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莉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對教材中的許多數學概念往往缺乏直觀的理解,無法對抽象的概念建立具體化、形象化模型,從而造成難以正確掌握和理解教材知識內容,對數學知識運用不系統、不靈活的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數形結合的教學方式,把教材中的數學概念以圖形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數學概念的含義,在思維中能夠建立數學概念的關聯對象。這樣,不僅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有助于理解抽象概念
小學階段數學知識的學習是為高年級數學學習打基礎的,這個階段的學習重點是數學知識概念的正確理解和掌握。如果這些概念的本質沒有弄清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后面數學知識的拓展和應用就會受到限制。實際上,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數學概念是比較抽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這些概念的理解上往往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首先需要把教材中的知識點分類整理,找出那些比較抽象的概念,了解哪些概念是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然后,在講解這些概念時,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質意義,增加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以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材中“分數的認識”為例,對于分數的概念,小學生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對此,教師可以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來講解這個知識點:將一個圓形平均分成10份,在每一份上標記數字分別編號為1到10,那么這個圓就是由10份標有數字的部分組成;其中,10份圖形整體就叫作分母,每一份或者幾份標數字的圖形叫作分子;從這個演示圖形中可以看出,分數的本質就是分子數量占分母數量的比例。通過數形結合,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圖形之間的關系,關聯教材知識點內容,建立圖形化思維,主動思考概念的本質,能夠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
有助于培養數學思維
小學數學學習不僅需要掌握數字計算技能,還需要具備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思維能力是指能夠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把實際問題轉變為數學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說,根據已知問題信息,建立對應的數學知識模型,運用相關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多與學生互動,多提出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以植樹節班級組織學生去植樹的應用題為例:某個班參加種植樹木的人數占班里總人數的3/4,還有5名學生負責給栽好的樹木澆水,班級一共有多少名學生?這道題貼近現實生活,那么如何應用數學思維解答這道題呢?題中有分數的概念,還有數字的已知條件,把這兩者建立數學聯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們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把班里總人數分為4份,讓學生根據題干條件進行份數劃分,相信學生會在圖形劃分中發現兩組數值之間的規律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說,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引入數形結合思想,能夠把看似復雜的問題,通過圖形化分析,變得直觀簡單,學生容易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和切入點。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練習,學生們會慢慢掌握數形結合的思維方式,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效果。
有助于培養空間想象力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對學生的空間觀念提出了教學要求,要求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小學數學教材中涉及圖形認知、多邊形、圖形位置變換等幾何知識,這就要求學生能夠理解這些基本知識,以及具備數形之間變換的空間想象能力。根據數字信息建立空間圖像模型,是數形轉換的關鍵。例如,蘇教版小學五年級“負數的認識”一節,學生對負數的概念可能還是停留在教材中的示例中——溫度有正負、高度有正負等,對負數的含義及應用沒有歸納總結形成統一的認知。對此,教師可以先畫一條X方向的數軸,在數軸上標上數字分別是-5、-4、-3、-2、-1、0、1、2、3、4、5;在這個圖中要注意數字0的重要意義,有0作為分界點才會有正負數值的出現;接著要明確0到5是逐步增大的,0到-5是逐步減小的。通過這種把數轉換成圖的方式,實現了數形的轉換和結合,鍛煉了圖形空間想象能力,理解和掌握了負數的應用方法。
結束語
小學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啟蒙課程。教師在講解數學概念時,使用數形結合的方式,能夠把教材中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有利于學生更容易、更準確地理解和記憶教材內容。采用數形結合思想,是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和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有效教學方式。綜上所述,引入數形結合的教學方式是符合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特點的,能夠開拓學生數學學習思路,增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這樣,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見數思形,用數形結合的方式來分析思考問題。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不斷地探索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海洋中不斷地進步,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鐘芯.分析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作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9):84.
[2]胡香敏.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的實踐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2):180.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能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