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寧 李菁 賈曉丹
摘要: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是一種全身性疾患,可以發生在全身大中動脈以及腹主動脈遠側及髂-股-腘動脈最常見。本文討論了一例血液透析患者合并雙下肢動脈閉塞癥,分析其病癥以及治療措施。
關鍵詞:糖尿病,尿毒癥,血液透析,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
【中圖分類號】R457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1-187-01
1、病例資料
患者男性,74歲,因“腎功能異常3年,雙下肢疼痛3天”入院。既往高血壓病史10年,糖尿病病史3年。2008年診斷為“慢性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雙下肢動脈閉塞癥”。給予對癥治療。此次入院前3天雙下肢疼痛加劇來我院治療。查體:血壓150/70mmHg,心率90次/分,心肺體格檢查無異常。雙下肢皮溫減低,雙側股動脈波動消失,左足3、4趾干性壞疽,無破潰,左下肢伸直受限。右下肢未見明顯破潰及壞疽。輔助檢查:血紅蛋白66g/L,肌酐750umol/L,尿素30.0mmol/L,血鉀5.7mmol/L,二氧化碳結合力22mmol/L,。雙下肢動脈超聲:右側股淺、股深動脈內可見強回聲,管腔內彩色血流顏色暗淡,血流速度減慢。左側股總動脈內可見多處強回聲,較大者長度11mm,厚度2.5mm.。左股淺動脈內充滿弱回聲,彩色血流消失。左脛前、右脛后動脈彩色血流消失。雙側腘動脈,右脛前、左脛后動脈血流速度明顯減慢。患者入院后經降血壓、糾正貧血、改善循環及血液透析治療,患者腎功能明顯改善,但雙下肢疼痛無明顯緩解。入院一周后因雙下肢疼痛不能耐受即出現急性左心衰竭表現,經積極擴冠、強心并加強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病情平穩后行選擇性下肢動脈造影術及髂動脈支架植入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后給予阿司匹林、硫酸氫氯吡格雷口服抗血小板聚集;低分子肝素抗凝預防急性血栓形成;加強降脂治療,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預防感染。術后4小時,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端坐位,心率140次/分,血壓235/120mmHg,雙肺大量濕羅音。立即給予西地蘭、硝普鈉等藥物治療,并給予CRRT治療,患者病情逐漸平穩。術后一周出院。隨訪:術后一個月仍有雙下肢疼痛,可耐受,無心功能不全表現,雙下肢皮溫正常,股動脈、足背動脈可觸及;術后三個月,無明顯雙下肢疼痛,無心功能不全表現,雙側股動脈搏動正常,足背動脈搏動正常。左足3、4趾表皮逐漸脫落。
2、討論:
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是一種全身性疾患,可以發生在全身大中動脈以及腹主動脈遠側及髂-股-腘動脈最常見。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均是導致該病發生的高危因素。下肢動脈閉塞癥能夠使下肢動脈管腔狹窄,影響下肢的血液循環,臨床可表現為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缺血性潰瘍等癥狀。血管造影是診斷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的金標準。手術治療仍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動脈粥樣硬化本身是一種炎癥性疾病,機體的炎癥狀態與心血管疾病有關。ESRD患者存在微炎癥狀態,微炎癥與患者進行性炎癥性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有關,主要表現為全身循環中炎性蛋白、炎性細胞因子升高,破壞內皮細胞表面的正常穩態,并和其他因素共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從而增加心血管發生危險。當尿毒癥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時,任何一項誘因均可引起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加重病情發展,危及生命。因尿毒癥患者在剛開始進行血液透析時,大部分患者存在容量負荷過重且尿量明顯減少,故在手術前應充分評估患者血容量,手術中應用造影劑時避免使用過多,加重患者容量負荷。積極治療原發病,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如充分血液透析治療及外科手術干預治療,不僅能夠挽救患者生命,同時還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命。
參考文獻:
[1]張柏根.外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
[2]李宓.血液透析并發癥.西安.第四軍醫大學,2007.5.
武警遼寧總隊執勤支隊衛生隊 ?北部戰區總醫院血液凈化科 ?沈陽 ?1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