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愛麗 王磊 沙飛婭 韓冰
摘 要:隨著“互聯網+外貿”時代的到來,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型貿易形式,得到了蓬勃發展。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急需大量的專業人才,而目前符合崗位需求的跨境電商畢業生太少,人才缺口巨大。高等院校應該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探索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更多符合社會企業需求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濟寧醫學院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考核方式及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與創新,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力爭為社會輸出高質量的跨境電商人才,促進跨境電商行業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地方高校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12(b)--03
1 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背景分析
1.1 跨境電商的定義
跨境電商的全稱是跨境電子商務,其概念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跨境電商是指我國生產和貿易企業通過電子商務手段將傳統貿易中的展示、洽談以及成交等環節數字化、電子化,最終實現產品進出口的新型貿易方式[1],基本等同于外貿電商。狹義的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于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計算機網絡完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利用小包、快件等方式,通過跨境物流將商品送達消費者手中的商業活動,基本等同于跨境零售。
百度百科對跨境電商的定義為: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于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網絡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及異地倉儲送達商品,從而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
1.2 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隨著“互聯網+貿易”時代的到來,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國際貿易方式,得到了蓬勃發展。跨境電商不僅在國外發展迅速,在國內發展勢頭也很強勁。傳統外貿企業進行轉型升級,開始涉足跨境電商業務;新興跨境電商專營企業紛紛成立;一些物流企業拓展業務范圍,也增設了跨境電商業務。根據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19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總額達到1862.1億元,同比增長38.3%,其中出口為944億元,進口為918.1億元,中國跨境電子商務一直保持高速、高質量的發展態勢。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意見中從出口退稅、進口保稅、檢驗檢疫、稅收政策、跨境支付、金融支持等多個環節為跨境電商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2]。2018年我國在電子商務領域的第一部綜合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商法》的正式頒布,意味著跨境電商進入了健康、快速發展的新時期[3]。
1.3 跨境電商人才需求
跨境電商的高速發展急需大量的跨境電商人才,而國內,高等院校及高職院校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剛剛起步,還處于摸索期,跨境電商畢業生數量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時,隨著跨境電商業務越來越多元化、精細化,單一的電子商務、國貿、計算機或外語人才已不能滿足企業需求,急需具備綜合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目前,我國跨境電商人才缺口已逾1600多萬,人才的缺乏已成為跨境電商企業發展的瓶頸。
跨境電商迅猛發展而專業人才緊缺的情況下,眾多高等院校及高職院校紛紛開設跨境電商專業或方向,濟寧醫學院也加入此行列,開設了英語專業(跨境電商方向),采取校企合作模式,與青島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培養跨境電商人才,這樣既能給學生提供實習實戰的機會,給高校提供實訓教學平臺及具有實戰經驗的師資,同時也能給企業提供人才,實現多贏的局面。
2 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2.1 人才培養方案
2016年12月22日我國發布了首個《中國跨境電商人才標準》,跨境電商人才應具備外語溝通能力、跨文化交際意識及能力、跨境電商專業知識及操作技能,此《標準》為高校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給予了指導。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不僅需要參考《中國跨境電商人才標準》,還需要迎合企業及社會需求。濟寧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前,做了一系列的準備,如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實地考察、論證會等。首先,相關領導及教師閱讀了大量文獻,了解國內外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為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奠定了理論基礎。其次,教師們還制訂了調查問卷,發放給當地跨境電商企業及從事跨境電商行業的往屆畢業生,了解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及要求,為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和課程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參考。再次,學院領導及教師還去阿里巴巴進行參觀,掌握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動態,去浙江的高等院校實地考察,了解他們的專業辦學特色,學習他們先進的辦學經驗。最后,學院召開了人才培養方案論證會,廣泛聽取高校專家、跨境電商行業專家、往屆畢業生、在校學生及家長的評審意見。
經過一系列的調研、討論、分析與總結,學院設定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跨境電商行業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英語和跨境電子商務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一定的國際視野,具備較強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跨文化商務交際能力和跨境電子商務實操能力,能夠在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英語和跨境電子商務等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4]。
2.2 課程體系
在明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下,根據跨境電商的崗位需求,構建跨境電商課程體系,將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學做練相結合,改變過去單一的課程體系,整合英語、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市場營銷、計算機等專業課、選修課及公共課資源,實行聯合、分層、分段培養。
英語專業(跨境電商方向)的畢業生對應的工作崗位主要是跨境電商平臺運營專員,主要工作任務是在跨境電商平臺上注冊店鋪、裝修店鋪、運營店鋪、發貨、提供售后服務、完成各個跨境電商平臺的基本操作和訂單處理等業務操作[5]。因此,擔任跨境電商平臺運營專員,需要具備的職業能力與素養為:熟練的跨境電商平臺運營能力、良好的外語綜合應用能力、良好的跨文化溝通能力、較強的營銷推廣能力及全面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為了實現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目標,培養符合社會及企業需求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濟寧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開設了以下一系列課程:(1)為了培養學生熟練的跨境電商平臺運營能力,開設了跨境電子商務導論、跨境電子商務實務、Photoshop、新媒體運營與管理、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商務英語函電等課程。(2)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應用能力,開設了英語語音、綜合商務英語、商務英語視聽說、商務英語筆譯、商務英語口譯等課程。(3)為了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開設了跨文化交際、國際商務談判、英美概況、英國國家與文化、美國國家與文化。(4)為了培養學生的營銷推廣能力,開設了電子商務與網絡營銷、市場營銷學、企業管理學、網絡營銷數據分析、視覺營銷、消費者行為學、商務策劃文案等課程。(5)為了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開設了計算機輔助翻譯、視覺技術應用等課程。此課程體系比較完善,覆蓋面廣,整合了多個學科的多種資源,且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比例協調,突出培養學生的跨境電商實操能力。
2.3 教學模式
跨境電商崗位對實踐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應提高實踐教學比例,著重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濟寧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更側重實訓及實踐教學,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講授式教學方法,采取以學生為中心、互動式教學方法,采用現代化、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有效調動學生動手動腦的積極性,增強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外語類及營銷類課程,實行翻轉課堂,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中,主動內化知識,全面提升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跨境電商類及信息技術類課程,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條件,加強實訓練習及實踐操作。校內,設立跨境電商實訓室,學生在跨境電商平臺沙盤上進行模擬訓練, 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POCIB平臺上進行真實的交易,讓學生在“用中學”“學中用”,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校外,學生去合作校企及其他跨境電商企業頂崗實習,了解各個跨境平臺的運行規則及操作技巧,培養職業素養和能力,增添學生的求職優勢,同時還可以了解真實的工作環境,幫助學生轉變觀念,增強崗位意識和責任感,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為以后就業或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教師和企業還帶領學生參加廣交會,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查缺補漏,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地學習。學院還經常鼓勵學生參加OCALE跨境電商創新創業能力大賽、POCIB全國大學生外貿從業能力大賽、“互聯網+”大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寫作比賽等與專業相關的大賽,不僅能豐富學生們的課余生活,還能讓學生抓住機會鍛煉自己、提升自己,以賽促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4 考核方式
跨境電商崗位對實際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因此,應重點考核學生的實操能力。濟寧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對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將過程和結果考核相結合,理論和實踐考核相結合,且更側重過程和實踐的考核。提高平時成績的比重,由原來的20%或30%提高為50%,將考核落實到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對每次任務進行打分。凡是在實習實訓、企業項目、跨境電商比賽、廣交會等實踐活動中表現突出者,平時成績皆可加分,從而引導學生重視學習過程和實習實訓,更好地培養跨境電商實際操作能力。
2.5 師資隊伍
教學質量高低直接和教師水平相關,因此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濟寧醫學院國際教育學院跨境電商方向的教師由在校專職教師、企業實戰導師及企業兼職教師構成。校內專職教師皆擁有高學歷,畢業于全國重點高校,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多次參加教學大賽且獲獎。專職教師主要承擔外語、國際貿易、跨境電商、市場營銷等理論課程的教學任務,但缺乏實踐經驗,不能滿足跨境電商人才實操技能的培養需求,于是學院鼓勵老師積極參加會議與培訓,觀摩跨境電商企業及創業園、寒暑假去企業頂崗實習,并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加快“雙師型”教師培養。同時,采用雙導師教學體系,校企合作的青島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企業老師,負責學生的實習實訓及畢業論文設計。此外,學校還從校外尤其是跨境電商企業聘請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行業專家為兼職教師,定期給學生開展講座,講授跨境電商行業動態及實操技巧。
這樣優勢互補的教學團隊及教學體系,一方面,使學生既能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又能掌握實操技巧,積累實戰經驗,畢業后盡快適應工作環境和崗位。另一方面,教師團隊也能夠互相交流學習,資源共享,及時了解教育教學的最新理念、跨境電商行業的最新動態,掌握跨專業知識,盡早完成由外語教師向跨境電商專業教師的轉型。
3 已取得的成績
濟寧醫學院自2016年設立英語專業(跨境電商方向)以來,經過不斷探索、改革與創新,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體現在以下方面:(1)學生競賽。跨境電商方向的學生連續參加了四屆OCALE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大賽,獲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如:第五屆本科組團體特等獎、第四屆本科組團體一等獎、第三屆本科組團體一等獎、第二屆本科組團體二等獎。還參加了第九屆POCIB全國大學生外貿從業能力大賽,獲得了團體二等獎和個人三等獎。(2)教師競賽。跨境電商方向的專職教師積極參加教學比賽,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第一屆全國跨境電商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競賽一等獎、2019年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本科商務英語組)半決賽一等獎、山東省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決賽二等獎、2017年山東高校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二等獎、濟寧醫學院第九屆中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等獎等,通過以賽促教,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職業素養。(3)學生就業。每一年都有1/3的畢業生就業于跨境電商行業,他們工作努力,勤奮好學且實操能力過硬,受到了指導老師和公司的高度評價。2016級的一位畢業生在青島的一家跨境電商企業工作,負責亞馬遜平臺,業績突出,僅一兩年就已成為部門主管,前途一片光明。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生因對跨境電商感興趣,而考取了商務英語專業的研究生,繼續學習深造,以期將來在商貿領域大展宏圖。
雖然濟寧醫學院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校企合作不深入,沒有深度融合;校內外實訓基地不能完全滿足實習實訓的需求;跨境電商平臺單一,且為模擬軟件,不具備實戰性;課程體系不完善,創新創業課程所占比例太小,無法充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師資力量不足,“雙師型”教師太少,無法及時指導學生實習實踐操。這些問題亟需解決,學校仍需繼續探索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改革與創新,才能培養出更多、更優秀、更符合社會及企業需求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
4 結語
隨著“互聯網+外貿”時代的到來,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型貿易形式,得到了蓬勃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旺盛,人才缺口巨大。作為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陣地,高校的人才培養應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6],緊跟時代步伐,抓住跨境電商發展帶來的機遇,積極探索和創新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培養“雙師型”教師團隊、建立多維度的考核體系、加深校企產教融合等,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崗位需求的、具備綜合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為企業輸送高質量人才,促進跨境電商行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易露霞,陳新華,尤彧聰.國際貿易實務雙語教程(第四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羅貴球.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跨境電商的能力培養[J].中國商 論,2017(04).
白永亮.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商論,2019(21).
胡方慧.校企合作下英語(跨境電商方向)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商論,2018(28).
杜麗紅.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9(01).
冉爽,蔣水全.高校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對接問題及對策探討——基于重慶市市屬高校的調研分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