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典斌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冷鏈物流平臺的運輸過程當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冷鏈物流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在運輸過程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供給側的改革方案從三個方面提出了能夠提升冷鏈物流平臺競爭力的主要方案,以供有關人士進行參考。
一、引言
“互聯網+”是我國的傳統行業與現代的科技行業進行融合的重要表現,在新形勢以及新業態的發展當中,互聯網逐漸深入到多個平臺的領域構建當中。如何在新形勢下提升行業當中的冷鏈物流平臺的競爭能力是當今物流工作者應當思考的重要問題。
二、冷鏈物流與“互聯網+”的發展狀況
冷鏈物流在我國的食品保障方面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我國的資源總體消耗量較大,對于各項食品的需求較為強烈,同時在確保食品的質量安全、營養價值方面也有著強烈的需求。物流運輸在確保食品質量的過程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確保食品在物流運輸當中的質量以及效率,實現冷鏈物流的高效率運作,借助互聯網的發展能夠加快運輸過程當中信息的傳遞效率,實時進行監督與檢測。“互聯網+”在應用的過程當中重點在于采用創新型的發展思維來看待問題,將技術逐漸融入到社會生活當中,提升整體的運作效率。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在現階段的冷鏈物流和“互聯網+”的相互融合的過程當中仍舊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冷鏈物流過程當中專業人員較為缺乏、冷鏈物流技術欠缺、顧客對于生產商缺乏信心。在冷鏈物流當中對于人員的專業性的要求較高,不僅需要物流的人員掌握一定的個冷藏技術知識還應當掌握與物流運輸以及確保食品安全的技術,在互聯網的背景之下還應當對互聯網技術的相關操作有一定的了解,較高的技術要求導致我國的專業化的人才欠缺,培養專業性的冷鏈物流運輸人才是當今教育領域的一個重大課題。在我國與冷鏈物流技術有關的設備較為落后,一些技術設備滿足不了食物保存對于低溫的要求,再加上在運輸的過程當中存在各種因素的干擾,運輸的途中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技術人員的技術缺陷以及欠缺的冷鏈物流運輸技術導致客戶在進行食品采購的過程當中對商家產生不信任感,減少了物品通過冷鏈物流進行運輸的次數,降低了社會的使用需求。
三、提升冷鏈物流與“互聯網+”的結合融合方案
(一)明確發展思維模式
在物流管理的觀念上應當首先明確未來的發展模式,物流的管理人員應當首先對公司的未來發展狀況進行規劃,根據現階段的市場動態狀況以及對于未來的物流市場預測設定好相應的發展方案。之后應當改善物流運輸過程當中的管理思維,認識到在進行物流運輸的過程當中不僅僅要保證商品的正常輸出,更要保證在運輸的過程當中商品的質量不會受到損害。在管理的過程當中可以借助互聯網的思維模式,將互聯網思維引入到物流管理的過程當中,用全局性的眼光看待問題,在把握好運輸過程的整體框架的基礎之上對局部的運輸方案進行規劃。在互聯網發展的過程當中重要的思維模式之一是利益共同體意識,主要強調的是整體化的規劃方案能夠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之上實現雙方的共同盈利,達到雙贏的局面。管理者可以借助這種思維以更加包容、開放的態度面對物流的管理工作,對于物流的運輸信息,應當通過信息網絡在運輸過程當中的各個部門之間實現信息共享,構建一個利益共同體,建立有效的物流交易平臺。物流運輸涉及多個行業之間、多個地區之間的信息交互,冷鏈物流企業應當加強與不同行業之間的相互協作,借助一定的發展平臺實現冷鏈物流企業的宣傳與發展,在社會當中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運輸網絡。在冷鏈物流的思維建設方面還應當樹立起統一化、整體化的建設思維,把握好物流過程當中的整體,建設形成物流網絡體系、交通體系、團隊體系,在把控大局的基礎之上,全方位的進行統籌與規劃。在冷鏈物流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營造出企業當中的文化氛圍是提升冷鏈物流運輸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二)做好網絡建設工作
網絡建設是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冷鏈物流行業當中一個關鍵的部分,有關的人員應當重視起物流行業當中的網絡建設。在網絡建設的過程當中主要有兩點需要重點把握,一是對于網絡運輸結構的建設,二是對于網絡傳輸速度的建設。在網絡結構的建設過程當中,物流工作者應當首先考察運輸頻率較高的地區,在網絡建設前期以該地區的網絡發展作為重點,之后采用重點地區帶動的模式,建設全國性質的冷鏈運輸網絡。在運輸物流信息網絡傳播的過程當中應當依照實際的需求來改進網絡結構,發現在網絡結構當中存在的各項問題,針對其中的細節部門進行優化。另外,網絡結構應當依照著科技的最新發展以及時代的運輸需要及時的進行更新,優化網絡結構的建設。在網絡數據傳輸速度的建設過程當中離不開管理人員對于網絡技術設備的引入,必要時應當爭取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為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提供一定的經濟保障。冷鏈技術管理人員應當建設相關的信息管理平臺對實時運輸信息的共享,將不同地區當中的冷鏈運輸分支部門進行相互連接,提升數據的共享效率。另外,管理者應當利用網絡將運輸過程當中的各個節點進行控制,對物流園區、物流中心以及物流的配送站等建立不同的網絡節點,在不同的城市當中建立起城市物流信息平臺,在城市與城市之間建立起區域性的物流結構網絡,對網絡全局進行把控,使運輸的過程更加合理有序。企業可以在互聯網技術的指導之下構建形成配送的體系,將農產品的生產點進行合理的連接,形成供應鏈的初始站點,結合產品基地的網絡發展狀況,形成配送前期、銷售期間、售后服務等一系列的服務體系,在互聯網技術的指導之下,更加高效的開展精準化的農產品的物流運輸服務。
(三)提升運輸效率指標
在現階段的物流效率指標評估當中主要的指標可以分為經濟性指標、技術性指標、社會性指標,這三項指標的評估大體上可以反映一個物流企業的運營狀況。企業的相關部門應當根據不同的指標所針對的方向,結合互聯網的技術要求,制定冷鏈物流企業技術性標準,提升冷鏈物流企業當中對于物流運輸評估的指標。指標的提升方案應當首先在企業當中的部分單位進行開展,通過一定的試點工作能夠及時的對指標的高低進行調整,以便指標的設定能夠符合企業的實際開展狀況。之后可以在企業中全面應用,將優化過后的技術指標要求下發到每一個員工的手中,樹立起新型的技術操作意識。企業當中的技術指標適當的提升,對企業當中的人員的技術操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企業在發展的過程當中確保核心競爭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發展的過程當中有關人士應當抓住新的發展機遇,通過互聯網技術完善共同的物流建設配送體系,與其他領域的部門進行聯合形成鏈條式的發展運營模式,同時應當建成網絡化的冷鏈物流運輸體系,控制好成本,促進我國的冷鏈物流平臺的建設。(作者單位: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