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廣文 白亞迪
本文闡述了我國中醫藥產品出口貿易的現狀,基于此,深入分析中醫藥產品出口貿易面臨的問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提出適用于我國中醫藥產品出口的對策研究。
一、我國中醫藥產品出口貿易現狀
中國中醫藥產業持續發展且中醫藥種類繁多,目前我國中醫藥產品主要包括中草藥、中成藥、保健品和植物提取物。中醫藥的出口地主要有日本、美國、英國、香港、韓國、歐盟和東南亞國家,其中發達國家對中醫藥的需求量比較大,這主要是因為發達國家對天然植物劑量的市場需求比較大,需要大量進口原材料。日本、中國香港、韓國地區為我國中醫藥主要投資和重點發展地區,也是中國各個地區在中醫藥方面需要追趕和超越的目標。
二、中醫藥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中醫藥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政策法規壁壘、中西醫文化結合度不高、傳播平臺開發不充分等。其中政策法規壁壘包括出口注冊壁壘、認證制度壁壘、標簽和包裝規則方面的壁壘、綠色貿易壁壘。中西醫文化的差異為文化的交流與傳播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所以在中醫藥國際發展探索過程中完成中西文化的對接且穩定傳播中醫藥文化甚為重要,應對探究中西醫文化在以上方面的對接加以重視。傳播平臺的存在能夠滿足世界人民對中醫藥知識的迫切需求,并且在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過程中體現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中醫藥產品出口貿易發展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中醫藥文化的影響、中醫教學質量低下、技術標準不完善、中醫藥創新動力不足等。技術標準主要體現在種植、采收、加工、炮制加工、儲藏保管、重金屬含量的超標、農殘的超標等方面。種植、采收、加工的方法不同中藥材的質量和效用也是不同的,中藥材品質和療效也難以保證。中醫藥的儲藏保管不當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程度的變質現象,常會發生霉變、蟲蛀、變色、泛油、風化等,降低藥材質量和療效。中藥材重金屬含量的超標、農殘的超標等問題逐漸成為影響中藥材質量的因素,人們長期使用這些中藥不但不會起到治病除疾的作用,嚴重的還會對我們的肝腎等器官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在中醫藥創新動力不足方面主要是因為我國中醫藥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導致近幾年來國際市場上出現的中醫藥大部分都是低水平且重復生產,同時出現很多難以處理且復雜的問題。在創新問題上我們國家應該與國際發達企業的藥品研究相比較,同時向他們的長處學習,學以致用。
三、促進中醫藥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對策
跨越國際市場政策法規壁壘。充分利用各國中草藥、植物藥簡化注冊程序的規定,減少注冊費用,縮短注冊時間。同時我國中醫藥出口可以選擇一些門檻較低、靈活性較高的歐盟國家進行注冊,再通過相互認證程序獲得準入資格。我們應該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質量和技術標準,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相關法律、法規,逐步促進我國中草藥的種植、生產、加工、流通等過程的技術要求與國際相一致。為了推動中醫藥在國外的立法進程,我國政府應積極加入國際GMP互認機構,加強與各國政府間的溝通合作。
優化市場環境,加大監管力度。優質的市場環境對中醫藥產業的迅猛發展和中醫藥產品出口非常重要,憑借優質的市場環境,中醫藥企業能夠實現生產要素的高效流動,達成資源合理分配。在中醫藥資源方面的投資,尤其是新藥的開發和研究,國家應在鼓勵和支持中醫藥企業提高對中醫藥服用和中醫藥劑型的創新制定優惠政策,我們國家應鼓勵中醫藥出口企業加強新藥的研發工作。研制出有利于患者攜帶且療效顯著且具有中國中醫藥特色的醫療制劑。同時要嚴格按照中醫藥炮制規范標準和要求進行炮制中醫藥,不同炮制方式的中醫藥產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使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減輕中醫藥的負面影響,把中醫藥的療效發揮到最佳的臨床治療效果。
加大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力度。為了加大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力度,我們應該營造一個全社會尊重、學習中醫藥知識的氛圍,共同關心和支持中醫藥事業蓬勃發展。同時小學文化課程中應涉及一些易于接受的中醫藥文化知識,使中國人民把中醫藥文化知識從小抓起。在中醫藥人才培養方面,要重視高素質、高質量的中醫和中醫藥專家人才培養。另外注重中西醫的結合,取西醫藥之長補中醫藥之短,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為患者服務。
擴大中藥材的栽培種植面積。基于技術與發展方面的考慮,未來中國可以選擇擴大中藥材的栽培種植面積,鼓勵國家公民對中國中藥材進行投資,通過資本的累積效應和技術溢出效應帶動中國中醫藥的發展。增強中藥材野生優勢轉移到自主養殖的研究工作,擴大中藥材的栽培種植面積,加大發展中草藥藥材的力度。(作者單位:吉林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