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泉宏


摘 要:在現今WTO談判受阻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RTAs為各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提供了一個新平臺,它對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RTAs也對WTO的現有規則和經濟秩序產生了一定沖擊,加劇了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文章從RTAs的現狀出發,對RTAs與WTO關系進行簡要探討,并在此基礎上為兩者的平衡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RTAs;WTO;關系;發展
一、RTAs的現狀綜述
(一)RTAs的概念與類型
按照WTO的定義,RTAs是指區域間簽訂優惠性貿易協議,使得區域內部進行貿易相比較與區域外經濟實體間而言,自由化程度更高、優惠幅度更大、涉及的政策范圍更廣,RTAs是WTO多邊貿易體制的“最惠國待遇的例外”。
2007年,WTO將RTAs劃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部分貿易協定(PSA)、自由貿易協定(FTA)、關稅同盟(CU)、經濟一體化協定(EIA),這四者的自由化程度依次遞減而統一化程度依次遞增。關于四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通過下面的圖表加以展現。
(二)RTAs的發展現狀
據WTO官網統計,截止到2020年3月3日,向GATT/WTO通知備案的RTAs總計484個,生效的有304個。在通知備案的協定中有265個是基于GATT第24條締結,有58個基于授權條款締結,有161個基于GATS第5條締結。
通過RTAs生效時間統計表(見下圖),我們可以把RTAs的發展歷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萌芽階段、成長階段、深化階段。1990年之前屬于萌芽階段,這一時期RTAs的簽訂數量少,增長速度慢,且其功能以貨物貿易為主。1990年到2005年屬于成長階段,這一時期RTAs的簽訂數量急劇上升,增長速度快,且涉及的領域更加廣泛,包括貨物、服務、投資等。2005年之后至今屬于深化階段,這一時期的RTAs的簽訂數量穩步提升,增長速度平穩,跨區域發展逐漸成為潮流,且涉及的領域除上述之外還深入到競爭政策、知識產權、環境保護、勞工標準等方面。
通過上述數據可知,RTAs的迅速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世界潮流,尤其是在WTO多邊貿易體制談判受阻、停滯不前以及世界各國經濟愈發相互依賴融合的背景下,RTAs成為當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謀出路的優質選擇。而WTO作為加強區域交流、促進貿易增長的基石,在其成立的25周年內對促進世界經濟平穩運行起到了重要作用,但RTAs的蓬勃發展對WTO現行部分規則提出了挑戰,對WTO下的經濟秩序造成了破壞。因此,對RTAs與WTO進行對比分析、探求兩者的關系進而尋求兩者之間的最佳發展方向,是當務之急。
二、RTAs與WTO的對立統一
(一)文獻綜述
RTAs與WTO的關系一直是我國學者研究的熱點領域之一,也出現了一些有影響力的觀點。例如,劉昌黎教授認為:區域貿易協定是WTO多邊貿易體制的一個必經階段,經濟實體之間的經濟關系是國際關系的基礎,雙邊、區域是多邊的前提,指出這是從區域、雙邊自由貿易到多邊和全球貿易的發展規律;劉光溪學者在所著《互補性競爭論一區域集團與多邊貿易體制》有關二者關系的研究中提出了“互補性競爭”的觀點,認為應承認區域貿易協定的合法地位以及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的積極作用,區域貿易協定是能夠在WTO多邊貿易體制的框架下為經濟的自由化起到促進效果;徐海寧教授認為:多邊貿易體制正在走入“囚徒的困境”,兩者之間的關系是非合作博弈,RTAs的蓬勃發展和WTO多邊貿易體制的屢屢受挫,使得多邊貿易體制逐漸在被邊緣化,在穩定性及實踐中的可行性方面,RTAs也優于多邊貿易體制。
(二)RTAs與WTO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我認為RTAs與WTO之間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詳細分析如下:
(1)RTAs與WTO的統一關系
①RTAs為WTO提供先行經驗。相較于WTO,RTAs參與成員少、發展差異小、共同利益訴求多,因此部分在WTO中難以達成一致的政策卻可以在RTAs中較快達成共識,如前面所述的競爭政策、環境保護、勞工標準等。而這些率先在RTAs中實行的政策為WTO提供了重要參考,為其規則的豐富和完善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現實經驗。例如,歐盟的債務危機對WTO有鮮明的警示作用,提醒其應對成員國加強監管,監督相關政策的落實履行。
②RTAs促進WTO目標宗旨的達成。GATT第24條及其《諒解》、授權性條款、GATS第5條允許其成員國在不增加對區域外成員貿易壁壘的前提下,在區域內提供更為優惠的待遇。這是對于區域內各國貿易增長和經濟發展的紅利,在這里從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雙贏這一角度來談,對發達國家而言,它可以利用自身經濟實力的優勢主導RTAs的成立與談判,確立自己的優勢地位;對發展中國家而言,它可以獲得進入發達國家市場的準入券,接受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并引進、學習其先進經驗。
③RTAs增強區域內國家的溝通交流。RTAs的足跡已經遍布全球,其顯著的成果也會激勵更多國家加入到區域跨度更廣、談判內容更深的RTAs中去,例如EU、東盟10+3、NAFTA等,它們極大地推動了不同類型、不同發展程度國家的交流與協作,為原本交際甚少的兩國或多國提供了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平臺,共同向前推動經貿合作。
(2)RTAs與WTO的對立關系
①RTAs與WTO最惠國待遇原則的沖突。最惠國待遇原則是WTO項下最重要的原則,它的確立促使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更加自由、生產要素流動更為順暢、資源配置更加優化。但RTAs卻明顯違背了該原則。它雖然形式上并未違反GATT第24條的要求,但卻為域外國家進入域內國家的市場設置了嚴重阻礙,即產生了貿易轉移的效應。例如,20世紀90年代,我國在北美市場的紡織業市場份額占據首位,但NAFTA實施后,墨西哥憑借著區域內的關稅優惠取代了我國地位,這是對我國紡織業的一個嚴重打擊。
②RTAs與非發達國家待遇的沖突。擁有由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授予的“發展中國家的保護傘”之名的WTO的確在服務貿易、農產品貿易、知識產權、國際投資等領域給予了發展中國家諸多優惠,包括可以承擔較低水平的義務、進行較長的過渡期安排、享有發達國家盡可能多的市場份額等。但RTAs的出現給了發達國家一個正大光明逃避履行上述義務的借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間的實力差距迫使發展中國家在RTAs中作出一定的讓步和妥協,屈服于發達國家利用RTAs實現自身意志的現狀,這使得南北差距于隱形之中進一步加大。
③RTAs與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沖突。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RTAs和WTO都是對成員國有約束力的國際條約,效力位階相同。因兩者無先后適用之分,所以擁有RTAs和WTO雙重身份的成員國在發生爭議時便會產生管轄權沖突的問題。這既為成員國根據利益需求選擇爭端解決方式以逃避法律責任提供捷徑,有時也會對WTO規則的權威性產生沖擊。例如,在巴西限制進口翻新輪胎案中,當上訴機構認為巴西的輪胎禁令符合GATT第20條(b)的一般例外規定,屬于為保護人類、動物、植物生命或健康所必需采取的措施,但巴西援引MERCOSUR法院裁決而豁免對MERCOSUR國家進口限制的行為構成了GATT第20條前言的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視。
三、RTAs與WTO應協調發展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盡管RTAs相比于WTO有諸多優勢,在實踐中也產生了積極效果;但其也有不可彌補的缺陷,需要WTO體制予以彌補。因此,我認為,放棄WTO而單純追逐RTAs的局部利益是不可取的,同時為維護WTO體制的完整性而強制排除RTAs也是不現實的,因此在兩者之間尋求平衡、促進其協調發展是最佳路徑。
(一)以WTO體制為基礎,發揮RTAs的補充作用
通過上面第二部分第2點的論述可知,現階段的WTO談判難以在敏感問題上達成一致,但可以考慮在RTAs這個小范圍的談判桌上先達成一致,在為WTO磋商提供經驗的同時也可以通過各已達成一致目標的RTAs來進行進一步談判,從而提高WTO新協議達成的可實現性。例如,多哈回合的談判歷經十幾年之久卻仍無顯著收益,但在此期間RTAs處于蓬勃發展的狀態,WTO可以從已達成的RTAs協議中尋求到各方的共同利益,從最容易達成的意見入手,為新一輪談判熱身。
(二)加強各RTAs之間以及RTAs與WTO規則的協調性
首先,RTAs應在WTO框架下運作,以WTO宗旨為最高精神,尊重WTO的規則,始終秉持自由貿易和公平貿易的理念,在與WTO規則相沖突的地方積極與WTO方展開會談而主動避免或減少對WTO規則的沖擊。例如,在RTAs成員國選定將爭議提交區域爭端解決機構后,任一方對解決結果不滿,仍可以將該爭議提交WTO爭端解決機構。其次,應加強各RTAs之間的溝通交流,盡量避免“意大利面碗”效應的產生,對于各RTAs之間規則不同的地方應“求同存異”,最大可能地保持一致性。我認為,可以由發展程度相近、利益訴求相近而僅因地理位置相隔離的RTAs組成更大規模的新的RTAs,這既有利于更大的貿易經濟利益的實現,同時也會解決各RTAs規則不同的問題,最終可以通過增強集體話語權而促進多極世界的平衡發展。
(三)完善WTO對RTAs的審查機制
首先,應建立起統一的審查機制,明確規范審查過程中需采納的審議標準,將可能會發生的沖突以及矛盾遏制在源頭;同時應提高RTAs審議的效率和質量,贏得廣大成員國的信任,從側面推動WTO體制的發展。再者,加大RTAs成立后審查的力度,對已經進入實施階段的RTAs加強監管,避免與WTO規則發生偏離,阻止潛在的貿易壁壘的出現。
四、結語
如今,國家間和地區間的矛盾、沖突、動蕩層出不窮,為世界經濟的平穩運行蒙上了一層陰影,但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的主題,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依然是各國普遍追求的目標。期待各國可以認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客觀事實,并重新做回談判桌對WTO與RTAs的完善和發展進行協商,在WTO框架下,通過運用RTAs等多種手段,實現國家、地區、世界經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彬,李暢,楊勇.多邊化區域主義的新發展與中國的對策選擇[J].亞太經濟,2017(05):5-13,173.
[2] 劉彬.憲政的幻象:評WTO對區域貿易協定的“聯邦憲政化”構想[J].國際關系與國際法學刊,2016,6:246-269.
[3] 魏瑩.區域經貿協定對WTO體制的影響[D].甘肅政法學院,2015.
[4] 于瑩.多邊貿易體制與區域貿易協定的沖突與協調研究[D].鄭州大學,2012.
[5] 黃一靜.多邊貿易體制下區域貿易協定的發展[D].華東政法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