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元元
目前我國居民飲食結構、生活習慣明顯改變,生活壓力不斷增加,急性腦梗死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患者年輕化態勢明顯,發病后神經功能缺損嚴重,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預后質量不佳[1]。急性腦梗死病理基礎在于腦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斑塊,促進血栓形成,在疾病發展過程中血小板聚集和活化起到關鍵作用,因此臨床治療應重視抗血小板聚集,提倡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重視藥物聯合方案探究,有效抑制患者病情發展[2]。鑒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選定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樣本,探究不同給藥方案治療效果,旨在為患者病情控制與恢復提供有效指導,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8例。對照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62.53±4.21)歲;梗死部位:腦干14例,丘腦-基底節區12例,腦葉12例。試驗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51~76歲,平均年齡(62.87±4.44)歲;梗死部位:腦干13例,丘腦-基底節區12例,腦葉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惡性腫瘤、心源性腦卒中患者,全部患者神志清楚且無語言障礙。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規檢查,給予常規抗血小板聚集治療,使用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同時進行營養神經、抗氧自由基損傷、降壓、降脂、調節血糖治療,觀察患者病情,確保斑塊穩定;對照組在上述基礎上給予患者注射用奧扎格雷鈉(哈爾濱三聯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605)治療,取藥物80 mg,溶于250 ml的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2次/d;試驗組在上述基礎上聯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吉林四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448)治療,取藥物10 ml,溶于250 ml的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1次/d,兩組均持續給藥4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觀察臨床療效,判定標準[3]:顯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血小板計數恢復正常,神經功能缺損減分率>50%;有效:臨床癥狀改善,血小板計數降低,神經功能缺損減分率為30%~49%;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觀察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胃腸道不適、肝功能障礙、腎功能異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4.74%,高于對照組的78.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89%,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2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急性腦梗死臨床較為常見,患者伴有明顯神經功能缺損情況,且梗死程度越重則缺損情況越嚴重,具體發病機制與腦組織缺氧、血液粘度升高、自由基介導、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免疫活性異常升高等因素相關,發病后機體氧化應激狀態異常,免疫炎性反應調節機制失去平衡狀態,誘發全身炎性反應,影響腦組織正常功能,因此臨床治療應以促進神經功能缺損修復、改善腦組織功能為主[4-6]。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4.74%,高于對照組的78.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89%,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2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奧扎格雷鈉是血栓烷合成的酶抑制劑,具有擴張血管、提高腦血流量作用,促進患者腦循環、腦代謝改善,改善患者微循環狀態,促進腦組織功能修復,但單純給藥見效緩慢,且長期使用易出現耐藥情況,治療效果不理想[7-10]。丹參川芎嗪是一種中成藥,具有擴張冠狀動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作用,其組分為鹽酸川芎嗪和丹參素,鹽酸川芎嗪可增加冠脈流量,促使外周血管擴張,同時改善腦部循環,丹參素可提高纖溶酶活性,促使凝血時間延長,預防和對抗血栓形成,同時對血管平滑肌細胞中Ca2+內流進行抑制,同時促使鉀通道開放,輔助防止Ca2+內流作用,與奧扎格雷鈉聯合使用強化增加腦血流量作用,促進機體微循環更好地調整,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同時,正中發病機制,消除危險因素[11-13]。
綜上所述,在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中,丹參川芎嗪與奧扎格雷鈉聯合用藥方案較單純用藥臨床效果突出,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具有較好的安全性,值得在臨床工作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