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
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不斷進行著創新與改革發展,金融行業要想在改革的浪潮中取得長遠穩定的發展,則需要有效提升信息化水平,進而增強其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大數據技術在金融領域領域的精準營銷、資產定價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在金融大數據應用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風險。因此,需要金融企業采取有力措施強化對金融大數據應用的監管力度,對風險進行有效的防控,保障金融企業的經濟利益。
一、引言
在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下,互聯網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各行業領域,使得社會各領域的發展形勢發生了巨大改變。在當前社會競爭壓力不斷增強的階段,社會各領域亟需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大數據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能夠有效擴展金融企業的營銷渠道,并提升其風行化服務水平。因此,企業技術人員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對金融大數據的應用進行監管,進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金融大數據應用存在的風險
金融大數據在應用的過程中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性。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創新發展與變革,在對數據的處理工作上形成了集數據收集、清洗、整理、關聯分析與挖掘等一系列工作的產業鏈,由于這一產業鏈的形成,使得一些金融科技巨頭對大量數據進行壟斷,進而導致大數據失聯情況的發生。一些金融機構掌握了電商交易數據或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金融數據,還通過一些合作方式掌握合作企業的數據,進而造成了行業數據資源的壟斷,在沒有實現數據共享整合發展的情況下容易出現虛假數據信息,不利于金融行業長遠穩定的發展。同時,金融大數據的應用無法保證企業數據信息及用戶信息的安全性,使得企業的數據資源和用戶信息存在著被盜用的風險。在互聯網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影響下,大數據時代得以迅速發展,在此過程中,容易出現數據的應用與交流過程中監管力度不足的情況,進而導致用戶信息被盜取,極大損害了用戶的利益。此外,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過程中,金融行業數據多重交易以及數據的采集標準缺乏統一性問題顯而易見,進而侵犯了用戶的隱私權、知情權等合法權益,同時,模糊了相關的數據保護接線,導致用戶數據信息的安全性受到極大威脅。
三、金融大數據應用的風險監管手段
(一)建立用戶信息保護機制,完善相關法規制度
通過建立用戶信息保護機制與相關的法規制度,能夠確保企業在進行數據的采集與加工整合等環節有法可依,進而有效提升金融大數據應用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在此過程中,需要國家政府根據當前國家金融行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在現有法律法規基礎上,結合大數據在金融行業中應用的特點完善相關法規制度,提高現有法律實施的力度,對金融大數據應用中存在的風險問題進行有效防范。同時,需要明確規定當前應用大數據技術的金融監管機構的權利范圍,保障其能夠強化金融監管的力度,有效利用相關法規制度保障金融用戶數據信息的安全。此外,對違反金融行業規定的機構制定明確的處罰標準,確保法規制度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與完善信息共享機制
通過建立信息共享機制能夠實現政府信息與行業信息的公開與共享,打破數據壁壘,充分利用大數據實現各行業的轉型升級,進而有效降低數據信息采集與加工整合的成本,提高金融企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首先,需要通過相關法律法規與信息保護機制的建立保障信息共享過程中用戶信息的安全性,避免個人信息泄露問題的發生。其次,打擊數據壟斷現象,實現大數據的分級管理,政府掌握的大數據為公共數據,要實現對社會公眾的開放與共享。部分機構掌握的與公共利益相關的大數據為準公共數據,對于掌握這些大數據的機構,需要做好對用戶信息的保護后再進行數據信息的共享。與企業商業利益相關的大數據為非公共數據,在對該類數據進行交易的過程中,需要確保在合法的使用范圍下進行交易。
(三)發揮行業自律組織作用
在金融機構數量不斷增多的市場環境下,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組織的作用能夠有效提高大數據在金融領域應用的規范性。在數據信息的采集與相關標準的制定過程中,行業自律組織能夠建立相關管理標準與實施機制,進而保證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規范性,實現大數據的標準化,保護用戶及機構的合法權益。
四、結語
綜上所述,金融大數據的應用能夠為金融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風險,不僅難以保證企業金融數據的安全性,甚至可能導致金融企業陷入財政危機。因此,企業需要建立用戶信息的保護機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用戶的信息安全。同時,通過建設信息共享機制,打破數據壟斷,實現大數據的標準化,并積極發揮行業自律作用,提高對金融大數據應用風險的防范力度。(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國際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