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沈陽市智慧交通系統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敘述,分析了智慧交通系統與智能交通系統的區別及沈陽智慧交通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關鍵詞:沈陽;公共交通;智慧交通
《沈陽市智慧城市總體規劃(2016-2020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通過智慧城市建設,集成落實各項國家信息化政策,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提升城市的凝聚力、輻射力、帶動力,打造國內發展創新型智慧城市樣板,智慧城市建設綜合實效進入國家智慧城市評價指標排名前10名,爭取獲取國家智慧城市相關試點示范稱號,推動沈陽市由東北地區區域中心城市向國際化中心城市邁進。如何促進區域整體協同發展,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推進交通信息化建設,跨地區協同指揮,實現互聯互通、優化出行結構、實現交通數據信息共享,提高出行信息服務水平,提高應急聯動協調能力,構建統一的交通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平臺成為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
智能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簡稱ITS)是指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衛星導航與定位技術、電子控制技術以及計算機處理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于整個交通運輸管理體系,而建立起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 的綜合運輸和管理系統。智能交通被定義為一個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系統。它的突出特點是以信息的收集、處理、發布、交換、分析、利用為主線,為交通參與者提供多樣性的服務。智能交通系統簡單的說就是利用先進的電子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和控制技術對傳統的交通運輸系統進行改進,從而提高交通運輸的效能。智慧交通則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礎上,融入人的智慧,融合了先進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傳感技術、計算器技術和系統綜合技術,通過將人、車、路、環境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在較大區域內達到有序的高效運輸,能源充分利用,環境改善和交通安全性提高的目的。智慧交通的核心在“智慧”,即給交通安裝大腦,使之能夠及時看到、聽到、聞到有關信息,并及時作出反應,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交通擁堵、資源浪費、安全事故頻發、難于實時控制事態等難題,使城市交通發展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隨著技術的發展,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等高新技術融于交通領域,使智慧交通的實現成為可能。
近十幾年來交通信息化發展迅速,已建立了大量實用的專項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和政府部門的辦公業務系統,這些系統為行業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基礎,但是,由于受當時認知、技術水平、部門分割所限,大多數系統在建設時僅僅是為滿足自身業務管理需要而解決某些局部的應用,從業務應用和數據關聯上缺總體規劃和設計協調,硬件平臺、技術標準、數據采集手段各異,存在數據異構、重復采集、共享困難、統計口徑不一等問題,造成網絡背景下分散獨立的“信息孤島”,使得各個部門、單位之間形成了一條條“數字鴻溝”,大量數據得不到充分利用,無法滿足綜合業務管理、公眾信息服務和政府決策數據支持的需要。因此,研究和建設跨部門、跨業務的集數據采集、處理、共享交換和綜合利用多種功能為一體的交通數據中心已成為當前交通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數據挖掘、利用率低,沒有統一數據格式規范和標準,共享兼容性差。
(1)缺乏決策支持能力
現有數據遠不能滿足交通規劃設計、交通需求管理等需求,交通運行分析指標體系未建立,尤其在重大突發事件、節假日交通流量的疏散等需要應急指揮與協調聯動的情況下,沒有綜合綜合交通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平臺,無法為決策者提供決策支持。
(2)信息服務能力差
建立統一信息服務標準,提供全覆蓋動態出行信息服務。對各自業務領域的專注導致信息服務內容不夠豐富,缺乏交互信息。通過綜合交通公眾信息服務平臺,可以匯集綜合交通數據,面向公眾,利用出行門戶網站、手機APP、交通廣播、道路誘導屏等多渠道,發布道路交通、市內公共交通、省際客運等全方位的交通出行信息,為出行者提供全面、準確、及時地信息服務,提高公眾出行效率。
(3)各交通部門協調聯動性差
目前,城市各指揮中心之間仍然是簡單的設備組合,實質性的相互集成與信息共享實現程度低,影響了整體效益的發揮。在重大活動期間,只能依靠成立臨時的交通保障機構來應對缺乏綜合運輸保障協調指揮機構的現狀。由于缺乏常態化的綜合交通中心、人員和信息化支撐系統,無法實時掌握綜合交通運行狀況和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高效協調指揮;無法實現及時預警和高效處理。
智慧交通發展的關鍵是資源共享、業務協同。應結合市局信息資源整合的契機,要從頂層設計入手,構建體系完善、架構合理的智慧交通體系架構。在保持系統開放性和兼容性、滿足不同業務需求的同時,強化資源整合,按照統一平臺、統一標準、信息共享的原則統籌建設,消除信息孤島。同時還應加強對信息化工作的組織和協調,構建行之有效、運轉順暢的內部協調機制,構建各單位、各部門相互配合,凝聚發展合力,共同、促進交通運輸信息化發展的良好機制。
參考文獻:
[1]常春光,石秋紅.城市智慧交通發展對策研究[J].遼寧經濟,2019 (4):20-21.
[2]田龍飛,李文云.基于物聯網的智慧交通系統建設的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9 (7):16-17.
備注:2019年沈陽市高校雙服務重點項目:智慧交通背景下沈陽市公共交通系統建設問題及其解決途徑研究
作者簡介:金艷秋(1983—)女,遼寧凌源人,滿族,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