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
語文是一門豐富學生感性認知、培養語言能力的綜合學科,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性科目。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不僅能夠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其道德素養,而且有助于實現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祖國經典文化,提高文學素養。因此,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典誦讀的策略進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經典誦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切入點,通過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建議。
現狀與問題
課堂教學中不能為經典誦讀提供充足的時間 經調查研究,我國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時間受到限制。語文教師很難較好地調控實際教學與經典誦讀活動所占的時間配比。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學生對閱讀興趣的缺失,甚至使得學生對語文閱讀中經典誦讀環節逐漸產生抵觸情緒,喪失閱讀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和閱讀學習效率的降低。
對經典誦讀重視度不夠 在新的課程改革教育浪潮中,部分教師仍將教學重點放在如何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外在層面,仍固守應試教育的老舊思想,認為讓小學生大量進行誦讀經典的練習是在浪費時間,對于語文成績的提升沒有顯著幫助;使得許多家長也誤解了經典誦讀學習的本質,認為經典誦讀學習是在無形中給學生增添了壓力,導致學生快樂輕松的天性不能得到很好的釋放。多方面的因素都在影響著小學語文閱讀中經典誦讀的有效開展。
經典誦讀的有效方法與策略
創新經典誦讀模式,力求多樣化 利用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典誦讀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是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首要任務。教師首先要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以學生實際學習基礎情況和語文閱讀訴求作為出發點,設計出具有針對性和統一性的教學步驟及流程,利用多樣化的經典誦讀活動來豐富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增加學生經典誦讀活動中的參與度,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誦讀習慣。例如,在對文言文《楊氏之子》進行教學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和多媒體設施讓教學情境創設更加靈活,比如運用動畫效果來展現這一段對話:“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在展示楊氏子風趣機智的同時,也使學生感知到學習文言文的趣味,增強學生課堂教學體驗。通過誦讀經典,學生們會自主發現文言文中優美的描寫手法和巧妙的寫作方式,從而加以閱讀學習。這樣不僅有效地拓寬了小學生的視野,更能讓閱讀興趣成為他們最好的指導老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積累能力。
配合經典誦讀活動,豐富學生想象力 當前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資源豐富。例如,在進行《學弈》這篇文言文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精美多樣的圖文信息或生動活潑的動畫短片,引導學生進行經典誦讀。在充分營造積極、活躍的課堂學習氣氛的同時,又將閱讀教學中經典誦讀的主旨思想和內涵提升,逐層地向學生進行展示與滲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經典誦讀的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他們對學習主體內容的理解,從而切實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經典誦讀提升學生閱讀技巧
語文教師需在實際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有效誦讀,并設計新穎且具操作性的教學手段來改進學生的閱讀習慣,從而提升誦讀技巧,為更好地學習國學經典打下堅實基礎。例如,在講授《伯牙絕弦》這篇文言文時,教師應當從學生認知實際出發,讓學生自主誦讀文言文,在充分領會文中韻律以及意境美感的同時,對俞伯牙和鐘子期之間情誼深厚、重情重義的情感進行深入感知。配合教師的恰當引導,采用高效的誦讀方式和朗讀技巧,讓學生感受文言文所描繪出的畫面質感;同時結合誦讀學習,加深對詩文主旨內容的掌握和分析,從而抓住文言文的誦讀要點,達到學習經典本質的目的。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富有激勵性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誦讀進行準確指導,讓學生通過誦讀詩文感知內涵,學習創作手法,提高語文閱讀能力。
經典誦讀的意義與價值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典誦讀教學模式的應用,讓小學生的精神世界變得更為多姿多彩。通過經典誦讀活動,學生能夠欣賞與感知古文經典中美輪美奐的意境,增強閱讀的畫面感。例如,學生們在賞月的過程中,不再會缺乏優美的語言,“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等優美的詩句就會隨口而出。同時,通過經典誦讀的學習,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生在反復和強化誦讀中,不僅加深對文意主旨的掌握,更為今后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奠定基礎。
總的來說,經典誦讀在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效率,保證教學效果,更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寫作水平的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積極幫助學生開展經典誦讀,促使他們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喬丹.多元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青海教育,2018(1).
[2]袁惠娟.在語文教學中誦讀國學經典的實踐研究[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7(11).
[3]冶金芬.小學經典誦讀進校園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開展經典誦的策略[J].中華少年,2018(21).
(作者單位:浙江省義烏市青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