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建偉
一、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
福建省自古海上經貿發達,其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前沿地帶,是我國對外經貿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海絲”)核心區,其中福州、泉州和廈門三座港口城市更是我國海絲經濟帶的重要節點。然而,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的起步較晚,在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方面與其海絲核心區的地位稍有不符。根據《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公報》,2017年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為28.3億美元,占全國地方對外直接投資比重的3.3%;截止2017年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存量126.7億美元,占全國地方對外直接投資比重的1.74%。投資流量和投資存量均位于全國各省市第9位。
從時間維度上看,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是從2006年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投資存量年增長率達20%以上。2015年,福建省在對外經貿的發展上迎來多項利好,其中福建省國家發改委將福建省認定為海絲核心區,引領東南沿海海絲經濟帶的“一帶一路”建設;此外,以平潭、福州和廈門自由貿易片區構成的中國(福建)自由貿易區獲批成為我國第二批自由貿易試驗區。因此,2015年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再次提速。
從對外直接投資的出資區域分布來看,除省屬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外,廈門市是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重要窗口,年均對外直接投資約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其次是福州市,福州市是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的另一個重要窗口,對外直接投資占全省比重均在四分之一以上。此外,作為古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市在2015年之后表現良好,由于泉州主要以民營經濟為主體,說明2015年之后,泉州民營經濟“走出去”的意愿強烈。最后,省外其余地市對外直接投資項目較少,因此,探析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問題,主要將聚焦于福州、廈門、泉州這三座城市以及部分省屬企業上。
基于2019年8月福建省商務廳公布的《境外投資企業(機構)備案結果公開名錄》,福建省備案境外投資企業共1064家。從對投資地域分布上看,投資企業分布9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對香港的投資占比最大,達35.34%;其次是亞洲地區,達24.91%;第三是北美地區,達11.00%。由于香港、澳門和臺灣地區均屬于中國范圍以內,此外,英屬維京群島、百慕大群島和開曼群島是著名的離岸公司注冊地,不納入實體經濟對外投資的范圍,因此,扣除以上范圍之后,境外投資企業數為619家。進一步細分發現,福建省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企業共387家,占619家的62.53%,說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成為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的熱點區域,其中東盟10國是福建省最重要的對外投資地區,占對外投資企業家數的27.79%,其次是非洲地區,占比10.66%。從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的具體國家分布來看,美國、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分別排名前三,分別為104家、54家和29家;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分布來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和菲律賓等東盟國家均位于前10位,分別為54家、25家、24家、20家、17家和12家。
福建省與東盟各國歷來具有深厚的文化歷史淵源,尤其是閩籍華人分布最為集中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菲律賓等國家。福建省是全國第二大僑鄉,根據福建省僑辦數據顯示,福建籍海外華人華僑1500多萬人,其中80%位于東盟國家,閩籍華僑將助力福建省企業與東盟各國建立經貿交流的基礎,尤其是在對外直接投資方面,相同的文化和語言基礎將構造良好的溝通橋梁和渠道。
二、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
福建省地處中國東南沿海,與臺灣隔海相望,是我國最早通商的地區。福建省海岸線長達3300千米,岸線長度僅次于廣東省。截止2018年,福建省經濟生產總值35804億元,排名中國大陸第10位,人均生產總值91197元,位于中國大陸各省市第6位,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三座直轄市以及浙江和江蘇兩省。從福建省產業結構來看,福建省產業仍然具有優化的空間,第二產業2015至2018年間未有明顯變動,但第一產業比重明顯下浮,第三產業比重顯著上升。然而,與東南部的五省一市進行比較后發現,福建省第三產業占比的提升速度仍顯緩慢,說明福建省在優化三次產業上,仍有較大的空間,其中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第三產業占比已超過五成。福建省仍需要優化第二產業結構,尤其是制造業產業結構。近年來,福建省生產總值增速保持8%以上,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得益于產業結構優化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經濟結構升級對福建省經濟的促進作用還將進一步得到釋放。
從對外投資行業分布角度上看,近年來,福建省對外投資在行業分布上優化較為明顯。根據項羅晶和韋素瓊(2018)研究所收集福建省境外投資企業的產業分布的研究數據來看,2015年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的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4.36:22.56:73.08,第三產業已成為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的重點領域。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及金融業等4個行業,這4個行業的投資企業數量占比為79.41%。
據中國商務部《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發展報告2017》,福建省2016年對外直接投資在行業分布上實現優化,企業境外投資行業更加多元均衡。全省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制造業、房地產業、農林牧漁業,總投資金額分別為16億美元、11.1億美元、7.5億美元、2.3億美元、1.2億美元,分別占總額比重達38.8%、26.8%、18.2%、5.6%和2.8%。2017年,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在行業分布上實現進一步優化,對外投資主要流向制造業、租賃與商務服務業,其中制造業投資額23.8億美元,占比67.8%,租賃與商務服務業投資額7.2億美元,占比20.5%。
整體而言,福建省對外直接投資在行業分布上,自2015年開始,在不斷優化,對于制造業、租賃與商務服務的投入比重開始提高,對金融業、建筑業以及采礦業的投入開始放緩。對外投資結構的調整有助于投資國產業結構升級,近年來,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結構格局也相應的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并且對于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從投資行業結構來看,基于市場拓展和產業轉移動因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對外直接投資始終占據著我國當前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的較大比重。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租賃與商務服務業、制造業、批發與零售業、采礦業與電熱水氣等勞動密集型行業的投資流量比重約為62.10%,而技術服務業、計算機軟件業等技術密集型行業的投資占比僅僅為2.23%,但技術密集型行業對外直接投資規模,自2012年復合增長率達59.18%,高于勞動密集型行業12.13%,可以看出,技術密集型行業對外直接投資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通過接近發達經濟體研發資源密集帶和逆向技術溢出等環節,逐步提升了國內的產業技術水平,同時制造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增長也帶動了國內落后產能的轉移,從而為新興產業的崛起和產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推進國內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作者單位:福建工程學院互聯網經貿學院)
【基金項目】福建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福建OFDI發展路徑與產業結構升級研究”(項目編號:2018R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