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鳳
【內容摘要】英語閱讀教學導入環節的有效組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快速地感知文本話題,提高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文主要研究教師如何根據不同的文章體裁,有效設計組織不同的導入環節,從而使課前的幾分鐘成為閱讀課的“跳板”。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導入環節
俗語有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導入作為英語閱讀教學的第一環節,旨在引趣,導題。合理組織,有效設計這短短幾分鐘的時間,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快速進入閱讀狀態,提高課堂效率。閱讀課的導入環節是教師在閱讀教學內容和活動開始前,組織學生進行課前的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導入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熱身環節,目的在于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閱讀的導入猶如樂曲的“前奏”,戲曲的“序幕”,能起到撥弄心弦,引人入勝之功效。
然而,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導入環節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一些英語教師認為導入沒什么意義,純粹是浪費時間,因此,他們的做法是單刀直入,直奔主題。還有一些教師過度重視這一環節,導致整堂閱讀課頭重腳輕,喧賓奪主。筆者認為,閱讀課的導入環節必不可少,而且應該根據不同的文體設計恰當而精妙的導入,起到拋磚引玉,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舉例說明不同文體的導入環節設計。
一、師生問答互動
江蘇省初中英語評優課中一堂閱讀課的導入環節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閱讀文本為牛津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3 Teenage problems中的“Reading”部分。該教師的導入如下:
T: I feel very happy to have a class here in such a beautiful school but I have a problem remembering all your names. However, you are so helpful because you all have your names on your school uniforms, right?
T: Ok. Lio, nice to see you again. How do you feel in Grade 9?
S1: I feel more tired than before.
T: Why?
S1: Because there is much homework.
T: When did you go to bed last night?
S1: 11
T: Oh! You stay up too late.
T: Jimmy, how do you feel?
S2: Tired!
T: Whats your reason?
S2: Because I have more subjects to study.
T: When you have problems, who will you ask for help?
S3: I will ask my classmates for help.
T: Why?
S3: Because they are friendly and they can help me with my problems.
此案例的導入環節,采用師生問答互動的形式,既起到了導題的作用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通過述說自己記憶學生名字困難的情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并表達自己的感受,所提問題圍繞文本話題層層深入,為接下去的閱讀教學作了有效的鋪墊。由于話題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因此學生有話可說,真可謂感同身受。相比較于其他幾位執教者,筆者認為該教師的導入簡潔,自然。使導入起到了“順水推舟”“水到渠成”的效果。
二、文化背景激活
牛津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8 A green world 中的閱讀文本“Green Switzerland”主要講述瑞士的優美環境和成功的環保舉措。對于英美文化,學生有所了解的國家有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相對來說,學生對瑞士知之甚少。為了激活學生的文化背景,筆者設計了如下的導入。
首先,筆者借助多媒體在屏幕上呈現一組瑞士風光的圖片,讓學生描述圖片和表達感受。“clean lakes”“blue sky”“beautiful”“comfortable”是學生的共同觀點。接下來,筆者播放一段關于瑞士在“世界環境日”開展的保護環境宣傳活動的英文小視頻,里面簡單介紹了瑞士的地理位置,政治歷史,人文景觀以及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突出貢獻。隨后問學生:“Which country is the short video about?”學生們都已經知道了是“Switzerland”。筆者接著問學生:“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is beautiful country?”以此導入課文。筆者認為,激活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牛津英語教材涵蓋很多文化內涵的文本,教師在授課前,應該研讀教材,設計有利于激活文化背景的導入環節,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
三、疑問巧妙設置
牛津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3 Online tours的閱讀文本是關于在線旅行的話題。筆者導入該課時,直接利用文本標題“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進行提問,啟迪學生思維。筆者的問題如下:Can you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 有的學生回答:“No, of course, we can not. It is impossible.” 思維活躍的同學,能聯系到本單元的話題,因此他們的答案是肯定的。筆者接著提問:“How can we manage it?”這個問題是在肯定問題一的前提下讓學生預測文本內容,發揮想象,發散思維,提出妙趣橫生答案。然后,筆者提供一些提示,如computer,online tour等詞,引導學生思維向這個方面靠攏。最后,呈現世界地圖,引導學生思考:世界上有哪些著名景點?位于哪里?如果給你八小時,你能游覽全部景點嗎?通過這一系列問題,學生對文本內容可謂是迫不及待了。
四、話題靈活運用
在教授九年級上冊Unit5 Art World前,筆者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組負責一個跟藝術有關的話題。要求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做好相關資料的搜集和整理,最后以演講的形式在課堂上呈現。藝術涉及的內容很多,音樂,舞蹈,繪畫,戲曲等。Reading課開始時,筆者以“Without art, life is pale.”導入該課,啟發學生思考藝術對于生活的重要性,并邀請每組代表作關于不同藝術形式的呈現。可以看出,同學們都做了精心的準備,并且通過分享了解了更多關于藝術的知識。接著,筆者直入話題:“In todays class,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world-famous composer, who is he?”從而自然地引導學生閱讀譚盾的經歷和代表作品。筆者認為,這樣的導入方式,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習能力。
初中英語教材閱讀文本話題新穎,內容豐富,體裁多樣,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教學中要選擇合適的導入方式,使導入真正發揮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言:“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筆者認為每一位執教者都應該立足教材,研究教法,從學情出發,圍繞主題和教學目標,設計出切實可行,自然流暢的導入環節。這樣的導入既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又發展了學生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北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