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和
學校是向社會輸送人才的主要地方,而高職學校主要培養的是應用方面的人才,為了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從工匠精神下的高職教育創新發展途徑方面進行論述,希望可以給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一定幫助。
.
一、引言
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逐步成為制造強國。培養工匠精神,可以使我國企業的轉型升級得到深入推進。高職學校主要培養的是實踐操作能力強的人才,其人才培養質量和企業生產是直接相關聯的。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將工匠精神融進其中,培養學生的工匠意識。
二、基于工匠精神高職教育創新的必要性
在國際中,一些國家對高職院校的重視程度非常高,其具有和綜合性大學等同的地位。但是,我國的情況卻大不相同,對高職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同時學校之間也存在非常激烈的競爭。這就致使高職教育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合理的方式,改變其發展狀況。高職院校是向企業輸送人才的地方,通過內涵建設,使教學質量得到提升,讓學生樹立工匠意識,能夠讓學生得到社會、企業等多方面認同。
三、高職教育創新發展途徑
(一)強化校企聯合,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
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上學的期間就對今后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環境有所體驗,在企業工人的帶動下,讓自己的職業態度更加嚴謹,同時逐步地將工匠精神樹立起來。據有關調查表明,國外一些發達國家都含有數量巨大的長壽企業,而我國這樣的企業卻很少。造成了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其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工匠精神一直被傳承了下來,在他們的職業教育中,很多企業都會參與其中,并會主動將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同時企業還會對相應的教育費用積極承擔。所以,我國的職業教育,需要從制度方面激勵企業,讓他們在人才培養方面,可以積極自主地參與其中,不斷加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使校企聯合工作模式的更深入發展得到推進。學校方面,需要和企業一同探討,將可以對工匠精神培養起到強化作用的企業文化創建起來。
(二)師資團隊建設創新
在工匠精神培養方面,教師的職業素質和職業精神也會對其造成一定影響。所以,提高教師的工匠精神也是培養工匠精神的重要環節。作為校方,我們能夠通過校企招聘的方式,吸納技術、理論兼備的綜合性人才。對企業教師進行任用的同時,也要將他們歸到培養方案中,為他們提供培訓和學習的機會,讓其在相關的理論知識方面可以得到更進一步的提高。對于學校的教師也要進行一定激勵,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到實踐操作中,提高其在實踐教學方面的經驗。但是不管是企業教師,還是學校教師,都應該共同協作,在人才培養方面積極主動,讓學生對工匠精神的內涵能夠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從而達到培養的目標。此外,也要充分發揮文化課教師的作用,通過實踐教學和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的職業理想得到確立,從而讓工匠精神的逐步形成得到實現。
(三)教學創新
首先,需要創新教學內容。高職院校需要對課程改革的力度進行加大,將職業素養融進教學內容中,通過分析工作崗位,了解工作內容,讓課程的內容更加科學、合理、規范。在實踐課程和理論課程方面,需要探討其相應的課時分配、教學方式和課程的名稱,讓工匠精神在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從而更深入的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此外,需要管理課程標準,讓系統化管理得到實現。
其次,創新教學方式。目前,過去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使工匠精神培養的需要得到實現,結合高職教學的實際情況考慮,需要科學選取教學模式。例如,將引導、團隊協作以及探討的教學模式運用其中。在課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需要把學生當作主體,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方式,激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也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另外,也要將一些諸如微課、網絡平臺等現代技術手段應用于教學中,將學生組織起來,對其進行仿真訓練,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最后,創新考核評價體制。結合課程本身的特點,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將多種考核評價方式運用其中,評價學生的職業素養、實際操作技能和理論知識等多個層面。在考察成員的選取上,需要由教師、相關企業人員、學生共同組成,其配比應該合理分配,從而讓考核過程的科學合理得到推進。在考核方式上,可以結合企業評測、教師評測、學生相互評測和自主評測等多種方式。重點對職業技能、基礎知識以及職業素質進行考察。
四、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應充分重視工匠精神,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而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高職院校只有將校企聯合、創新教學方式、對教師隊伍建設進行創新等有關措施做好,才能夠真正實現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從而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有更好的發展。(作者單位:甘肅平涼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