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濱 牛承輝 魏暖庭
(大連海關,遼寧 大連 116000)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科學技術更是迎來飛速發展的春天。而在此背景下,實驗室也應用更為先進的技術手段與科研方法,對于實驗室樣品數量、分析測試要求、分析周期及項目數據等可靠性要求更高,加上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為實現跨平臺、共享性與科學性實驗室管理的目的,則應當構建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對核心業務實現全方位管理。
(一)LIMS 需求分析
通過全面整合區域內實驗室管理及業務信息,對區域內部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則需要構建LIMS。當前,區域實驗室擁有相應硬件與軟件資源,可為系統構建奠定基礎,每位人員均有計算機設備,內部也具備軟件工具實現信息化實驗室管理。但是,僅以來軟件功能管理實驗室,則仍處于傳統管理模式,區域實驗室信息分散,部分內容為手工記錄,部分內容則為計算機記錄,不利于數據統一管理,存在安全隱患,且區域各實驗室互相鼓勵,未能實現檢驗信息的共享,交換數據落后,無法對資源進行高效管理[1]。因此,為提高區域實驗室工作效率,明確各實驗室業務發展情況,則必須開發B/S 架構信息管理系統,完善區域實驗室建設。
(二)系統總體框架設計
系統設計之前需搭建總體框架,不僅能夠加深開發人員對業務的了解,還能避免偏離駐校,實現系統的穩定運行。在設計總體框架時,采取模塊化設計模式,將整體系統分為若干子系統,復雜問題劃分為若干簡單問題,保證每個模塊均可獨立完成功能,在搭建系統結構中,將多個模塊組合,應用先分解后組合模式實現系統簡單化,減少開發及維護系統成本??傮w架構見圖1。
圖1 系統總體架構
以此可知,可將系統劃分為基礎平臺、職能管理、系統管理、指標分析及決策支持這幾個模塊,根據用戶權限登錄界面操作系統。對于該模塊可進行輸出、編輯、創建、查詢等銼,保障其能夠存儲于數據庫中。該數據庫應用SQL Server 數據庫,其數據分析能力與安全性較強,且拓展性良好,便于后期維護[2]。
(三)功能設計
系統功能包含科研管理、基礎信息管、經費管理、設備管理、人事管理、日常檢驗管理、試劑易消耗品管理、學術交流管理。具體如下:
科研管理包含項目任務書、名稱、完成情況及參與者;基礎信息管理包含各實驗室基礎信息,包含名稱、負責人、分室情況、規章制度及評估情況等;設備管理包含設備購買信息、生產廠家、型號參數及負責人;人事管理包含研究員、實習生及外聘員工的工作與個人情況,結合員工流動實現實時更新;日常檢驗管理包含項目檢驗工作,將其結果錄入至系統內部;試劑易消耗品管理主要為耗材項目的使用及購買管理;學術交流管理則是以學術會議及其他會議為主。
(四)系統體系結構
區域內實驗室項目較多,且不同項目課題組不同,早期應用C/S 二結構,僅能管理實驗室內部項目,而隨著系統發展,研發了B/S 體系結構,其能夠將地域局限性消除,結合自身需求對系統進行操作。B/S體系是基于C/S架構產生,以Web頁面顯示在管理者眼前,由邏輯層、數據層及表示層構成。數據層作為體系結構最低端,可修改和定義數據,及時回應用戶數據處理請求;表示層則連接了體系結構與用戶,能夠通過瀏覽器界面將數據信息展示出來,且可以向服務器提出請求,在瀏覽器上顯示反饋結果;邏輯層則處于兩者之間,處理功能邏輯,作為中間傳導[3]。應用該結構用戶可僅負責輸出結構,有效減少人員壓力,實現跨區域傳遞信息。所以,該系統采取B/S 架結構。
(一)實現信息管理。在區域內應用LIMS,基于醫療機構終端后LIMS,以市檢驗數據為中心,構能夠覆蓋全市的檢驗網絡,進而對該區域信息,包含設備、檢驗報告等實現統一管理,推動該區域實驗室實心現代化信息建設。
(二)互認檢驗結果。檢驗中心可通過信息平臺在各實驗室進行規范性的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將信息功能充分發揮出來,結合實驗室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保證全市范圍內能夠互認檢驗結果。
(三)無紙化檢驗報告。構建統一審核報告標準,對報告格式加以規范,為檢驗項目電子申請、刷卡收費等提供支持,進而實現區域范圍內的無紙化辦公。
(四)共享實驗室資源。在工作過程中二維碼作為信息主要載體,其功能與設計將會決定系統是否能夠穩定運行。因此,在系統運行下,可統一規定項目組合、項目名稱及機構代碼,以此為依據進行二維碼顯示及打印設計。在打印二維碼中,其中應當包含城市、機構、流水、患者姓名、性別、科室、創號、采樣等內容,便于機構之間互送標本,以網絡傳輸的形式共享檢驗報告,無需在醫院內增加設備,即可完成檢驗收費、申請與報告接收工作,進一步將實驗室服務質量提高,充分利用區域內資源。
總結:綜上所述,為實現區域內實驗室的互相交流、共享資源信息,則應當構建區域性實驗室管理系統。因此,應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設置系統功能,可實現信息化管理、互認檢驗結果、無紙化檢驗報告及共享資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