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鐵路運輸是一種主要的運輸模式。要想充分發揮出鐵路運輸的作用與功能,整合鐵路運輸資源十分重要。這主要就是對鐵路運輸能力的工具與設施,做好整合的工作,達到資源優化的效果,從而可以不斷提升鐵路運輸能力。以此為基點在完善鐵路交通運輸網絡的同時,可以進一步提升貨物流通速度,加快經濟發展的速度。本文從鐵路貨物運輸資源整合優化基本原則入手,深入分析了鐵路貨物運輸資源整合情況,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合理分配鐵路服務范圍、科學評價整體效益、模糊聚類分析整合法等策略,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鐵路貨物;運輸資源;整合優化;效益評價
鐵路貨物運輸資源主要是指可以保障貨物運輸能力的設施與設備,其中包括貨運設施、線路、專用線與貨場設施等,除此之外還需要整合運輸信息、人力資源與運輸工具等。從整體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劃分為軟件設備與硬件設備。要想實現運輸資源的整合目標,需要做好鑒別與識別資源,及各項配置的優化工作,發揮出其實際的價值,而這屬于一個動態化的監督與把控過程。其中資源整合的意義就是實現人力資源、實物資源的最優化管控,并且節約成本的支出,提升綜合效率,創造出更高的社會效益。在整合各項資源的時候,使得企業獲得更多的資源優勢。必須要利用科學化的管控方式,針對于鐵路貨運資源的綜合要素,要做好科學化的評價與分析工作,各項要素的增減、調整與重組工作,使得運輸資源能再利用的時候協調發展,并為鐵路運輸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減少運輸成本的消耗,提升綜合運輸效率,實現資源整合的發展目標。
1.鐵路貨物運輸資源的主要內容
鐵路貨物運輸涉及的資源較多,見下圖。具體可以分為內部和外部資源,內部資源就是處在鐵路系統中,包括車輛、機械設備、線路、水電、站場、通信等各類由鐵路部門支配使用,并有所有權的資源,以及相關的人力、資金等。外部資源貨物運輸工作的上下游,如各客戶、上級的領導主管部門、當地和鐵路系統相關的地方政府部門等其他資源。如果按照硬件和軟件資源的角度區分,可以將線路、貨運站及場地的相關設施、車輛、集裝箱等歸為硬件資源,將人力資源、資金、配套的信息系統、政策和組織等歸為軟件資源。可見鐵路貨運工作中涉及眾多的資源,這些資源之間有著密切利息,充分整合這些資源,發揮協作效應,才能為鐵路貨運工作提供有力支撐,增強協調與組織,提高貨運工作效率。
2.鐵路貨物運輸資源整合優化基本原則
2.1經濟性
對于鐵路貨物資源整合來說,需要進行經濟性原則的分析工作,并且充分考量資源整合的情況,避免對其他鐵路建設方面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果一種鐵路資源整合導致了成本增加的問題發生,就會影響其他方面的建設,就表示這種資源整合模式缺乏科學性。
2.2效率性
鐵路貨物資源的整合目標就是進一步提升貨物運輸的綜合效率,并增加貨物的運輸量。所以,在鐵路貨物運輸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就需要以效率性原則為核心。
2.3協調性
為了確保鐵路貨運運輸能達到良好的優化效果,就需要依賴于整個運輸過程中的多種因素與環節,并實現良好的溝通與配合,實現資源的協調管控目標。
3.鐵路貨物運輸資源整合優化分析
3.1整合鐵路運輸線路資源
鐵路運輸線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鐵路運輸的基本能力,通常情況下鐵路線路就是由站線、正線構成,屬于做好車輛交換工作、裝卸車作用工作的基礎支撐。所以,這些線路的分布方式,其會直接與影響鐵路的運輸能力以及實際的運輸量。由于同一區段開來的列車,進入到不同的車站當中,行駛的路線長短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耗費的成本也有一定的不同之處,產生的運輸效率更是截然不同[1]。實現鐵路運輸路線資源的整合,主要就是做好線路資源的重組工作,并且確保在鐵路運輸的過程中,能降低整體的行駛路線,并減少運輸能耗,提升綜合運輸效率。
3.2整合貨運站、專用線資源
在鐵路運輸的過程中,鐵路貨運站屬于運輸的中轉站,也屬于貨物資源與物流集中的集散點,基本業務就是進行貨物營運,辦理貨物換裝、裝卸、承運等工作,可以細分為專業性貨運站與綜合性貨運站。對于專用線路資源與貨運站資源來說,做好整合的工作,就是要確保在進行線路管理的過程中,做好管控的工作,使得運營較為混亂的貨運站可以進入到有序的運營狀態當中。通過進一步擴大管控輻射的范圍,進而顯著提升運營管控效率。在明確經濟站與貨運站距離之后,如果有車流量較小的貨運站,就可以及時關閉,并實現貨運站的分類監督管控,建設鐵路貨運中心。
3.3整合鐵路樞紐資源
一般情況下,鐵路樞紐就是多條線路的交叉點。鐵路運輸網絡比較特殊的就是鐵路運輸服務設備。對于鐵路運輸樞紐來說,車貨流的交換活動較為頻繁,實際的承載能力也代表了鐵路交通網的運輸情況。實際的承載能力也會受到資源配置的影響,要想做好內部資源的優化管控工作,需要直觀的了解各個子系統的運行情況,還需要做更加專業的分工工作。
3.4整合貨運設施、設備資源
大多數貨運站中,都配備了貨運設備以及其他的運轉設備。運轉設備主要有調車線、發線以及遷出線等。貨運設備包括廠庫設備、裝卸設備消防設備、貨物運輸道路等。此外,一般還會配有車輛檢修設備、站舍等。只有實現多種資源的整合,并保證數量的絕對充足性,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與布局,才能確保各個設備的協調管控。
3.5整合運輸工具資源
在鐵路貨物運輸的過程中,運輸工具屬于核心內容。通常情況下使用的工具就是集裝箱、車輛等。其中鐵路車輛屬于貨物裝載的重要工具,鐵路運輸的資源較為靈活,各項配置也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據實際的需求,做好一系列的配置工作。
3.6整合技術資源、人力資源、管理資源
科技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屬于提升鐵路運輸能力的關鍵策略。在整合鐵路運輸技術的過程中,需要在運輸的過程中引入新的技術,并確保各項運輸技術能合理的利用。在對人力資源進行組合管控的時候,需要利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做好鐵路工作成員的管理工作[2]。做好定期的考核與培訓工作,確保鐵路運輸的需求合理性,做好人員的合理分配工作,實現優化人力組織結構的目標。在整合管理資源的過程中,需要結合鐵路運營的實際需求,確保內部資源的整合,按序開展各個流程的工作。
3.7整合信息、客戶資源
鐵路貨物運輸信息資源主要由車流信息、貨物信息、人力信息、營銷信息構成,在多種信息系統中,做好信息管理的工作,能保證鐵路貨物運輸正常運營。其中客戶資源屬于重點服務對象,實現整合客戶資源,主要就是對不同的運輸物品進行組合,并完成運輸活動,進一步提升貨物運輸的貨物量。此外,雖然鐵路貨物運輸具有公益性的特點,但是整體的運輸業需要保證利潤充足性,才能維持鐵路運輸的正常運行。所以,從某種程度上進行分析,確保客戶資源的穩定性,屬于降低鐵路運營成本支出的關鍵內容。
4.鐵路貨物運輸資源整合優化策略
4.1合理分配車站服務范圍
對于鐵路貨物的車站分配來說,服務范圍需要確保各個貨運站之間路程之內,并遵循距離適當的分配原則。首先根據企業的布置情況與城鎮分配的情況,做好綜合性的分析工作。工礦企業的布置相對來說較為密集,也就表示人流量與物流量相對較大。因此,各個車站的服務范圍需要不斷減少,兩個車站的距離也要適當的縮短[3]。相反,則需要適當的延長。其次, 對公路運輸以及其他的運輸方式進行探究,了解鐵路運輸站之間的距離。如果離得太遠或是太近,都不利于市民的正常生活。其中最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如果距離太近,可能會引發多種運輸方式之間的競爭,甚至導致交通運輸網被破壞。所以,需要選擇最合適的距離。而在計算貨運站最佳距離的時候,需要采用商圈法。采用這種方式,利用商店吸引顧客的空間范圍,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周圍人員分布、交通狀況、流動人口等。
4.2科學評價車站整體效益
對于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進行分析,在進行員工績效考核工作的時候,需要了解員工的績效情況,并且了解相關的績效影響因素。采取定性分析的方式,了解評價的指標,做好量化計算與調整的工作。在鐵路貨運站的資源調整過程中,一如這種方式,需要了解評定的對象是哪一個車站,并直觀的了解影響效益的因素[4]。主要分為社會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等,確定評價指標,開展綜合性分析工作。其中社會因素主要代表車站所在地的政治經濟基本特點,還包括所在地公路的運輸條件。車站所在地的政治經濟特點主要就是代表車站所在地區的行政級別、車站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等。其中主干線公路占比、交通網疏密情況、汽車運輸能力等,都屬于重要的影響因素。其中鐵路內部因素主要就是基礎設備條件、作業水平、貨運量以及車站區段設置地點等。對于車站貨運量以及各個品類需要考量的因素,就是車站年度的專用線作業量、散裝貨物堆放請盡快等。對于車站貨運設備條件管控來說,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貨運的能力、設備條件、貨場改善情況等。在對車站調車情況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核心的指標就是車站貨運作業地點的數量、專用線到發作業量,散對裝貨物占據的比重。車站貨運設備的作業能力與條件,涉及到的主要因素就是貨運水平較高、設備條件充足、擴建條件,做好對車流組織條件的評價工作。這也屬于車站調車作業的條件,確定車站貨運作業地點的基本數量,了解有多少屬于季節性貨物,確保路網、車站之間的有效銜接。
4.3模糊聚類分析整合法
利用模糊聚類分析整合法,主要就是借助數學的方式,做好處理對象的分類工作,并將沒有標記類別的樣本,根據相應的準則劃分為多個子類。對于相似的樣本來說,盡可能歸集為一類,不相似的樣本則劃分到不同的類當中[5]。分析的主要步驟如下:①選擇聚類的對象,并了解分析對象的重要指標,做好相關指標數據的分類處理工作。②分析計算對象的相似度,將模糊相似關系轉變為模糊等價關系,再開展聚類處理的工作。鐵路貨物運輸站進行聚類處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將影響車站效益的相關因素進行整合,并做好綜合性的分析工作,還要發現效率相同的因素,并且做好歸類的工作。
4.4人力及客戶資源的協調整合
首先人力資源是鐵路貨運資源中的重要內容,為增加工作效率,應當合理對人員進行配備與整合,可將相鄰較近的車站進行整合,精簡崗位,在崗位設置上,可采用競爭機制,選擇最佳的人選。將多余的人員可配置到其他人力不足的車站。在客戶資源方面,應當做到資源共享,并將客戶做好分類,將一些重點客戶、潛在大客戶、一般客戶以及一些散戶進行分類關系。對于重點客戶和潛在大客戶要做重點培育,做好維系工作。并將客戶信息共享給各部門、各車站。
結束語
在我國的交通運輸網絡當中,鐵路運輸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會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整合鐵路貨物運輸資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能顯著提升鐵路貨物運輸的能力與綜合效率,充分的發揮鐵路貨物運輸資源的管控效果。基于此背景下,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需要按照相應的管控方式,利用科學化的方式,整合多種鐵路貨物運輸資源,開展全局性的調整與分析工作,進而降低鐵路運輸成本的支出,實現資源整合的基礎目標,為社會進步與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黃麗學.論互聯網時代鐵路貨物運輸的蓬勃發展[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19):236-238.
[2]段蘊桔,李櫻燦,游艷雯.鐵路貨物運輸發展趨勢及對策研究[J].鐵道貨運,2019,37(12):19-23.
[3]畢欣.鐵路貨物運輸資源整合優化研究[J].河南科技,2014(05):170.
[4]陳瀚.鐵路貨物運輸發展展望[J].鐵道建筑技術,2013(S1):251-252.
[5]田義海.鐵路貨物運輸資源整合優化研究[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3,32(02):49-51.
作者簡介:王璞,1992.7.7,男,漢族,天津人,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京鐵物流中心,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鐵路貨運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