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圍繞鄉村振興規劃的實施,分析了鄉村振興審計的意義、領域和類型,在此基礎上論述了鄉村振興審計統籌管理的內容和措施,為鄉村振興審計的科學、有效實施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審計類型;統籌管理
[中圖分類號]G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20)05-0087-05
一、鄉村振興審計的重大意義
鄉村振興對于我國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開展鄉村振興審計對于保障鄉村振興的全面有效實施同樣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鄉村振興審計有利于促進鄉村事業和鄉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鄉村振興是國家著眼于鄉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所制訂的決策,帶動農村、農民和農業的綜合發展。鄉村振興審計在微觀上可以促進具體問題的解決和整改,宏觀可以為社會管理決策提供決策依據,促進鄉村振興的不斷完善。因此,鄉村振興審計促進鄉村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按照鄉村振興確定的軌道推進、健康發展。
(二)鄉村振興審計有利于挖掘鄉村資源與市場,促進社會資源向鄉村流動
鄉村振興審計的任務在于實現鄉村振興效果的優化,促進傳統鄉村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化,以市場的力量推動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一是通過鄉村振興審計促進鄉村教育振興,從而使鄉村更加具有市場經濟要素的特征,全面參與市場經濟運行,提高鄉村振興的人力資源素質;二是通過鄉村振興審計促進廣義農業經濟的發展,使一批以鄉村資源為背景的農業生產加工和經營企業得到發展,從經濟角度振興鄉村發展;三是鄉村經濟社會的振興以及城鄉流通機制和管道的不斷建立健全和完善,必然促進城市資源向鄉村流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逐步消除城鄉發展的剪刀叉,最終消解城鄉二元化結構,推動形成城鄉一體的社會發展格局。
(三)鄉村振興審計有利于解決“三農”發展瓶頸問題
鄉村振興具有多方面的意義,一方面,鄉村振興為解決“三農”問題開出了強有力的“藥方”,指明了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同時,鄉村振興拓展了農村市場,為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能。鄉村振興審計就是要通過對鄉村振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促使鄉村振興政策效果全面顯現,從而推動當前“三農”瓶頸問題的解決。
(四)鄉村振興審計促進民族復興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也進入了一個由富到強的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也面臨著各種重大變革,經濟體制面臨重大調整,經濟增長拉動要素面臨深刻變化。鄉村振興審計有利于推動各種政策目標的實現:一是鄉村振興可以惠及鄉村8億人口的現實利益,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全民共享,有利于實現會主義的本質目標。二是鄉村振興有利于縮小城鄉發展的剪刀叉,推動城鄉一體化均衡發展。三是由于鄉村振興的實施有利于提高鄉村8億人口的收入,因此有利于加大國民經濟的規模和總量。四是深入挖掘廣大的農村市場可以有效提高內需的水平,提高我國應對來自各方面挑戰的能力。
二、鄉村振興審計的領域分析
(一)國家決策與社會管理領域
一是地方各級管理決策領域,主要是地方各級黨委。從宏觀角度看,各級黨委是中央鄉村振興的具體執行者;從微觀角度看,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本單元[1],鄉村振興在各個地方由各級黨委執行。二是社會管理實施領域。各級政府在黨委作出決策后,必須根據決策內容傳導到政府的各個部門,并由政府的各個部門具體組織實施。三是鄉村振興的發展計劃管理領域,主要是指各級發展與計劃管理部門。四是涉及鄉村產業發展尤其是以現代農業企業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市場管理領域。五是鄉村基層領域。
(二)城鄉規劃與基礎設施領域
城鄉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城鄉規劃管理領域。二是水利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管理領域,水利電力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三是道路交通建設領域。四是工程建設領域。在鄉村振興當中,大量的財政資源、社會資源被引導進入廣大農村,成為鄉村振興的物質條件。
(三)農業與自然資源管理領域
農業與自然資源管理領域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自然資源管理領域。依據各地的自然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制定自身的建設規劃,尤其是對產業發展的規劃,必須與當地的資源條件相協調。二是大農業管理領域。大農業管理領域實際是鄉村振興的產業發展領域,其內涵包括傳統的農、林、牧、副、漁領域。三是農業產業領域。農業產業領域不僅涵蓋了從傳統農業基礎上延伸出來的新興現代農業企業的領域,而且也包含傳統大農業、以鄉村資源和農業產品為基礎的關聯產業群所涉及到的生產領域。
(四)扶貧與社會保障領域
扶貧與社會保障領域主要包含以下內容。一是農業扶貧領域。鄉村振興把扶貧和精準脫貧擺在重要位置[2]。二是社保與民政扶貧救災領域。社保與民政扶貧領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政府社保保障與民政扶貧救災在鄉村振興中承擔著重要職能,發揮重要作用。
(五)鄉村振興建設資源領域
鄉村振興建設資源領域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公共財政資源領域。財政管理領域是鄉村振興審計的重要領域。二是金融企業及社會資源領域。金融是鄉村振興的資金來源渠道,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條件。
(六)生態旅游與文化領域
生態旅游與文化領域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生態、旅游與服務領域。鄉村振興把發展農業旅游經濟作為重要內容。二是文化教育領域。文化教育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發展鄉村經濟和建設美麗家園的重要促進因素,生態旅游與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當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三、鄉村振興審計的類型
(一)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
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是鄉村振興審計中的重大審計事項。各級審計機關在審計委員會領導下,重視本級黨委政府對中央鄉村振興審計的開展。一是要通過審計,檢查各級黨委政府是否對鄉村振興給予了充分的重視。二是要檢查本級尤其是下級黨委政府是否充分重視鄉村振興部署在本地區的貫徹和落實,各級黨委政府是否形成本地區的相關工作方案并落到實處。三是要檢查各種政策措施是否取得了實效。
(二)農村財政財務審計
強化鄉村財務管理,實施鄉村振興中的財政賬務審計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至關重要[3]。鄉村振興審計當中的農村財政財務情況審計,既包括鄉村振興事業中的道路交通建設、水利設施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也包括用于農業產業以及生態、旅游和文化建設等第三產業的項目。審計機關必須檢查其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規范性和績效水平。
(三)脫貧攻堅審計
脫貧攻堅審計是鄉村振興審計當中重要的內容和任務。在當前形勢下,脫貧攻堅審計的任務是圍繞消滅絕對貧困所開展的精準脫貧審計。
(四)資源環境和生態審計
資源環境和生態審計對鄉村治理、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4]。資源環境和生態審計是立足于農村資源環境的現實條件所實施的農村發展振興規劃,保護好農村的資源環境是鄉村振興的前提條件,也是鄉村振興的宗旨和目的。資源環境是否得到有效保護和有序開發利用是衡量鄉村振興成敗的重要標準。財政預算安排的生態環境修復專項資金審計是鄉村振興審計的重點內容。
(五)經濟責任審計
經濟責任審計是鄉村振興審計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審計機關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工具。鄉村振興的法人對象與經濟責任審計的個人對象緊密結合,促進審計對象科學全面履行鄉村振興的職責,是開展好鄉村振興審計的重要契合點。
(六)社會保障審計
社會保障審計在鄉村振興審計當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鄉村振興社會養老保障審計涉及到占全國人口總數60%的約8億鄉村人口,開展對鄉村振興的社會保障審計,對于廣大的農村社會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義;另一方面,當前的戶口管理已經取消了農業和非農業的戶口差別,因此,開展鄉村振興社會養老保險審計,對于協調城鄉發展、構建一體化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七)金融與股份審計
這方面的審計工作,一是要圍繞國家政策要求的金融支持開展審計;二是要加強對涉及鄉村集體經濟股權結構的商業貸款的審計,在廣義金融審計上要加強對社會資源參與鄉村振興的股份結構的審計,充分維護村民的合法利益,合理維護和鼓勵資本方的利益;三是要加強對股份制結構企業的審計。注意審計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注重鄉村企業的資產和財富積累,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八)投資審計
投資審計涉及鄉村振興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審計對于節約建設資源、提高建設資源的質量和績效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鄉村振興審計統籌管理的必要性
鄉村振興審計作用的發揮依賴于鄉村振興審計的統籌管理。在當前的審計組織形式下,沒有鄉村振興審計的統籌管理,就不可能實現對鄉村振興的有效審計。鄉村振興審計統籌管理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鄉村振興審計統籌管理是實現鄉村振興審計整體性功能的前提條件
審計對于鄉村振興的整體性作用是由鄉村振興審計的眾多特性所決定的,也是由鄉村振興審計任務的廣泛性以及審計任務的艱巨性、復雜性與審計資源短缺的現實條件所決定的。因此,針對鄉村振興審計,必須立足于對鄉村振興過程中所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的觀察和分析,揭示原因,從而在宏觀決策上發揮職能作用,促進存在問題的整改。審計機關要通過整體性的審計統籌管理,發現普遍性的問題,分析根本性原因,從而取得整體性審計成果,促進制度的完善。
(二)鄉村振興統籌管理是調動和優化配置審計資源的重要方式
審計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對于審計的成功發揮著決定性作用。一是大量的審計工作現場分布在農村,而且又對審計人員有較高的工作經驗要求,因此涉及到審計人員的年齡與審計經驗之間的協調平衡;二是鄉村振興審計涉及到多個專業領域的項目實施,涉及到審計人員的專業結構平衡;三是鄉村振興審計與其他專業審計之間存在著項目與資源數量的彼消此長的關系,因此涉及到資源的協調平衡問題;四是各地方基層審計機關之間鄉村振興項目進度管理的平衡問題。鄉村振興審計必須要通過審計統籌管理,才能夠充分和有效調動審計資源投入鄉村振興審計。
(三)鄉村振興審計統籌管理是開展鄉村振興審計的具體形式
鄉村振興審計的統籌管理是鄉村振興審計組織的具體形式。首先,統籌管理為鄉村振興審計設定了具體的審計目標。其次,統籌管理在審計計劃立項基礎上,對鄉村振興審計進行了任務分解,把復雜的鄉村振興審計任務分解為具體的專業領域的審計任務,由各個專業審計部門負責實施。再次,統籌管理對鄉村振興審計的各個子項目進行統籌推進,收集信息,綜合提升審計質量。最后,統籌管理推進審計成果的共同轉化,進而實現審計目標。因此,鄉村振興審計的統籌管理在客觀上就是鄉村振興審計的具體組織形式,離開有效的統籌管理就不可能實施鄉村振興審計。
五、鄉村振興審計統籌管理的內容
堅持鄉村振興審計統籌管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審計類型統籌管理
一方面,鄉村振興審計是一項跨越多個行業及專業的高度復雜、高度復合的審計大類型,審計機關必須圍繞鄉村振興審計進行總體策劃和安排,才能夠有效推進鄉村振興審計工作。另一方面,該任務覆蓋了幾乎全部專業審計領域,審計機關必須采取寓鄉村振興審計于各個專業審計的辦法來推動鄉村振興審計的實施[5],這就是要求各個專業審計都必須在自己的審計計劃、審計重點、審計成果提升以及向宏觀成果轉化的所有環節當中,突出鄉村振興審計這個主題和焦點,服務鄉村振興宏觀管理決策的健全和完善。
(二)審計成果統籌管理
鄉村振興審計的統籌管理在總體任務分解實施的基礎上,圍繞各個專業審計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綜合、集中的成果提升。一方面,圍繞鄉村振興審計,各個專業審計必須突出鄉村振興的審計重點,揭示專業審計在鄉村振興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努力提高審計成果質量;另一方面,各個專業審計領域發現的鄉村振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刻分析,引起決策層和宏觀層面的高度重視,促進鄉村振興體制機制的完善,從而實現審計效果的全覆蓋。
(三)各級審計機關的管理統籌
鄉村振興審計必須進行各級審計機關之間的全面統籌。一是要進行審計項目和審計計劃的統籌管理,上級審計機關必須對統籌的行業、領域、專業進行統一安排;二是審計的時點和節奏必須統一規劃,促進審計工作方案、時間、標準、依據和處理尺度的統一;三是要統一安排審計成果的收集,尤其是要明確審計成果的重點和側面,便于成果的集中提升;四是要統一審計資源管理,對于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子域或者區域性審計項目,要整合資源實施集中審計,從而促進鄉村振興審計工作的整體推進。
六、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審計統籌管理的措施
強化鄉村振興審計的統籌管理,重點在于強化相關體制、機制、制度和工具的設計。鄉村振興審計統籌管理應加強以下各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鄉村振興審計組織機構設計
鄉村振興審計是一項綜合性和系統性的工程,必須加強對鄉村振興審計的組織機構設計。一是加強審計委員會對鄉村振興審計的統一領導,各級審計委員會都必須把鄉村振興審計作為審計工作的重點內容納入統一管理;二是強化上級審計機關,尤其是省區級審計機關對鄉村振興審計納入全省區統一實施項目進行全省區一盤棋管理;三是成立統籌管理機關,統籌負責鄉村振興審計推進在全省區范圍內的統一管理;四是建立相關的審計機制和制度,為鄉村振興審計的高效運行提升提供保障機制。
(二)大力做好鄉村振興審計的資源籌備
要順利開展鄉村振興審計,各級領導必須重視審計資源的籌備情況,人力資源、經濟資源以及后勤保障等部門應該充分進行研究,加強協調,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各級審計機關黨組必須充分認識審計資源保障的重要性,二是人力資源保障部門應該做好人力資源的籌備,一方面,需要籌備足夠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人才籌備必須考慮數量規模的客觀需要。鄉村振興審計與現有的專業審計項目存在著多重交叉與復合關系,審計人員的數量對開展鄉村振興審計的規模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三是綜合部門充分準備好相關的經濟資源,主要是財政資源的籌備。各級審計機關要在連續的年度當中安排好鄉村振興審計的部門預算,才能夠保障鄉村振興審計項目的實施。四是其他后勤部門的保障安排也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首先是交通工具的解決,其次需要考慮涉及鄉村審計的食宿問題。五是必須充分重視在鄉村振興審計資源保障中的部門協調問題。
(三)強化鄉村振興審計法律建設與政策準備
要搞好鄉村振興審計,就要涉及到大量的相關政策法規的學習、理解和運用,包括土地利用、經濟林木、預算安排、農業投入、基礎設施投入、股權結構、城鄉規劃、道路規劃、礦產資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政策的學習和運用,涉及到相關行業、領域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以及制度安排。一是要對已有的相關政策法規的學習、理解和具體運用。二是要圍繞鄉村振興審計,出臺一些與形勢相符合的具體規定。三是要與財政或者其他相關部門聯合出臺一些重要的審計依據。
(四)加強鄉村振興審計統計的相關設計
鄉村振興審計必須服務鄉村振興的整體實施,服務宏觀決策的信息參考,服務各個行業和領域的體制、機制和制度完善。為實現對信息的有效采集,一是在建立一套鄉村振興審計的專用審計統計報表,二是要建立一套鄉村振興審計的信息收集機制和制度。通過制度及報表的建立和完善,加強對基層審計機關的培訓,才能夠有效提高信息采集的質量和效率,從而為宏觀決策提供必要的參考。
(五)充分做好鄉村振興審計成果提升準備
一是要追求單個項目的審計質量提升。單個項目審計質量提升,就是在單個項目間努力做好質量管理,取得發現鄉村振興當中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問題,準確分析并揭示問題成因。二是大力促進審計質量的綜合提升,從而為審計建議向宏觀決策轉化,為促進體制、機制和制度完善打下良好基礎。三是要加強審計成果轉化的渠道建設,要與宏觀決策部門的信息采集機制做好對接和溝通,從而促進審計意見建議向宏觀決策轉化,促進相關行業、領域的體制、機制和制度的健全完善。
(六)充分完善鄉村振興審計方案
充分完善的鄉村振興審計工作方案,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要科學規劃審計覆蓋面。審計覆蓋面的確定有多重考量因素,更多是從鄉村振興審計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問題需要多大的審計面才能夠充分揭示問題的角度進行考量,二是必須科學確定審計目標。宏觀層面的目標在于明確為體制機制和制度完善提供支撐和依據,微觀層面的目標在于發現違法違紀問題和事實。必須充分注意審計對象的特征,保持審計目標相對的獨立和靈活性。三是必須科學確定審計工作重點。宏觀層面的審計重點,要在審計取證中保持問題數量的普遍性;在微觀層面的重點,主要是揭示違反財經法規問題,尤其是貪污、侵占公共財政、公共資源等方面的問題。微觀層面的審計取證問題,應該保證審計證據的精準性,質量勝于數量。四是必須保持審計工作方案的統一性問題。首先,必須保持時間和節奏的統一,從而保證審計項目的整體性;其次,必須保證審計重點的統一,從而為審計服務體制機制和制度完善打下基礎。再次,必須保證執法標準、執法尺度的統一性,充分體現文明執法。五是必須設置科學合理的審計工作方案和審計程序??茖W的鄉村振興審計工作程序,是審計資源管理、質量管理、效率管理和風險管理的重要依據和體現,為復雜條件下的鄉村振興審計提供了具體的指南,保證了鄉村振興審計的高效實施。
[參考文獻]
[1]張建偉,圖登克珠.鄉村振興的理論、內涵與路徑研究[J].農業經濟,2020(7):22-24.
[2]司馬宏吳,寧卓妍.基于鄉村振興的精準扶貧審計研究[J].管理觀察,2020(6):61-65.
[3]俞建雄.加強農村財務審計助力鄉村振興研究[J].當代會計,2018(2):63-64.
[4]何瑞鏵,廖金鋒,朱靈通.鄉村振興視角下環境審計的治理價值研究[J].會計之友,2020(10):143-148.
[5]呂勁松,黃崑.鄉村振興背景下扶貧審計創新研究[J].審計研究,2018(4):12-17.
[作者簡介]李海嘉(1987-),女,壯族,廣西來賓人,廣西審計科學研究所管理員,經濟師,研究方向:經濟與審計。
[責任編輯 李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