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秀娟 陳玫旭 陳苗 易思宏 席繼林
近年來,中國越來越重視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以及高校教學設施的完善,使得大學招生人數不斷增加。學生規模的擴大,為學校周邊商業街的發展提供了客源。高校周邊經濟的存在,在方便了學生的生活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西南科技大學為例,分析高校經濟發展的現狀,并提出可行的對策。
一、發展現狀
(一)服務覆蓋面廣,集合多種功能
大學生的需求多樣,使得高校周邊經濟多樣化發展。從新區到老區,西南科技大學校外商業街包含餐飲店、小吃攤、水吧、健身房、美妝店、超市等,涉及領域廣,滿足顧客多種需求。
(二)以個體工商戶經營為主,競爭激烈
以個體工商戶是校外商家注冊的主要方式。以住宿行業為例,西科大校外的旅館由家庭經營為主。商家自己當老板,家人親戚來做員工,節約了經營成本。經營基礎薄弱,使得進入行業的門檻較低,導致同類行業競爭者多,競爭者激烈。
(三)消費主體明確,經營時間固定
商業街位于學校周邊,消費群體以在校大學生為主。受學校上課時間安排限制,學生消費時間集中在下課高峰期。由于學校每年有寒暑假期,學生放假歸家,客源驟減,便有經營的冷淡期,大多數商家便會選擇歇業,來降低成本。
二、存在問題
(一)缺乏統一規劃
商業街作為學校周圍商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創造了經濟收益,提供了就業崗位,解決了周邊消費者的生活所需。但是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地區的綜合優勢沒有充分發揮。
(二)缺乏文化產業
西南科技大學文化產業以印刷復制業為主,文化創意類產業缺乏。盡管近年來綿陽市政府大力倡導文化創意類產業的發展,出臺了相關文件進行支持,但是學校周邊受到的影響仍然不足。
(三)商家本身質量不高
商家自主經營管理,個體小戶缺乏經營理念,運行不成體系,缺乏長遠規劃,衛生狀況、服務質量等都有待提升。而且,校外大型連鎖企業少,如何吸引高端連鎖企業入駐,提升商家整體質量,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商家之間缺乏交流合作
商家不了解同行業產品的情況,在進入市場以前,很少有商家做過市場調查。調查不夠全面,未進行數據分析,行業信息不對稱,便容易造成虧損。同時,商家之間合作少,雖然有商家做過嘗試與其他商家進行聯合宣傳,但是效果不佳。
(五)商家宣傳方式單一,缺乏宣傳渠道
商家宣傳以發傳單為主,渠道單一,有效宣傳率低。盡管也存在部分商家與學生團體合作宣傳的現象,但無制度化、不規范,甚至出現過商家被學生所騙的現象,對學校的形象也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三、解決對策
(一)對政府而言:要進行統一規劃管理
在進行學校周邊經濟的規劃時,政府要承擔責任,綜合考慮地理位置、經濟狀況、人口數量等情況,對學校周邊商業街的發展制定一個總的發展方向,再進行招商引資。同時,也要加強監管,規范商業的發展。
(二)對高校而言:要參與政府規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
高校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政府對周邊經濟發展的規劃之中,將自身可以轉化的科研成果與周邊經濟發展相結合。這樣不僅有助于打造“校內外一體”化的經濟模式,也有助于打造“地域品牌”,推動地區文化“走出去”,促進地區經濟的長久發展。
(三)對商家而言:
1.要進行市場調研,選擇有發展前景的行業
市場調研,是選擇進入一個行業的第一步。進行市場調研,分析周圍環境,制定發展規劃,有助于降低風險。就西科大校外的商業街而言,缺乏相關產業,諸如創意書店、動漫周邊、書報刊、工藝美術品等等,都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2.要加強與商家合作,進行聯合營銷
面對眾多實力強勁的對手,商家合作,不失為一種減低風險,增強競爭力的方式。當然,選擇什么樣的商家進行合作,以什么樣的形式合作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商家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策略。如果能聯合周邊商家,共同舉辦大型活動,形成年度特色,就有利于打造地域特色,擴大影響力。
3.要加強與高校合作,搭建宣傳反饋平臺
商家苦于宣傳不出去,而消費者苦于找不到好商家,如果二者合作,以學校的資源技術優勢,搭建統一的信息交流平臺。商家用其宣傳,消費者用其評價和反饋。一方面有助于商家宣傳和改善服務質量;另一方面,也為消費者選擇提供了便捷。從長遠來看,還可以將平臺推廣,增加就業機會。
四、結語
要改善高校周邊經濟的發展現狀,需要政府、商家、企業攜手共同努力。如果能提升高校周邊經濟的發展質量,擴大其輻射范圍,就有助于“校市一體化”發展,打造地域品牌,產生綜合效益。(作者單位:1西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西南科技大學,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