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群眾文化音樂創作中的問題,隨后介紹了群眾文化藝術音樂的創作思路,包括深入群眾調研、注重音樂的合理滲透、組織多樣音樂文化活動、提供科學專業指導,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群眾文化;藝術;音樂創作
引言:
隨著我國生活質量的提升,群眾文化藝術音樂創作也得到了廣泛認同。音樂創作也是群眾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合理展開相關音樂創作工作,能夠幫助新時期的年輕人減輕生活壓力,放松身心,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為此應該對群眾文化藝術音樂創作進行深入研究,提高音樂創作質量。
一、群眾文化音樂創作中的問題
在群眾文化持續發展的背景下,社會群眾對于音樂文化藝術的追求也更加強烈,同時在創作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內容豐富、風格多樣的作品。但如果從群眾音樂創作的綜合質量分析,其中也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種問題:第一是群眾音樂審美呈現出一種多元發展形式。而群眾文化指導也經常出現眾口難調的問題。比如因為群眾社會地位、文化、職業、興趣、年齡等方面的差異,部分人喜歡一些較強節奏感的音樂,而部分人則較為喜歡輕柔舒緩類型的音樂。部分人傾向于傳統戲曲,而部分人喜歡西方的RAP和布魯斯,巨大的審美差異,不但進一步擴展了群眾音樂創作渠道,同時也提高了整體音樂創作難度。
第二是群眾文化藝術素養也存在較大的差距,并在音樂創作中突顯出來。部分人將音樂創作當成一種感性行為,在靈感出現后,所有人都能夠創作音樂,但其實音樂創作屬于一種理性工作,其對于創作者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要求,但從當下實際發展狀況分析,大部分在創作群眾音樂的過程中,普遍缺少充足的文化積累,對于時代發展潮流了解度不足,擴大了群眾音樂創作代溝,阻礙了各個群體之間的音樂交流。第三是缺少專業化音樂指導,當下群眾音樂創作主要是隨意創作形式,屬于一種自發行為,缺少專業培養和教育,沒有高素質隊伍支持,而業余音樂人員和專業音樂人之間沒有適合的溝通渠道,甚至部分還存在嚴重的誤解與偏見。同時群眾音樂創作過程中還存在形式單一的問題,比如隨著廣場舞的發展,部分擁有較強節奏感的口水歌逐漸成為主要創作趨勢,降低音樂審美。
二、群眾文化音樂的創作思路
(一)深入群眾調研
想要進一步提高群眾音樂創作質量,便需要對群眾進行深入調研,充分掌握和了解不同群眾對于音樂文化的各種需求,制定科學完善的群眾文化藝術工作計劃。群眾文化工作中,相關負責部門需要結合群眾在新形勢下的多元發展方向,合理設計調查問卷,對群眾進行全面采訪和調查,了解社會群眾對于音樂文化的不同需求,群眾對于音樂創作的了解程度,群眾對于音樂創作的參與熱情,并將采集上來的各種調查數據生成完善的統計數據。在數據基礎上準確判斷群眾文化藝術音樂創作質量。掌握群眾音樂創作中的發展困境,協調其他部門實施文化指導,積極吸引廣大群眾主動參與到整個音樂活動當中,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音樂熏陶,提升自身的音樂創作素養,提升整體音樂質量[1]。
(二)注重合理滲透
重視群眾音樂相關文化滲透,對大眾的音樂審美進行合理指導,提升社會大眾的音樂品味。群眾文化工作中,需要相關部門大眾審美進行科學引導。帶領社會群眾欣賞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不但要讓群眾懂得欣賞高雅的陽春白雪,同時還應該理解通俗的下里巴人。比如在組織各種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過程中,適當增加一些富含深厚藝術氣息的古典音樂作品,并將社會范圍內廣泛流傳的流行音樂融入到活動中,使社會群眾在直接接觸不同類型音樂的基礎上,實現對于情感的熏陶和塑造,充分體會到充滿差異性的藝術美感,提升社會群眾的整體音樂品味。
重視不同音樂文化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創造出開放性的群眾文化藝術音樂環境,幫助群眾音樂進一步擴展創作空間。在新時期發展背景下,群眾音樂創作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發展特征。為此需要相關管理部門能夠針對群眾的喜好特征進行深入調研,科學引導多元音樂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比如西方音樂、東方音樂、民族音樂、流行音樂、現代音樂和古典音樂等,準確劃分音樂的所屬類型,從而滿足不同群體多元化的音樂取向,為創作群眾音樂提供充足養分。
(三)組織多樣音樂文化活動
通過開展形式豐富的群眾音樂文化藝術活動,將群眾對音樂創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激發出來。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群眾文化也越加蓬勃發展,而音樂文化藝術活動也成為多種類型音樂、不同創造群體之間進行順暢溝通的重要渠道。針對音樂創作實施指導發展中,應該在相關部門組織下,積極開展多種形式音樂活動。比如表演革命歌舞、群眾唱歌和組織紅歌會等活動,為青年一代和老一輩之間進行音樂交流建立溝通橋梁,徹底打破青年一代和老一輩之間的隔閡,并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到整個紅歌創作過程當中,通過音樂來創作時代發展主旋律。
(四)提供專業指導
想要促進群眾文化藝術音樂創作的繁榮發展,應該積極打破業余和專業之間的隔閡,加強雙方的協調溝通,構建群眾文化藝術音樂創作的專業隊伍。創造出更多的群眾音樂創作活動,提供群眾音樂創作的專業性,為社會群眾提供系統、專業的音樂指導,消除業余團隊和專業團隊之間的文化隔閡。因為音樂是相通的,群眾音樂創作過程中,需要負責部門為業余音樂創作和專業音樂創作之間搭建良好的溝通平臺,使群眾文化藝術音樂創作能夠煥發全新活力,盡快建立起群眾音樂創作的隊伍,為群眾音樂的推陳出新,繁榮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2]。
結語:
綜上所述,想要進一步做好新時期的群眾音樂創作工作,便應該立足于群眾角度,結合大眾對于音樂的各方面需求,創作出富有吸引力的大眾音樂,滿足人們對于音樂的不同喜好,實現為群眾服務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朱明.從贛劇《牡丹亭》音樂創作談藝術貼近群眾和貼近時代[J].西部皮革,2019,41 (19):129-130.
[2]曾遂今,於駿潔.緊貼時代脈搏? 面向群眾需求——《江蘇音樂》期刊第一出版階段的欄目分類研究[J].當代音樂,2018 (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