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平
【內容摘要】現代高中政治教學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學生取得更好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加強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提升也是重中之重。高中政治教學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息息相關,需要教師采用比較有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本文首先闡述了高中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教育存在的問題,然后分析了社會責任感培養過程中高中政治的作用,提升了政治教學質量,加強了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關鍵詞】社會責任感 ?高中 ?政治
引言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人才的培養和需求也在不斷提升要求,越來越需要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感的新鮮血液,這也是目前社會中亟需的綜合人才。高中政治是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培養的重要影響因素,在現代學生的教育中,不僅僅注重理論教學,社會和學校也開始加強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十分重要,關系著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素養和交往方式,也影響著學生今后在社會中是否能夠有一席之位。社會責任的培養既需要學校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同時學生也應該不斷自我改進,立德樹人,真正成為社會中有用之人。在現代高中政治教育中,更加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強化道德行為規范的教學,利用政治這一門學科本身就具有較強的育人元素和性質,進一步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一、高中生社會責任感培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1.缺少系統的內容體系
在現代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學模式比較傳統,尚未建立系統的培養體系,缺少統一的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這對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影響。在培養體系中,主要包括學生的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的樹立,在現有的教學中,缺少對這兩個方面的重點培養。對于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并不應該停留在空洞無效的說教上,而是應該正確引導學生的行為,具體實施在行動上。因此,對于學生來說,形成社會責任感需要長期的教育,缺少比較系統和完整的培養模式與系統,那么就很難在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上發揮作用。
2.對學生的培養方式比較單一
在現代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方式相對比較單一,缺少一定的時代性與創新性,使實際的教學限制在傳統的理念與模式中,降低了實際的行動力與說服力。以往的教學形式主要是單方向的灌輸與說教,很難讓學生更加深入的感受道德的內涵與本質,對道德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上和理論上,比較淺顯,這并不利于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全面塑造,使政治老師的教學很難達到預先設定的目標。現代經濟面臨著經濟體系的轉型,高中政治教學中需要加強對被教育主體的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采用靈活的方式,不斷創新教學模式。
3.學生尚未成為教學的主體
在高中的政治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比較缺失,這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有一定的消極影響。在政治教學中,學生沒有作為教育的主體,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個人的需求發展,對教學質量也不會有所保證,這樣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形成水平也會比較差。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個體的情況,制定相應的方案,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學校和教師過多重視的是成績的提高,仍然比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化發展需求。如果教師一直主導教學,學生比較被動,那么教學的最終效果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這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所以,學生的主體性轉變是目前教學面臨的基本問題。
4.社會中不良風氣的不影響
雖然現代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但是不良風氣也隨之增加,受到這些風氣的影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也受到了阻礙。例如,目前學生盲目跟風,受到環境的影響,性格和觀念也發生轉變,唯利是圖,具有較強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使學生會漸漸墮落,很容易形成犯罪心理。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這些現象已經十分普遍,這也是教育缺陷而引發的結果。每個學生最初都是一張白紙,經過教育和環境等熏陶,逐漸發生改變,無論是價值觀,還是行為規范,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引發這些不良風氣。這些不良風氣的影響,也會降低政治教學質量,所以,使學生能夠朝著正能量發展十分重要。
二、高中政治教學在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過程中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知程度
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十分重要,通過高中政治教學能夠加強學生對現代社會的了解和認識,進一步感受到社會責任感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實際的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給予學生更多的接觸社會的機會,利用不同的形式實踐使學生真正貼近社會,認識社會,體會社會生活中存在的酸甜苦辣。校園生活十分安逸,但是感受社會也十分重要,形成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從而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提高。由此可見,教師在進行高中政治教學中,需要重視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將社會中的好人好事等能夠影響學生價值取向的事件分享給學生,使學生向這些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學習。
2.通過教材整合能夠針對性的培養社會責任感
社會責任感是無形的,學生需要潛移默化的感受到社會責任感存在的重要性。通過高中政治教學,按照相應的課程內容與標準,提取與社會責任感相關的關鍵內容進行教學。教師需要注意發現和挖掘教學相關內容,貼合實際,不斷整合資源和進行內容的梳理,使課程變得更加有邏輯,從而更加有助于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教材的使用仍然是教學的根本,但是需要改進原有的教學模式,有效的利用教材,從實際生活出發,使學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社會責任感元素,并且積極的認識和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所以,借助教材的整合,能夠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通過時政教學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政治教學的內容很大一部分是時政教學內容,從現實的時政案例中展開講解。在高中政治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從自身出發,加強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緊扣時政,并且深入分析容易產生的思想方面的問題,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全面培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定期觀看一些時政材料,例如《新聞周刊》,利用這些時政熱點開展活動,能夠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有所提升。時政是對學生具有較大影響的教學部分,國家及社會每天都在發生著不同的事件和變化,這對于教師來說,也需要提升自己的素材挖掘能力,能夠實時的跟蹤時政事件和知識的產生和變化,這樣才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并且通過時政教學,真正認識到社會責任感對于社會和國家的重要性,這也是身為后一代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
總結
高中政治教學是高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的教學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對政治的認知比較淺顯,甚至利用政治學習時間學習其他科目,這對于學生的發展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學生的心理仍然不夠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所以,自身素養的培養需要加強重視,只有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夠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在現代教學中,教師加強了對政治教學方式和教學重點的轉變,加強了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和提升。政治教學與社會責任感培養是息息相關的,政治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素養文化,了解國家的政策和政治環境,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利用政治教學,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升十分必要,對于現在社會來說,社會責任感能夠影響社會風氣的形成,這種風氣能夠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一定的作用,所以,如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應該成為現代教育家和相關研究學者共同關注的問題。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發現,社會責任感對于學生的整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可以通過政治教學能夠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目前的教學現狀下,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素養和教學能力,提高自身和學生對社會責任感的認識,并且通過政治學習,使學生感受到社會責任感對于自身及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潭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