得高級工和技師(高級技師)職業資格證書的技工院校、中職學校的畢業生在公務員錄用、職稱評審、職務晉升、工資福利等方面在政策上視同大專學歷人員,極大地提升了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水平,弘揚了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展望前路,廣東省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聚焦打造國際人才新高地目標,以全面實施“廣東技工”工程為抓手,進一步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加快打造一支適應現代產業發展要求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源: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