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這些年,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各行各業都依托于大數據進行改革,其中也包括了財務領域。審計分析程序是現代風險導向審計重要特征之一,分析程序能幫助審計人員對審計單位信息進行全面的了解,從而提升審計效率,保證審計質量,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將大數據應用于審計分析程序中對其進行優化,是符合當前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的。本文基于此,首先分析傳統審計分析程序的局限性,然后列舉大數據在審計分析程序中的應用優越性,給相關工作者以參考。
一、引言
在大數據思維得到認可與廣泛普及的當前背景下,各個領域都積極的引進大數據技術,將其應用于日常工作中,而經濟環境的變化,也會對審計方式造成影響。新時期的審計工作開展中,分析程序的功用不可忽視,其包括了對財務報表進行再次核對與風險檢驗、評判與估計。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該程序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問題隱藏可能、客觀性不足等。對此,大數據的出現,正彌補了這一缺陷。將大數據應用于審計分析程序中,能夠完善改進該程序,避免問題的發生,以及提高審計工作效果與質量。
二、傳統審計分析程序的局限性
(一)大量數據采集分析困難
在審計的初始階段,需要對審計信息進行收集,這些信息分為數據信息與非數據信息。傳統的審計分析程序,因為受到技術與成本的制約,大量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十分困難。此外,非數據信息與數據信息的協同處理水平也不高,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來收集、分析與處理非數據信息。隨著大數據的普及,數據的獲取變得更加迅速,但與之相對的,數據的數量與復雜性也大大增加,且愈發多元化,如影音、圖像等,都給數據采集工作制造了阻礙,程序工作效率低。
(二)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的協同處理困難
財務數據處理是審計工作中關鍵的一環,但是,因為財務舞弊以及其他原因的影響,普通的審計手段往往無法只依靠財務數據,來對風險進行有效的識別與應對,其還需要對非財務數據以及環境等非數據信息進行考量。財務方面可分為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形式方面可分為紙質數據與電子數據,主體方面可分為公司內部數據與同行業外部數據。數據形式來源的多樣化趨勢,會增加審計人員的處理時間,以至于風險評估時效性低下,效率不高且形式化。
(三)分析結果準確性不足且預期值難確定
傳統審計分析程序中,包含著大量非數據信息,這些非信息數據如果只是依靠傳統審計分析程序,往往難以進行量化以及和數據信息進行協同處理,審計人員還是要運用經驗進行判斷。同時,在審計過程中,審計證據的收集,也需要依靠審計人員自身的經驗來進行識別與應對。因此,審計團隊只能比較部分變化數據,最后得出的數據帶有主觀性,無法反映整體狀況,誤差性大。
三、大數據在審計分析程序中的應用優越性
(一)數據獲取更加全面
大數據時代的信息量十分龐大,因此需要利用數據分析手段來對數據資料進行分析。例如,將企業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輸入到審計軟件內容,就可以經后臺調出有關信息。這時,審計師就可以運用自己的審計專業知識來對審計軟件提供的意見進行判斷采納。此外,審計師還可依靠數據共享平臺來獲知同行業其他公司的財務信息與經營狀況,從而知己知彼,充分了解行業發展狀況與競爭對手情況。
在開展企業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審計人員不光要面對企業財務數據,其還需要了解企業運營數據,從而分析比較企業不同數據。就審計師而言,有效數據獲取越多,判斷依據越充分。就企業而言,找出自身的缺漏,可以幫助經營決策的完善。大數據應用于審計分析程序中,自動化核對驗證成為可能,其數據挖掘、數據處理以及數據分析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可以給審計人員提供充足的證據。
(二)依靠模型驗證分析識別出風險點
分析程序能夠用來了解被審計單位以及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從而幫助審計師發現財務信息中存在的異常數據,識別重大錯報風險所在領域。大數據應用于分析程序中,其預測性分析功能,可以通過科學模型的建立,將數據代入,從而預測出未來的數據并進行可驗證分析。
以往實踐中,被審計單位趨勢分析是財務報表分析重要內容之一。但隨著大數據的普及,審計師可以有效獲取被審計單位的歷史數據,并對外部數據進行充分收集,從而使用科學審計方法來處理提取數據,用圖表和指標的形式進行成像。此外,審計師還可以立足于可靠數據基礎上,建立財務分析模型,代入被審計單位數據,來查看指標異常狀況,從而進行分析。
(三)提高審計效率與降低抽樣風險
過去,因為紙質信息程序復雜性程度高且儲存水平較低,限制了審計人員抽取的樣本數量,以至于就算是正確的數據規模模型分析,最后得出的結果誤差性也較大。在大數據時代下,審計程序雖然未變,但可以用來處理的數據量大大增多,分析結果的準確性隨之提升,且財務數據方面的結構化數據,也可被財務人員用來進行橫縱向比較,審計效率與質量得到了保證。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科學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審計分析程序已經無法迎合當代審計工作的需要,并暴露出了大量數據采集分析困難、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的協同處理困難以及分析結果準確性不足且預期值難確定等問題。對此,需要積極利用大數據,將其應用于審計分析程序中,以此來獲取更加全面的數據、依靠模型驗證分析識別出風險點以及提高審計效率與降低抽樣風險,從而完善審計分析程序,保證審計結果準確性與審計效率質量。(作者單位:沈陽市城鄉建設事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