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志


隨著國家會計制度改革的實施,各級政府會計部門再落實與實施改革制度的同時,不斷在實踐中辯證的思考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利與弊。本文通過對政府會計制度在核算、財務報表分析等方面的改革進行分析,對會計改革工作難點進行討論,從事業單位的角度對政府會計制度提出具體工作建議,以為相關部門提供改革思路,推動會計行業發展。
一、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理解與認識
(一)會計制度的整合與統一
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將各行業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制度進行統一,并于2019年1月1日起在全國各級各類行政事業單位全面實施。
(二)會計核算功能的變化
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對會計體系中的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進行規范與明確:在功能方面強化財務會計功能,改進預算會計功能;在核算方面將預算會計的核算范圍明確為預算收入、預算支出以及預算結余三方面,將財務會計的核算范圍明確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五方面。
(三)會計核算基礎的變化
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明確了政府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平行記賬”的規則,防止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財務會計與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由于制度的差異造成的核算差異。
(四)財報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對財務報表進行系統化的構建,完善了報表體系與結構,利用財務報告重點反映政府部門財務管理情況,利用決算報告重點反映政府部門的資產負載情況,并細化了報表附注的內容。
表1 部分報表附注內容
二、實施政府會計改革工作的難點分析
(一)會計科目設置的復雜程度增加
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做出了如下等變化:
1.合并了“在建工程”和“基建工程”兩個科目內容,并且明確規定單位不再單獨建賬,但應當按項目單獨核算
2.調整凈資產類科目設置相關科目核算內容
3.增加了“債務還本”科目。從結果上分析可知會計科目設置的工作量與難度將是以往工作量的幾倍。
(二)輔助核算難度增加
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在實施過程中輔助帳的設置為工作難點之一,而且制度本身并沒有給出細化的核算方式,因此需要各級政府部門根據自身情況計劃與調整輔助核算制度。輔助核算應按照以下幾點原則:1.要體現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相互分離又適度銜接的原則。2.要嚴格遵從制度的要求,制度中明確要求核算的信息要完整記錄3.將輔助核算信息限制在五個維度內,防止基層單位工作量過大而導致整體核算質量下降。對于財務會計應增加“項目”的輔助核算,以滿足基建并賬的需求;并對于原使用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核算的經濟活動,通過輔助核算進行管理。對于預算會計應增加與預算管理相適應的“功能分類”、“經濟分類”、“預算年份”、“資金性質“、”項目”等輔助核算信息,以滿足對各類預算執行情況直觀有效分析的需求。
(三)平行記賬業務處理難度增加
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重構了政府會計核算新模式,全面引入了權責發生制的核算原則,因此平行記賬的全面執行就顯得尤為重要。平行記賬所要求的“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即會計核算通過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在不同核算制度的要求下將政府的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五個要素進行財務會計核算,通過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和預算結余三個要素進行預算會計核算,并生成財務報告與決算報告。平行記賬的難點在于兩種責任制的差異造成的核算上的差異。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在“平行記賬”方面對于財務人員的業務要求增加,其工作量也在成倍增長,主要體現在:
1.日常會計核算工作量成倍增加,制度中涉及的一級會計科目有103個,其中財務會計科目77個、預算會計26個,要通過兩套系統平行確認、計量、記錄、反映經濟業務;
2.期末同時編制財務報表和預算會計報表,還需要對本年盈余與預算結余差異進行分析說明;
3.需要單位重視并不斷推進對會計信息化工作。平行記賬還要求對會計科目支出外的預算結余類科目的費用進行核算,并將其分為“待攤費用”與“預提費用”。總的來說,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在平行記賬的難度與工作量上都有大幅增加。
三、對實施政府會計制度準則的具體工作建議
(一)財務信息系統的升級與更新
財務信息系統的組成離不開軟件系統與硬件系統,因此財務系統的升級也要從軟件與硬件兩方面出發。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對會計制度的改變是軟件更新的大方向,即軟件系統必須滿足政府會計部門對會計制度落實的要求。軟件系統應根據新的會計科目和報表的主要內容,在系統中做出以下更新:
1.預置會計科目,區分適用單位類型
2.預置新制度需要明細核算的輔助項,擴充輔助核算數量
3.預置明細科目及輔助核算項,多維組合便于核算及查詢分析
4.預置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科目對應關系,相互銜接
5.構建政府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制度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政府會計核算體系,對納入部門預算管理的現金收支進行“平行記賬”,通過這種方式進行關聯性檢查不易出錯,簡化操作、從而提升工作效率。
升級后的系統應滿足與舊系統、不同硬件的充分銜接,確保數據的儲存與管理,并通過信息化手段對財務進行合理預估,以有效避免可能發生的風險。在拓展性業務層面應與技術人員及時溝通,開發符合自身情況的量身定制的個性化軟件系統。
(二)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信息化體系
1.預算控制模塊的設置
完善的財務管理信息化體系應存在多角度、多層面的數據處理能力。預算控制模塊的設置應從費控類型、核算口徑、預算周期與控制強度四方面出發,將預算與核算通過預算控制系統一體化管理。
2.內控綜合管理
內部控制的綜合管理應符合單位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建立內部控制信息化系統實現有效內控。內部控制的綜合管理包括合同管理、資產物資、政府采購等政府財務管理,還包括人員薪資、信息配對等信息管理,兩方面的有效管理才能實現有效的內控綜合管理。
3.財務信息公開
改革后的政府會計制度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范國有資產會計處理,確保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的國有資產報告結果完整、真實、可靠、可核查。
(三)平行分錄的自動處理
1.將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科目相應聯系完善處理
系統應當在信息讀取和處理的時候有自動“關聯”的功能,對于一些有相應聯系的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科目給予合理的計算,進而實現預算會計處理。所以,在傳統的處理方式上還要提升系統的智能化水準,使系統可以自動處理管理,將財務會計以及預算會計完善分析,找出相應的聯系,然后則可以進行后續的操作,將兩種會計科目合適地處理。
2.普通業務的處理
對于一些普通業務而言不需要太多的復雜步驟,工作人員只需要將財務會計分錄地錄入,然后系統則會自動生成預算會計分錄。
3.特殊業務的處理
對于一些特殊業務而言,也就是說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非直接聯系方面,需要工作人員自行觀察分析后才可以進行后續的會計處理。
四、結語
政府會計制度是政府財務方面的重要制度,關系著政府財務穩定和安全,因為其嚴肅性以及重要性,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也就成為了十分艱巨的任務和必須實現的目標。政府的各個部門和各個事業單位應當自覺遵守《制度》中的內容,統一財務方面的核算,信息等方面,實現財務數據一體化,方面財務的計算和分發。另外,還需要提升政府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改善會計人員的工作氛圍,使政府會計制度不光能完善,還能夠實現長久的目標和發展。(作者單位:大連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