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芳萍
在中職學校,數學是中職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深造的基礎,是終身發展的需要,師生都要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摒棄混日子的想法。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課堂,需要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參與,不能少了一方。如果學生一方不積極、不愿動,那么即使教師講得天花亂墜,也是無效的。數學自有其學科魅力,學生還是愿意學習的。因此,提高中職學生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從教師、學生兩個方面入手,需要師生互動,雙向努力。
從教師角度入手
明確課堂目標 一堂課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要達到的教學目的,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是什么。教師一開始講課時,要把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簡短地列出來,這會引起學生的重視,也會讓學生明確這堂課所要學習的目標,更加關注教師對這部分重難點的講授。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生才有努力的方向,不至于使錯了力,方向跑偏。
用好課本例題 課本上的例題是專家精選并經過嚴格論證的,最符合本章節所要講授的數學公式和原理。因此,教師應當重視對課本例題的運用,對例題進行高質量的解讀和分析。講解貴精不貴多,選擇典型例子才有代表性,且課本例題在難度上也是最符合學生實際的。
注重基礎 初中數學的思維以經驗型抽象思維為主,而中職數學思維方式逐漸以理論型抽象思維為主,如何過渡就顯得特別重要。中職學生往往基礎較差,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把每堂課需要的初中基礎知識提前列出,讓學生回憶或復述講解,然后再講授本節新的內容。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把初中數學知識穿插進來。比如,集合與函數的關系是什么?這就要追溯初中學過的“不等式的幾何意義”,需要教師把這部分內容再幫助學生回憶、復習一下。在講授“不等式”的內容時,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復習初中的因式分解,包括提公因式法、十字相乘法、配方法、公式法。當然,這幾種方法不可能都一一詳細地給學生講解一遍,但可以選擇重點或常用的公式進行講解,比如十字相乘法用得比較少,且實際運用難度沒有那么大,就沒有必要詳細講解。例如,在講授“二次函數”時,需要幫助學生復習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求根公式要什么?若△=0,則原方程有幾個解?若△>0,則原方程有幾個解?配方法、直接開平方法、因式分解法的公式分別是什么?應該注意什么地方?通過問題幫助學生回憶知識,與中職數學知識建立起連接通道。
講授靈活 教師在課堂上要采用不同的講授形式,避免單純滿堂灌,可以有老師講,有學生講,還有小組講。中職學生畢竟不是小學生和初中生,這個學段更多需要的是發散思維。對于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多提問,及時了解他們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與此同時,教師的講授要與專業相結合。中職數學教師不要單純地講授數學知識,還應和專業課教師溝通,了解專業所需要的相關數學知識,并根據學生的專業,及時調整數學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把專業課程中涉及的數學與課本相結合進行重點講授,讓數學知識更好地服務于專業課程的傳授,讓學生覺得數學是有用的,實現數學課和專業課的雙贏。
從學生角度入手
有些中職學生認為自己學習差,跟不上教學進度,反正能畢業就行,存在混日子的想法,對學習成績不重視。但中職畢業不等于學習生涯就此止步,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繼續參加高考、成考、自考等其他形式的考試。
認真聽 明確一堂課的學習目標,在課堂上配合老師,上課時要始終跟著老師的講課思路走。上課不要總是埋著頭,偶爾才匆匆抬頭看一眼老師。只有自己的眼睛跟著老師轉,經常和老師進行眼神交匯和交流,才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從老師的眼神里得到肯定和鼓勵,從而促使自己的學習更有動力,使學習進入良性循環。這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自然會慢慢提升,對以后參加工作也會大有裨益。當然,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學生自己堅持不懈,老師從旁監督。
鞏固練 數學還是以練習為主,不動手是不能學會和掌握數學知識的。不管學習什么,都要有刻苦的練習;只有多付出一些努力,才能在數學上取得進步。一方面,要重視課本例題的練習。對課本例題自己重新進行解析,解題完畢再次對照課本,比較異同。在這種反復做題和比較中掌握數學公式和原理。另一方面,要重點做會數學教材課后練習題。教材課后練習題是編者針對數學學科特點設計的,體現了知識要點、能力訓練點和教學重難點。練好數學教材課后練習題,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課本中的基礎知識,只有基礎掌握好了,才可能進行發散,解決更難的習題。
有學法 只有善于總結、反思,才能步步提高。每個學生都要準備一個記錯本,把自己做錯過的題重新在記錯本上進行練習,隔一段時間再翻看和重解一次。如此反復練習和不斷鞏固記憶,才能加深理解,從而理解和掌握知識。與此同時,要學會合作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實際水平和自愿原則,鼓勵學生組成學習互幫小組,讓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給學習差的學生講解,答疑解惑,共同進步。合作學習,意味著學生需要在小組中傾聽其他成員的發言,這既是一種文明禮貌的行為,也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因為只有在傾聽其他小組成員發言的過程中,才能發現同學之間不同的解題方法和學習思路,還可以與自己的進行對比,學習優點,改正缺點。這種小組學習也有助于合作精神的培養,而這種合作精神對學生將來進入職場、踏入社會是有益的。
參考文獻
楊榮強.播下一種習慣 收獲一份成功——學好小學語文,從習慣抓起[J].學周刊,2012(5).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禮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