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為此,高校的學生工作必須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著力點,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全面深入了解大學生的需求現狀及特點,遵循影響大學生動機和行動的需求變化規律,不斷創新教育內容與方法,從而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性,提高其針對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文章以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學生需求分析為切入點,重點闡述現階段學生工作面臨的現實與挑戰、工作創新與對策。
關鍵詞: 需求分析; 大數據; 創新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47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1-2153(2020)06-0072-05
高等院校的學生工作要與時俱進,要深刻了解學生需求,要利用網絡調查問卷、網絡行為的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學生政治觀點、思想動態、心理健康、學習狀況、關注熱點、生活需求等方面的數據進行系統采集、動態觀測與綜合分析。總之,對大學生的思想、學習與生活需求狀況進行追蹤分析,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必然途徑。
一、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工作面臨的挑戰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這個世界為廣大學生開啟了一扇又一扇學習和接受教育的大門。傳統面對面的課堂教育將可能被MOOCS等網絡教育課程所代替。高等院校越來越強調對學生的需求數據分析,強調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整合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高等院校的教師除了傳授知識,還要告訴學生它的意義和作用,基本的技術和邏輯,告訴學生怎么用它解決實際問題,告訴學生知識背后的方法論。[1]
(一)互聯網技術挑戰傳統教育
在互聯網技術背景下,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是多元化的,移動互聯網使社會出現新的生態環境,它可以將這個世界上的很多東西連接起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傳統的教育模式是以教授知識為主,現階段,學生可以在互聯網上通過各種搜索引擎獲得知識。如果高等院校仍是以教授知識為主,意義何在?教師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還應該做什么?在鋪天蓋地的信息與數據的今天,如何引導學生在雜亂的知識中看清是非曲直,是學生工作者面臨的新挑戰。
(二)數據分析為學生工作創新奠定基礎
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時代,要改變傳統的學生工作理念,把需求數據分析作為工作創新的基礎。
1. 合理決策。高等院校學生工作的對象是學生。作為最具活力獨立個體,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個性是最豐富的。因為個體思想都具有不可預見性和復雜性。學生需求數據的分析為我們提供了多種來源的、各種類型的信息,是我們合理決策的依據。高等院校可以通過收集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特征的數據,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
2. 精確預測。預測是大數據的核心職能,通過需求數據,預測事情的發生概率,從而達到預測的目的。通過廣泛收集和深入分析大學生的行為數據,發現大學生行為的趨勢和可能性,從而預測大學生的行為。通過檢測其行為數據,對各類突發性的事件進行預警,并能夠迅速做出有效反應。
3. 個性化服務。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高等院校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個性化的教育計劃,并組織實施個性化教育。大數據為高等院校了解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基礎指標,不僅能使學校全面把握學生工作的大政方針,而且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和成長需要,開展高校學生的德育教育、學業規劃教育、職業規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全面的素質與品質教育,實現對高校學生的個性化服務。
4. 科學評價。通過數據分析,可以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學業與生活的情況,并將這些有效的信息進行數據化處理,達到量化分析的目標,極大地提高學生評價工作的科學性。
(三)當代高校學生的現狀與特點
現階段,高校學生思想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他們關注網絡熱點問題,對國家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從政治意識方面來看,少數學生政治意識不高,政治熱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整體上思想多元化趨勢明顯,功利色彩突出,行為選擇呈現多樣性。從網絡關注來看,學生對網絡信息高度關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極大地改變了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方式,在為學生學習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高校學生的自信心有待增強,極少數學生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誠信意識不夠、社會責任感缺乏等問題。
二、基于高校學生需求的問卷調查
(一)問卷調查的背景和樣本信息
新時代的學生與以往不一樣,首先,學生的活動不再局限于課堂,他們開始積極地參與課堂以外的各種各樣的活動,例如創業、社會活動、實習等。其次,學生不再局限于書本,他們開始活躍在各種各樣的在線課堂,渴望學習網絡知識、信息技術。最后,學生的思想越來越不愿意被束縛與管理,自己的想法和主張越來越多元化,提倡個性,追求自我實現。正是因為這些新的變化,高等院校的學生思政工作、事務管理工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也需要我們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為摸清當前高校學生需求,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組織舉辦了輔導員和大學生的思想狀況調查研討會,廣泛聽取相關人員意見和建議,精心設計了問卷。問卷調查范圍是杭州高教園區內的所有本、專科高校,以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共計發放問卷5000份,回收調查問卷4933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4901份。調查問卷樣本具體情況統計如表1所示。
(二)問卷調查統計
1.你最希望學校在網絡上能為你提供什么?有49.07%的學生希望是個性化的服務,有22.02%的學生希望是學習方面的指導,有15.64%的學生希望是工作方面的指導,有14.3%的學生希望是生活方面的指導,有2.26%的學生希望是其他方面的指導(見圖1)。
2. 作為學生,除了專業知識你最想從學校獲得什么能力?有24.28%的學生認為是領導才能,有36.21%的學生認為是溝通表達能力,有17.8%的學生認為是身心健康,有17.7%的學生認為是思維能力,有29.01%的學生認為是多元化生活能力,有14.4%的學生認為是體格和文化素養(見圖2)。
3. 你認為學校的學生工作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有21.09%的學生認為是與輔導員接觸時間太少,30.76%的學生認為是不能及時解決學生問題,有41.98%的學生認為是學生社團與學生活動組織欠缺,有26.65%的學生認為是學生資助服務不夠完善,有13.17%的學生認為是輔導員態度不夠好(見圖3)。
4. 你認為高校教師應具備何種素質?有24.38%的學生認為是教學水平,有16.26%的學生認為是學術水平,有22.94%的學生認為是人格魅力,有11.32%的學生認為是職業精神,有37.14%的學生認為是尊重、信任、理解學生,有1.85%的學生認為是其他(見圖4)。
5. 在大學生活中,你對什么問題最苦惱?有28.5%的學生認為是校內競爭激烈,學習緊張,就業壓力大,有16.15%的學生認為是對所學專業沒有興趣,有43.21%的學生認為是學習生活沒有目標,對前途感到渺茫,有6.48%的學生認為是家庭經濟困難,有5.25%的學生認為是集體中缺少溫暖,同學之間人際關系緊張,有5.76%的學生認為是其他(見圖5)。
6. 在學校如果舉辦學生干部培訓班,你最希望開設哪些課程?有35.39%的學生認為是公共禮儀,有39.81%的學生認為是溝通技巧,有32.20%的學生認為是時間管理,有39.20%的學生認為是領導能力,有34.16%的學生認為是情緒管理,有26.85%的學生認為是提升執行力,有18.42%的學生認為是活動項目組織,有21.5%的學生認為是職業規范,有23.05%的學生認為是心理健康,有4.01%的學生認為是其他(見圖6)。
7. 你在大學期間,哪些方面最需要得到學校的幫助和指導?學生需求最主要五項為社會實踐、就業指導、學業輔導與督導、人際關系引導、心理健康指導。目前各高校日常工作的重心卻主要集中在學生具體事務方面(見圖7)。
三、基于需求分析的高校學生工作創新策略
高等院校學生工作必須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著力點,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全面深入了解大學生的需求現狀及特點,遵循影響大學生動機和行動的需求變化規律,不斷創新教育內容與方法,從而充分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性,提高其針對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建設校園大數據平臺
通過網絡技術,高等院校可以迅速完整地收集大學生的各類信息。構建學生工作的數據平臺,主要問題集中在三個方面:學生的數據如何采集?學生的數據如何分析?學生的數據如何應用?從報名、入學開始,到在校、畢業、離校、就業等整個過程,都有相應的數據,高等院校可利用校園“一卡通”或其他的感知類技術形成各項數據;使用數據交換平臺訪問學校所有部門業務系統的數據;在圖書館中閱讀紙質和電子數據所產生的數據;學生使用校園網絡瀏覽新聞和其他信息產生的數據。所有數據采集以后,通過基本信息、學習信息、生活信息、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等幾個維度,對學生信息進行數字化處理,創建信息數據庫。高等院校對學生大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得出真實結論,為學院管理層提供參考。例如,可以根據食堂學生的日常飲食來判斷學生在生活上是否存在困難;可以通過數據了解個別學生的網絡成癮的程度;根據網上數據了解學習情況,從而判斷學生學業是否存在困難;根據“一卡通”進入寢室刷卡情況,掌握在校生住宿率情況等。總之,學生的大數據平臺,可以幫助學生管理者實現精確管理和更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指導。使教育工作者更加了解工作對象的思想、行為動態,為開展工作打下良好的信息基礎。
(二)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
針對高等院校學生的生源實際情況,研究如何把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落實到具體的學生工作中。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將大學三年分為四個階段:(1)大一“起點計劃”,包括新的起點、初始化、入學教育等要素。(2)大二上學期“自律計劃”,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3)大二下學期“自強計劃”, 防止學生出現學業與生活的分叉。(4)大三“飛翔計劃”,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這也是大學的沖刺階段。[2]三個教育階段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聯系的,而是一個相輔相成、主線明確、重點突出的統一體。同時,從教師角度看,需要教師轉變教育方式,用激勵、指導和共同探討等方式,逐步使學生學會和善于主動求知、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強調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整合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三)加強學生思政教育
全媒體互聯網新平臺已經成為我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高等院校要樹立互聯網思維,按照“互聯網+育人”要求,建好網上思想政治工作新高地。要繼續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實現資源的共融共通共享,更好地服務學生。創新改進網上宣傳,加強高校“一網兩微”建設。制作傳播貼近大學生特點的網絡文化精品,壯大主流輿論,凈化網絡空間。同時,加強隊伍建設,完善激勵機制,培育一批校園紅色網絡“大V”,打造一支既有較高思想政治素質、懂專業技術,又善于運營新媒體健康向上的高校“網軍”。
(四)建設“一站式”事務中心
現代大學的學生工作理念,最根本的一點是,從管理學生轉變為服務學生。學生更希望學校的學生工作在個人成長、個性服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2]學生需要的服務是高等院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一站式”事務中心是為學生提供方便快捷服務的機構,強調服務文化和組織結構,其核心優勢在于服務導向的組織結構和基于數據的基礎管理。事務中心構建起學校與學生溝通的友好橋梁,打造在學校內部各種職能部門無縫對接和有效溝通的渠道,學生面臨的很多問題,在事務中心都可以得到解決。這種服務,對滿足學生需求,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溝通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四、結語
大學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時光,它寬容、自由、奔放。在未來的日子,學生工作者必須在大數據支撐下加強對高校學生需求分析,對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較為完整的信息基礎之上,對學生工作做出正確的決策。讓學生在大學學習和生活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用知識去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 洪致平. 探索現代服務業“職業人”培養之路[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
[2] 王敏. 高等院校“職業人”培養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探索與實踐[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
Abstract: As clearly pointed out by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in his speech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we should seek truth from facts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conduct well in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should follow the ru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the rules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rules of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our working ability and level. Therefore,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students' work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focus on the actual needs of students, fully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terminals, comply with the law of changing the demand of college students' motivation and action, continuously innovate educational contents and methods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idance, 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ttraction and appeal. Based on the data background, the paper starts from the demand analysi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ocuses on the reality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students at present stage, work innov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demand analysis; big dat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責任編輯: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