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蕊馨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核心素養”這個詞匯被越來越多的教育界同仁所熟知;而要真正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深度參與學習過程是重要的前提條件。因為只有在有趣而深刻的學習中,才能促進學生調動全身心各種能量參與,從而切實提升自身的素養,達到真正的全面發展。那么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生活中的裸情境,開發深度學習的大門;好的活動設計,開啟深度探究的空間;循序漸進的問題串,打開深度思考的思維場。
生活情境開啟深度學習大門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努力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建構裸情境,讓生活走進教學,使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交融,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會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真正價值,從而調動起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自覺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
例如,在教學《比例尺》一課教學時,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學校經常有人前來參觀學習,為了讓參觀者對校園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學校交給咱們一個任務,繪制學校的平面圖。真實的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的濃厚興趣,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實際長度如何測量呢?紙張不夠大怎么辦?要畫多大的平面圖呢?如何根據紙張的大小確定數據的大小呢?這一系列問題的產生,預示著真正的學習開始了。
活動設計開啟深度探究空間
學生深度學習的課堂,需要好的活動任務設計。那么,什么是好的活動任務呢?最基本的要求是:好的活動任務必須是站在學生的視角的,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特點、思維特點的。在此基礎上,好的學習任務還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活動設計要有需求,感受探索的必要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發現,在歷史長河中,任何知識的產生都是隨著實際需求與需要而出現的。例如,在遠古時代,為了記下獵物的多少,古人利用石子或結繩計數,開始時計數采用一一對應方式,捕獲一只獵物就對應一個石子記錄下來,隨著捕獵數目的逐漸增加,一一對應的計數方式計數感覺太麻煩了,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常計數的需求了。于是,新的計數單位就產生了:十個小石子用一個大石子代替,滿十個小結就打一個大結,“十”這個新的計數單位就產生了,隨著生產力的逐漸提升,“百”“千”“萬”等更大的計數單位逐漸產生。教學中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感受知識產生的必要性,這種必要性會轉化為一種學習的需求,產生想要探究的迫切需要與濃厚興趣,這是深度學習的開始。
活動設計要有核心任務,釋放探索的空間 學習活動任務是深度學習的核心,因此,核心任務的設計非常關鍵。這個任務的設計,不僅要聚焦知識本質,還要釋放出探索的空間,讓學生需要經過努力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蘋果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蘋果,使活動任務有深入探究的可能。例如,在教學“千以內的數”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活動任務:出示1000個被打散凌亂的小方塊,并提出問題:猜一猜,這些小方塊一共有多少塊?用你喜歡的方式數一數這些小方塊一共有多少塊?如何才能數得又準確,又快捷?方法的探索成為必然。這個核心任務的設計,使學生有了探索的空間,在數的過程中經歷一個由無結構的小方塊到有結構的演變過程,直觀感受到不同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達成了教學目標。
活動任務要有思維的融入,帶動高階思維發展 深度學習需要思維的全程融入,并能夠帶動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需要高階學習活動予以支持;而高階學習活動需要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作為支撐,在任務的引領下實現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分析、反思、批判能力得到了培養與提升,這是高階思維能力的體現。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可以進行這樣的活動設計:用一把直尺你能畫一個圓嗎?這一具有挑戰性的活動任務,調動起學生的深度思維,他們將圓的表面形狀與圓的本質屬性建立了聯系,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建立聯系,想到了不同的畫圓方法:畫長度相等的半徑;畫長度相等的直徑;切正多邊形等。這一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這是高階思維的體現。
問題串開啟深度思考思維場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效的問題是課堂教學的強大動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實現深度學習,往往會基于情境,圍繞教學目標,按照一定結構,精心設計一組問題——“問題串”,以“問題串”引領學生思維逐漸走向深入,圍繞核心內容及關鍵點引發學生思維碰撞和交流對話,完成知識的自主建構過程,最終實現認知結構的發展變化。
例如,在教學“倍的認識”一課時,抓住紅花3朵、黃花6朵這組具有特殊關系的一組數量,設計一系列的問題串:黃花有2個紅花那么多,你能在圖上圈一圈;黃花是紅花的2倍,“2”在哪里;能說黃花是“2”倍;小馬和小象也帶來了一些花,他們各自帶的黃花是紅花的幾倍;為什么每組中花的數量不一樣,黃花卻都是紅花的2倍呢;你還能講一個2倍的故事嗎?層層深入的問題串,引發學生的思維逐漸走向深入,對倍的概念的認識與理解也逐漸清晰深刻起來,完成了從表象走向本質的過程,這是一種深度理解的過程。
結束語
深度參與的課堂實現了讓學生動手操作、動口表達、動腦思考、動情協作,讓學生全身心卷入了學習之中;于是,學習就真正發生了。
(作者單位: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通州區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