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摘要:新形勢下,如何有效做好群眾美術文化工作,滿足群眾精神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已成為文化館的一項重要任務。文化館依據高素質的師資隊伍、良好的硬件設施,對群眾進行有針對性的特色美術輔導,可以促進群眾美術水平的提高,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理想與價值。
關鍵詞:文化館;群眾;師資隊伍;品牌;宣傳
近幾年,美術學習范圍、內容日漸擴大,到文化館學習美術的群眾人數也不斷增加,但文化館受限于師資力量不足、培訓內容單一,已無法滿足群眾對新形式下美術學習的需要,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改進。下面,結合自身的工作實踐,就如何有效開展群眾美術輔導工作談幾點看法。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美術教師團隊
實踐證明,文化館師資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文化館的發展水平,所以必須重視文化館的美術師資隊伍建設。一是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美術教師綜合考核機制,組建考核領導小組。館內專職、兼職美術教師全部實行聘任制,對于考核不合格的美術教師,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進行處理,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二是建立優秀美術教師招聘補充機制。根據本館師資情況和群眾美術培訓實際需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美術教師。同時,注重吸收社會美術師資力量,可定期邀請民間美術名家、學校美術名師來館開展公益美術講課。三是加大本館在職美術輔導教師的業務培訓力度。采取“走出去,請進來”來的方式,定期輪流派本館美術教師去名校或培訓機構參加美術知識與技能進修學習、考察與交流經驗,定期邀請國內外美術名家來館開展講座、舉辦美術展。
二、創設良好環境,合理配置美術配套設施
充分利用館內長廊、綠地、櫥窗、教室等場地打造別具一格的亮點文化,營造豐富多彩的美術文化。比如在櫥窗中展示的優秀老師、學員自己創作的美術作品不僅能給群眾帶來一種賞心悅目的良好感受,更能給他們帶來一種精神上的激勵、奮進的動力,激發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在打造館內外部文化環境的同時,也要重視文化館美術設施建設,比如美術教室的照明設備、溫度濕度、畫板、畫架、畫凳配置需要達到標準外,還應配備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學員美術作品展室、專供群眾免費使用的美術工作室和書畫室。
三、拓寬美術培訓的內容,打造文化館獨特的品牌
1.拓寬美術培訓內容。文化館的美術輔導是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開設的適合不同群眾精神需求的美術學習內容。其目的是更好地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適合當下社會對多元化人才的需要,促進群眾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及群眾綜合素養的提升。培訓內容不受中小學美術教材的限制,可以根據群眾的興趣開展素描培訓、水墨畫培訓、剪紙培訓,尤其可以結合群眾的興趣、社會需求、本館師資及本地資源的優勢注重開展民間美術藝術培訓。
2.教學上創特色。文化館學習美術,不能走學校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美術教學模式的老路,因為那樣會嚴重固化群眾思維,降低群眾學習美術的興趣。為此,在教學的方式上,文化館教師要把自己的角色變成群眾的引導者,學員的“好朋友”,為群眾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積極鼓勵學員經過主動探索思考、動手操作、觀察等多個方式,在“玩中學,在學中樂”中完成預期學習任務。文化館的管理者、老師要用熱心、真心對待每一名來館學習的群眾,讓群眾在這里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當然,文化館要想充分發揮職能、吸引更多的人主動來館學習,就必須辦出自己的特色,擴大培植文化館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與本土文化相結合,開設具有“鄉土氣息”的美術課,形成獨有的教學品牌。
3.搭建交流和展示平臺。要想真正辦好文化館,就不能“閉門造車”,必須打開交流之門,讓優秀的傳統藝術文化在交流與展示中得以互鑒、繼承和發展。文化館要組建美術藝術團隊和美術志愿者交流團隊,帶領群眾走出去開展美術學習交流,積極參與國家、省、市、縣的舉辦的各級各類書畫大賽、美術大賽及美術作品展示會交流會等活動。積極邀請美術名家來館指導工作或舉辦講座培訓。這樣在相互交流和學習中,不僅可以做大、做強文化館美術文化的品牌,拓寬了群眾的眼界,提升了他們的綜合素養。
四、加大文化館美術宣傳,重視群眾對美術文化的訴求
文化館作為公益美術的培訓基地,作為政府設立的精神文明建設機構,要更好地發揮其職能作用,就需要加大宣傳的力度。通過多種方式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文化館的服務宗旨,讓更多的群眾積極主動來館學習,并學有所獲。一是借助新聞媒體對文化館的藝術品牌進行宣傳,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二是走到群眾中去進行宣傳。組織文化館人員和志愿者入戶,宣傳免費培訓美術的益處,并發放調研問卷。在向群眾宣傳文化館的職能、硬件設施及特色品牌培訓內容的同時,及時通過問卷反饋群眾對文化的需求,對文化館的發展及學習內容的建議,進行優化整改,制定適合群眾的學習內容。三是定期開展美術作品展示活動,邀請群眾來館參觀交流,增強他們對文化館文化品牌的全面解程度,提升他們主動參與率。四是定期舉辦送文化下鄉活動。以各種節日為契機,為群眾送去接“地氣”的藝術演出活動。在活動中,不僅展示優秀的藝術成果,更要與群眾形成互動,邀請群眾現場參加剪紙、插畫、編織等活動,并現場簡單教授制作技藝。通過系列宣傳、展示活動,讓優秀文化藝術走近群眾心中,并積極主動參與其中。
總之,文化館承載著免費對群眾開展美術培訓使命和責任,創建良好的美術學習環境,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美術師資隊伍,廣泛聽取各種層次人員的建議,對于滿足群眾多樣化的精神需求,有效提升他們美術素養,陶冶他們的情操有重要意義。利用文化館高效開展群眾美術輔導培訓工作,不斷提升群眾素養,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文化館人不懈努力探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田愛民.如何發揮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 (18):196.
[2]王菲.文化館美術工作與群眾美術輔導探究[J].戲劇之家,2019 (21):22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