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霞 郭孔生

摘 ?要: 民辦高職院校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要圍繞“黨建工作領航、學工隊伍主抓、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協同、國防教育示范”五個維度,緊扣“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三個著力點,加強模式創新、理論創新等方面的研究,構建“五維一體”全員、全程、全方位協調聯動的育人機制,打通“三全育人”工作最后一公里,進而為民辦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創新思路。
關鍵詞: 三全育人; 民辦高職; 五維一體;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1-2153(2020)06-0077-06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高等職業教育的思政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擔當筑根鑄魂的使命,傳承工匠精神與文化,全心全意培養可以“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但是,從“全員、全過程、全方位”這“三全”視域考察,民辦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問題:全員育人彰顯不夠、全過程育人把握不好、全方位育人整合不力[1]。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南洋理工”)基于“三全育人”視角,堅持問題導向,激發創新意識,探尋改革的思路,構建全員合力、全程覆蓋、全方位滲透的“五維一體”協調聯動機制,打通“三全育人”工作最后一公里,這不但是民辦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而且是民辦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的有益探索。實踐證明:只有不斷提升“五維一體”協調聯動的水平與能力,才能更好地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與任務;只有探索全程、全方位、全課程育人的途徑與方法,才能最終形成全員合力育人的長效機制。
一、“五維一體”協調聯動機制的內涵、意義與著力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中心環節。”[2]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者也要把立德樹人任務貫穿于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五維一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實踐,是民辦高職人才培養中的一種新模式,有助于確保“立德樹人”任務落到實處,確保“三全育人”工作切實有效。
(一)“五維一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核心內涵
為了切實貫徹落實國家“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素質教育為核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教育思想,南洋理工提出了“五維一體”思想政治教育協調聯動創新機制,該機制主要圍繞“黨建工作領航、學工隊伍主抓、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協同、國防教育示范”五個維度,整體布局,五管齊下,齊心協力,全面構建“全員”合力的育人機制,創新“全程”覆蓋的教育內容,采取“全方位”滲透的教育手段,保證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全力打造“全員、全程、全方位”協調聯動的育人新機制。“五維一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不僅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而且契合時代和社會發展,不但打通了“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而且提供了具體可行的“路線圖”。
(二)“五維一體”協調聯動機制的重要意義
南洋理工近年來構建的“五維一體”協調聯動機制,其重要意義在于打造具有創新性的一體化育人體系,無論是從國家層面,還是從地方產業現實需求看,也無論是從企業人才培養,還是從師生全面發展看,該體系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1. “黨建工作領航”的意義。充分發揮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的作用,切實發揮學校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3],把“黨建工作與學校事業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考評[4]”,全面構建黨建領航學校發展、領航育人工作的機制。
2. “學工隊伍主抓”的意義。以輔導員為骨干力量[4],協同兼職輔導員、兼職班主任,聯合學生發展部、馬克思主義學院、通識教育學院、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大學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等部門的師資力量,打造一支數量充足、梯隊合理、作風優良、素質過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實現“全員”協同育人,規范“全程”覆蓋內容,實施“全方位”滲透手段,持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與水平,全面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3. “思政課程引領”的意義。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大學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等強大的師資力量,充分發揮思政課程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引領作用,在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全面突出思政課程群的主渠道作用,充分發揮思政教師“立德樹人”的價值引領作用,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方法,實施線上線下結合的教育形式,確保南洋理工“一好三高”(1)人才培養特色中的“思想道德好”落到實處。
4. “課程思政協同”的意義。全面促進專任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形成育人合力,發揮協同效應,確保“立德樹人”工作落實到每一堂課,充分體現“立德樹人”的全員性、全程性、隱蔽性、滲透性和實效性,這正是“三全育人”工作在課程改革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體現。
5. “國防教育示范”的意義。充分發揮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的優勢,遵循“經常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普及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和行為教育相結合”的基本原則[5],堅持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機融入國防教育與軍事訓練中,把“知行合一”育人理念貫徹落實到思想教育與職業教育實踐中,形成國防教育與其他主題育人融合發展、合力育人的體制機制,培育政治堅定、道德純潔、思想過硬,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團隊意識、紀律觀念的合格大學生。
(三)“五維一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著力點
為了在職業教育中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職業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堅持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原則,全面推進內涵式發展。“五維一體”協調聯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著力點主要有三:
1. 核心與根本: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已成為當前民辦高職院校安身立命的首要任務。要辦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院校或專業群,那就要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把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式技術技能型人才作為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只有把這個“牛鼻子”牽好了,才能更好地帶動與引領學校的其他工作。一所學校辦得好不好,辦得有沒有特色,關鍵看人才培養模式有沒有特色,學校的人才培養能力強不強,這就是學校的第一生產力。而人才培養能力的提高主要靠教師。所以,學校一定把師資隊伍建設放在最關鍵的位置考慮,嚴把教師的入口關,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完善教師管理制度,切實完善教師的考核評價制度,科學推進教師教育與培訓,多措并舉全面激勵教師潛心教學,鼓勵教師終身從教。
2. 關鍵與遵循: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高度網絡化、高度智能化的時代,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民辦高校要在這個時代更好地生存下去,那就要把“創新育人方式”作為深化課程改革、優化育人環境、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育質量的突破口[6]。“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不但是構建“五維一體”協調聯動育人機制的突破口,而且是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的關鍵。因為當前的職業教育還沒有跳出“工業化”的舊思維,所以有學者指出“我們把機器制造得越來越像人,卻把人培養得越來越像機器”[7]。雖然人類邁進智能化時代的步伐在加快,但是當前職業院校所培養的人才,在知識、能力、技術、技能等方面并沒有出現根本性的變革,如果人才培養模式沒有跳出傳統的藩籬,那么引領智能化發展的高度復合型的人才根本就沒辦法培養出來。所以,及時更新符合智能化時代的人才培養理念和目標,全面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全面優化育人環境,營造良好育人生態,蓄力推動專業群建設,不斷完善“政產學研用中資”深度結合的協同育人模式等,將成為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轉型的關鍵。
3. 目標與重任: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當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最為關鍵的時期,迫切需要職業教育為國家、為社會輸送更多高層次、高素質、復合型的技能技術型人才。所以,職業教育在創新發展與跨越發展過程中,都要體現更大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了“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點與途徑[4],而《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則提出了高速度發展、高水平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這不但是提高高職教育質量與水平的整體部署,也是全面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對于南洋理工來說,不僅要培養“思想道德好”的新時代人才,還要實現“實踐技能高、綜合素質高、就業質量高”的培養目標。其關鍵內涵除了體現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高、科學文化素質高、身心健康素質高之外,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還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全面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當學生畢業踏入社會之后,很快就可以成為各行業的技術骨干與創新人才,在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區域、服務經濟發展的同時,還體現很好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
二、南洋理工推行“五維一體”協調聯動機制的創新實踐
如果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提升“五維一體”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與理論創新的層次與水平,那就必須注意加強集成理論、耦合理論、扎根理論、對話理論、協同創新理論、“三螺旋”理論、組織傳播理論等理論研究,通過理論研究促進模式創新,通過模式創新培養教師、學生、管理者的創新精神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新與理論創新研究
1. 加強民辦高職育人理念頂層設計研究。圍繞“德才兼備,能力突出,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階梯式、多平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建設中,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協同聯動工作機制,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全過程和各學科教育全視野的系統規劃與整體推進。
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為了更好地建設一支具有“大思政格局”理念的多學科背景相互支持、良性互動的師資隊伍,確保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都能落到實處,我們非常重視加強耗散結構理論、互補理論、激勵理論、“流程再造”理論等師資隊伍建設理論的研究,從而確保師資隊伍建設理論處于一個相對較高的層次與水平上,并在實踐中可以得到良好的體現。
3. 加強育人平臺建設研究。依托微信、“友話”、易班等新媒體平臺,構建“大學工”、“大思政”平臺,繼續加強“無煙校園”、“文明課堂”、“一院一品”、“燈塔工程”、“青馬工程”、“智慧團建”、暑期“三下鄉”、“星級公寓”、“十佳成長之星”等德育項目的建設,打造“網絡紅軍”,積極構建網絡思政育人新格局,營造良好的“三全育人”環境,為在校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創造更有利條件,并不斷擴大平臺在高校中的輻射作用和影響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 加強育人品牌活動建設研究。以“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程”為重要抓手,積極探索現實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與日常管理工作相結合的新途徑新方法,全面提升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全方位保障學生的素質養成;以“大學生服務質量提升工程”為抓手,不斷提高學生成長服務能級,持續健全學生成才服務體系;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內涵建設,培育“三全育人”工作品牌,打造在廣東范圍內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學工隊伍。持續實施學生工作“一院一品”等培育德育品牌項目,打造具有影響力、有特色、有實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
5. 加強“課程思政”教改項目建設研究。出臺課程思政相關規章制度,在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中融入思政理念,組織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每年每個分院設立1至2項課程思政特色教改項目,經過3年努力能在校內產生典型示范作用,實現 “以點帶面”的教育效果,打造一支在廣東省有較大影響力和較高美譽度的“課程思政”優秀團隊。
6. 加強國防教育示范平臺建設研究。充分發揮國家級“國防教育示范校”、“廣州陸軍預備役部隊”、“國防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廣東省“第一批國防教育學科專項省級教研小組”、廣東省學校國旗護衛隊交流展示活動“一等獎”等非常突出的特色與優勢,繼續抓好“軍政教導大隊”這個特色平臺的建設,發揮軍政教導隊學員“酵母育人”作用,通過“軍政教導隊”的榜樣示范,對學生形成一個“由點帶面”的教育輻射作用。這不但是推動國防教育全面深入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而且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探索[8]。
7. 加強優質國防教育課程建設研究。經過多年的研究與錘煉,優質國防教育課程建設已初見成效。當前,關鍵的是要充分發揮廣東省高校軍事課授課“2019年全省十佳教師”、全省軍事課授課比賽一、二等獎等師資優勢,圍繞國防教育課程建設,以立德樹人引領教材建設,以課堂變革引領教學質量,以創新發展引領教師授課能力,全面提升國防教育效果,打造一支在廣東省有較大影響力和較高美譽度的國防教育優秀團隊。
(二)“三全育人”視域下“五維一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實踐
“五維一體”是“三全育人”工作的一種創新模式與創新實踐,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要求,針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一好三高”的人才培養目標特色,全面深化具有職教特色的課程教學改革,切實提升職業人才培養質量,加強職業教育領域研究與創新,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能力,傳承工匠精神,構建特色文化,為各行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這不僅是社會對高職師生的殷切期望,而且是時代賦予高職院校的重要使命。
1. 黨建統領育人工作創新實踐。因為擁有“全國民辦非企業單位優秀服務品牌”、“全省教育系統黨建工作先進集體”、“廣東省年度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職院校官微綜合影響力排第二、廣東高職高專院校官網十佳網站、廣東高校(高職高專組)新媒體影響力一等獎等方面的特色與優勢,在黨建品牌的引領下,南洋理工目前已躋身全國民辦前13名,居廣東第五的領先地位。在紅色文化建設方面,注重革命基因傳承,建立了從化蓮麻黃沙坑紅色教育基地。此外,還通過“一路一帶”陜甘寧西部之行、學生紅歌大賽等方式傳承紅色文化,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拓寬教師的紅色視野。在根魂并舉方面,學校通過加強傳統文化課程、品閱華夏經典等方式“固其根”,通過高雅藝術進校園、中國華服日等活動“鑄其魂”,學生在思想政治素質、審美觀念、藝術素養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躍升。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充分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與政治核心作用,成立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全面開展黨建工作領航方面的研究,組建黨建與宣傳方面的研究團隊,積極撰寫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論文,堅持“黨建領航”服務育人大局,確保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經過系統的理論研究與創新實踐,目前已形成了“品牌引領+紅色文化+根魂并舉”的大黨建工作模式與教育名片。
2. “八合一”服務型學工隊伍創新實踐。這里的“八合一”指的是思想引領、學業指導、學風建設、品牌打造、助學助困、素質提升、全面發展與個性張揚等八個方面,這是打造服務型大學工育人的創新模式。在這種創新模式實踐下,產生了廣東大學生的年度人物,出現了“飛輪式停車機器人”的創新與發明;學生的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畢業生對就業崗位的滿意度名列廣東省民辦高職第一,畢業生的“崗位技術能力”名列廣東省民辦高職院校第二。在以人民為中心理念指導下,學生積極創造了宿舍文明、課堂文明、就餐文明、紀律文明、舉止文明、校園環境文明、網絡文明、安全文明等“八個文明”,所以,依托學生發展部、通識教育學院、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大學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等機構或平臺,充分發揮“學生軍政教導隊”、“新生家長聯誼會”、“大手牽小手”等廣東省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精品項目的優勢,打造了一支熱愛學生、關愛學生、熱愛工作、以生為本、數量充足、梯隊合理、作風優良、素質過硬、責任心強、育人有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這支隊伍圍繞“一好三高”人才培養目標,在確保學生“思想道德好”的目標前提下,還切實保障了“實踐技能高、綜合素質高和就業質量高”目標的實現。
3. 思政課程引領育人保障機制創新實踐。從思政部到馬克思主義學院,這不僅僅是名稱上的改變,更充分體現了對學生思想引領上的轉向。依托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師資力量,重點打造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大學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兩大平臺,全面提升思政教師的科研能力與水平,不但擁有了省級的師德征文一等獎、科研成果一等獎這樣的突出成績,而且在省級的教師業務能力大賽、青年教師講課大賽上均獲得了優異成績。在教學上,以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第一課作為示范與引領;在實踐中,開創了以“問道·合作·敏銳;善教·能研·會做”六位一體的育人模式。充分發揮思政課堂的主渠道作用,把思政課程與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實踐課程、第二課堂緊密融合,全面打造民辦高職思政課程引領育人的保障機制。通過研究與實踐,學校的學生不但更加關注國家大事,更加關心經濟社會發展,而且要求入黨的學生增多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了,在“三下鄉”等活動中為老百姓排憂解難,全面提高了社會服務意識,深得當地群眾的好評。
4. “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創新實踐。習近平總書記說:“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9]所以,在“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探索方面,首先組建了課程思政研究團隊,加強了課程思政方面的研究。圍繞學校“德才兼備,能力突出,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最終形成了基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階梯式、多平臺”人才培養創新模式(見圖1)。專任教師通過挖掘所任教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充分發揮專業課程與通識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除此之外,還全面加強思政課與通識課融合、思政課與專業課融合、思政課與第二課堂融合的研究工作。只有保證“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在“立德樹人”上做到“同向”,才能保證在“階梯式、多平臺”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上實現“同行”,并形成協同效應的局面。經過“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的創新與實踐,“一好三高”的人才培養特色進一步凸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比如學風明顯好轉了,出勤率明顯提高了,圖書館、自習室的就坐率大大提高了,各類比賽均獲得優異成績。
5.國防教育示范帶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實踐。國防教育方面,不但擁有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教育部國防教育“優秀組織單位”等國家級的品牌,而且擁有廣東省國防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廣東省征兵工作先進單位等省級的諸多榮譽。能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主要是因為學校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軍政教導大隊”,并組建了專門的研究團隊,對國防教育、新生軍訓等工作展開了創新性研究與實踐,構建了“軍魂育人,以點帶面”的育人模式,形成了“自主軍訓,國防示范”的育人特色。在實踐方面,從2010年起學校就完全依靠自己培訓的軍訓教官隊伍,獨立完成了2010級至2019級全部新生的軍訓任務,軍訓效果得到了廣東省軍區學生軍訓工作辦工室、廣東省教育廳國防教育辦公室,以及從化武裝部領導的高度評價,成為廣東省第一所實行學生自主軍訓的高等院校。在理論方面,團隊成員的研究理論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還先后承擔了5項研究課題,發表了10多篇研究論文,出版了國防教育和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教材與專著6部。在比賽獲獎方面,軍政教導大隊成員已經獲國家級11項、省級20多項。在輻射影響方面,承接并完成了30多所兄弟院校的軍訓任務,從根本上緩解了部隊承訓的壓力,全面拓展了學校在軍訓工作方面的自主支配權。
依托學校人民武裝部、軍政教導隊和通識教育學院具有軍事院校教育經歷的師資力量,不但打造了一支軍政兼通、素質優良、教書育人的國防教育示范的過硬師資隊伍,而且培養了一支非常出色的學生教官隊伍,這支隊伍既是學校每年學生軍訓的骨干力量,又是一支常態化的軍訓工作教官隊伍。他們在軍訓中、在經常性的國防教育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均發揮了非常重要的示范與引領作用。現在“軍政教導大隊”不但是南洋理工的一張重要名片,而且在廣東乃至全國都已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三全育人”視域下民辦高職“五維一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機制,至關重要的是從“三全育人”的視角著眼,圍繞“黨建工作領航、學工隊伍主抓、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協同、國防教育示范”五個維度,整體布局,五管齊下,齊抓共管。這種創新性的研究,不但豐富了“三全育人”研究理論,而且開創了“品牌引領+紅色文化+根魂并舉”大黨建模式、“八合一”服務型學工隊伍建設模式、“問道·合作·敏銳;善教·能研·會做”六位一體育人模式、國防教育示范帶動思想政治教育等模式。這些創新模式的提出,再一次證明民辦高職院校絕對不能因為具有更大的辦學自主性,而忽視“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性。只有緊緊圍繞“五維一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理論,才能更好地構建“全員”合力的育人機制,創新“全程”覆蓋的教育內容,實施“全方位”滲透的教育手段,打通“三全育人”工作最后一公里,在黨建、學工、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國防教育等五維融合方面,為民辦高職“三全育人”工作提供參考。
注釋:
(1)“一好三高”是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近年來著力打造的人才培養特色,即培養出來的學生要求“思想道德好、實踐技能高、綜合素質高和就業質量高”。
參考文獻:
[1] 張平,丁德智. “三全育人”視域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4):39-41.
[2] 習近平.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N]. 人民日報,2016-12-09(01).
[3] 教育部.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J]. 社會主義論壇, 2017(3):4-5.
[4]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0-05-2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5]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的通知[EB/OL].(2014-03-25)[2020-05-2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404/167113.html.
[6] 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EB/OL].(2017-01-20)[2020-05-20].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dongtaixinwen/shizhengyaowen/201701/t20170120_265298.html.
[7] 曹培杰. 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J]. 教育研究,2018(8):121-128.
[8] 王磊賀,仰東,張震宇. 國防教育示范校建設研究[J].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6):142-144.
[9] 邱仁富.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理論闡釋[J]. 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9-113.
Abstract: In order to participate in higher educations mission of “Nurturing Morality Through Education” more efficiently and successfully,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integrate the five dimensions, namely, “piloted by the Party”, “activated by students affair work-teams”, “guided by ideology courses”, “coordinated by supporting morality-oriented curriculum” and “demonstrated by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three purposes should be born in mind and endeavored to achieve, including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alent cultivation capacity, innovating talent cultivation modes, and cultivating high-level practical talents. Thus, we should pour more researches on how to innovate our modes and theories and try to build a “five dimensions in one” mode and the “three-all” talents-nurturing mechanism—“all members involved”, “all the way covered” and “all fronts coordinated and linked”.
Keywords: “three-all” talents-nurturing mechanism;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ive dimensions in o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責任編輯: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