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的多次講話中強調立德樹人,可謂把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推至極高的政治地位,對青少年德育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途徑。
青少年學生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是可塑性極強的一代。青少年從小養成的道德品質決定了其一生的發展,一代代青少年的道德品質決定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少年德育工作,把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和國家的發展緊緊聯系起來,習近平新時代德育思想應運而生,已彰顯出其應有的育人價值。
一、習近平新時代德育思想的主要內涵
習近平新時代德育思想,是以中國夢為總目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內容、優秀傳統文化為重要延伸、生態文明教育為創新之舉的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行動指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中國夢是新時代德育思想的總目標
中國夢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體中華兒女提出的奮斗目標,也是新時代青少年德育工作的總目標,為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描繪了宏偉藍圖,為新時代立德樹人增添了新內涵。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深刻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是我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論述的中國夢與青年人的理想信念之間的契合點,也正是黨的德育工作對于青少年的要求。“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人民的夢、世界的夢,它將國家、民族、個人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將中國與世界緊密地聯在一起,它對凝聚起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一定要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并為之奮斗。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德育思想的核心內容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也是習近平新時代德育思想的內核。培育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根本問題,對于青少年德育工作來講,就是要把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愛國精神、創新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納入德育內容,最終使廣大青少年內化于心、外化于行。2014年8月11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這就深刻闡述了青少年價值取向的重要作用,而在新時代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準的行為遵循,青少年的道德素質是從小養成的,而且青少年的成長大多時期在學校,因此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德育全過程尤為重要,正如現如今各學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活動,不僅要將其落實到墻面上,更要將其內化于學生心中,最終外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
(三)優秀傳統文化是新時代德育思想的重要延伸
德育思想是從古至今一直都有的,習近平新時代德育思想是對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歷代共產黨領導人德育思想的繼承和創新。中國古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君之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無信不立”等一系列催人上進的傳統道德觀念為我們指明了青少年德育的方向。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因此新時代德育思想是以優秀傳統文化為立足點的,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立德樹人之“德”,就包括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立德樹人就是要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從而與新時代的特點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夯實德育思想根基,豐富德育思想內涵、創新德育工作方法。現如今,各學校所倡導的“傳統文化進校園”,正是對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也是對于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有力舉措。
(四)生態文明教育是新時代德育思想的創新之舉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于生態環境與社會發展關系的精準表述。我們國家某些地區原來不重視環境保護問題,導致了生態失衡,造成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更加追求的是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因此,新時代的青少年接受到環境保護的思想十分必要,增強青少年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文明理念就是在提高他們的道德品質,這樣的生態文明教育理念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二、新時代青少年德育途徑探析
(一)社會層面
1.加強輿論宣傳
青少年是處在新時代社會大環境之中的人,社會上的輿論、言論、宣傳標語、廣告對青少年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因此,在社會中加強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傳統文化、生態文明、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宣傳對青少年德育影響十分重要。筆者認為,應繼續加強在城市、社區、農村顯眼位置設置中國夢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標語;在公交車、中心廣場等公共區域的LED顯示屏上進行宣傳教育等等。
2.管控好網絡環境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科技的更快發展進步,網絡已經成為青少年滿足自我發展需要的主要渠道。但是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網絡上的正面的、積極的、正能量的信息可以給青少年起到正確的引導,反之負面的、消極的、負能量的信息就可以使青少年陷入迷茫之中,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從國家社會層面,可以利用網絡對青少年進行積極的道德教育,同時更重要的是要管控好網絡上消極負面的信息給青少年思想的誤導。
3.加強青少年德育制度建設
制度是保證一項工作順利運行的前提。而新時代下我國在青少年德育方面的制度還很不完善,青少年的德育只靠學校教育去完成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德育本身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隱性而非顯性的,因此更需要制度甚至法治去保證其實施。《中小學德育指南》為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支撐,但是還是比較籠統,在實踐操作層面的指導性有待我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細化完善。
(二)學校層面
1.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
課堂是對青少年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是青少年德育的主渠道。尤其是思政課、班會課、道德法治課等德育課堂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最直接的陣地。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思政課建設做出了重要指示,就是為了提高思政課的育人地位、強化思政課的育人效果、突出思政課的育人優勢。作為新時代教師,尤其是思政教師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在課前充分挖掘課堂內容所蘊含的德育資源,營造對學生具有吸引力的德育課堂環境,充分發揮課堂德育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
2.加強校園、班級文化建設
校園、班級的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其中物質環境對青少年道德養成具有直接刺激作用,精神文明氛圍對青少年道德養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筆者認為作為新時代的校園、班級物質文化建設,首先要做到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傳統文化等相關宣傳標語在校園顯眼位置得到展示;其次做到榜樣示范育人,或宣傳我們無法接觸到的新時代先進榜樣,或讓身邊的榜樣現身說法;最后還要做到班級的物質文化建設要和校園的物質文化建設相協調。筆者認為作為新時代的校園、班級精神文明建設,要從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中挖掘與學校實際相結合的元素,從而提煉出學校的辦學理念、校風、校訓、教風、學風、班級班風等精神層面的價值追求,從而讓這些價值追求在學校蔚然成風。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這無疑是總書記對新時代教師的作用進行了新的定位。青少年學生在學校的德育任務主要靠教師完成,那么作為新時代廣大教師應具有如下素質:“高尚的思想品德修養、廣博的知識經驗、現代化的教育能力、健康的身心、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每個學校教師的各方面素質都參差不齊,那么就需要學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道德引領、培訓學習、師德師風建設等方式補齊短板,適應新時代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做好學生的“四個引路人”。
在新時代,尤其是加強思政(品德、道德與法制)教師隊伍建設。2019年9月18日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的通知,無疑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德育思想的頂層設計,此《意見》必將落地生根,厚植于各個學校。
4.加強活動育人實效
學校舉辦的各種形式的校內外活動,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我們要深挖這些資源,把它們作為新時代青少年德育的重要內容,從而增強活動育人的實效性。這些活動包括傳統節日紀念活動,例如學校舉辦的清明節系列活動,我們要在活動中提煉出清明節所蘊含的祭奠祖先、銘記歷史、學會感恩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教育,否則活動雖然舉辦了,只是流于了形式;還包括學校日常行為活動,例如升國旗活動,我們要教育學生為什么升國旗、升國旗所蘊含的意義等等,只要把這些德育資源從所開展的活動中提煉出來,并對學生教育之,這樣活動才能起到真正的育人作用。
(三)家庭層面
1.提高家長道德素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通過日常言行舉止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家長的道德品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孩子的道德品質。因此,作為新時代家長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樹立正確的“三觀”,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做好孩子的終身老師。
2.創設良好家庭育人氛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和睦相處、孝親敬老、鄰里團結、具有書香氣息的家庭氛圍對孩子道德品質的養成具有促進作用。在新時代,仍然有不少農村青少年學生屬于“處境不利兒童”,包括留守兒童、流動兒童、貧困兒童、父母離異兒童,這些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圍,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品質的養成。那么,在新時代我們應繼續做好脫貧攻堅工作,使這些“處境不利兒童”家庭早日脫貧,從而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3.倡導民主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如今,有的家長對于孩子成長成才心切,采取了不當的家庭教育方法,結果適得其反,造成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有的家長過于溺愛孩子,使他們沒有經受困難和挫折的考驗,缺乏自立自強能力。這都是不科學、不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不利于青少年的道德品質養成。
4.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德育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青少年學生就是在生活的情境中成長起來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包含著大教育、大德育,反過來教育也是教學生怎么樣去生活。因此,在家庭教育中,要把德育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滲透德育,實現二者完美結合。
(四)青少年個人層面
1.樹立遠大理想
“新時代中國青年要樹立遠大理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六點希望,第一點就是樹立遠大理想。理想,是青少年成長的燈塔,是風向標,是指南針。廣大青少年要把個人的理想與祖國的需要結合起來,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祖國的發展結合起來。
2.修養高尚的大德和良好的私德
新時代廣大青少年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大德。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踏踏實實修好私德,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
3.加強自我教育與提高
青少年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也有了自律、自省、自我改錯、自我完善與提高的能力。當他們接觸到身邊好的人和事時,他們就會和自己產生對比心理,從而找到自己身上需要改進的地方,找到自己身上的發光點,從而向他們看齊。這就要求廣大青少年要在成長的過程中增強自律、自省、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能力,從而達到一種道德自我教育自我綜合素質的提高。這個綜合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品德素質等。
(五)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青少年德育內容龐雜、德育方式多樣、德育途徑不一,僅靠學校或者其它單方面的力量是很難實現的。只有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等多位一體青少年德育體系,只有各部門、各方面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發力,新時代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才能取得實效。
習近平新時代德育思想伴隨著偉大的新時代應運而生,偉大時代呼喚偉大思想,偉大思想推動偉大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德育思想指導下,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必將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楊 濤:寶雞文理學院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