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家志 王洪 郭萬興
隨著近年來各類活動增加,股骨遠端骨折的發生率也相應增多,嚴重者甚至出現粉碎性骨折,還可能導致關節損傷,嚴重的影響了固定的效果,不利于患者預后的恢復和康復訓練[1,2]。股骨遠端骨折患者固定方式比較多,主要包括LISS鋼板固定、MIPPO技術固定[3]。有效的固定方式不僅關系到應力的分散和遮擋,同時還可以利于骨痂形成,利于患者預后肢體功能的康復。資料顯示[4],骨折斷端早期穩定的固定,對于骨折斷端有一定程度的應力良性刺激,當骨折斷端進入愈合后期,又可以減少應力不良作用。骨折遠端骨折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保證骨折側肢體的長度和軸線,利于骨折斷端的血運恢復,促進旋轉功能恢復。作者通過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9年4月骨外科收治的股骨遠端骨折患者40例臨床資料,觀察MIPPO技術固定治療股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臨床治療進程,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廣東省陸豐市人民醫院外一科2015年4月~2019年4月骨外科收治的股骨遠端骨折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固定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19例)和觀察組(21例)。對照組中男10例,女9例;年齡42~74歲,平均年齡(62.7±11.6)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受傷者10例,重物打擊造成損傷者5例,高空墜落造成的損傷者4例;臨床分度情況:Ⅰ度6例,Ⅱ度7例,Ⅲ度6例;受傷至手術時間5 h~10 d,平均時間(3.5±2.2)d。觀察組中男11例,女10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62.0±11.1)歲;骨折原因:交通事故引起的受傷者7例,重物打擊造成損傷者5例,高空墜落造成的損傷者9例;臨床分度:Ⅰ度5例,Ⅱ度6例,Ⅲ度10例;受傷至手術時間6 h~13 d,平均時間(3.6±2.3)d。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在廣東省陸豐市人民醫院道德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兩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參與本項調查。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骨折屬于閉合型;②一側肢體骨折患者;③既往沒有外傷手術疾病史、膝關節相關疾病。排除標準:①不同種類的開放性骨折患者;②雙側肢體骨折患者;③骨折病情危重癥者、因病情特點需要長時間臥床患者;④因病情并發下肢畸形和下肢功能障礙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鎖定鋼板進行固定。一般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如果患者病情危重可以給予吸入性麻醉。患者采取平臥位,保持傷側的膝關節彎曲,自股骨下段前外方向向著髕骨方向做樹形切口,逐層將軟組織暴露,直到骨折的斷端,對手術術野充分性的暴露,并且牽拉髕骨向內側方向,對骨折端進行暴露。采用克氏針將股骨遠端骨折的骨塊進行固定,然后對接骨折斷端平面,通過C型臂X線機觀察斷端的復位狀態,對骨折斷端進行固定。將骨折斷端進行對接和固定,通過螺釘進行近端的固定,然后再對遠端進行固定。如果患者骨折呈現粉碎性,且骨折斷端缺損嚴重,可以通過自體骨或者是異體骨進行填充,然后再將損傷位置進行修復。
觀察組患者采用MIPPO技術固定治療。①合適的手術入路:根據遠端骨折位置進行手術入路的確認,如關節外骨折給予膝關節外側切開,向著近端側逐步延伸,沿著肌纖維逐步縱形切開髂脛束。②關節內的骨折:先切開髕骨旁前外側,暴露關節面,做好關節內的克氏針固定。③骨折復位:觀察關節內骨折特點,做好解剖復位,進行克氏針固定,如果關節內骨折情況比較嚴重,將空心拉力螺釘打入其中,做好股骨髁上骨折的復位,注意打入克氏針時不能影響鋼板的放置,保證膝關節屈曲30~60°,控制好股骨遠端后傾。根據股骨遠端的長度情況,在股外側肌和骨膜間跨越骨折端插入合適的LCP鋼板,達到理想復位后,將普通螺釘擰入到骨折兩端最近釘孔,對殘留移位骨折進行控制,進行臨時性固定。骨折近端采用體外的相同長度鋼板進行固定,鎖定螺釘經皮打入。對于粉碎性骨折并且缺損性較大患者,采用自體或者異體骨植骨,做好切口引流,逐步縫合。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 臨床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主要包括手術時間、出血量、切口長度、住院時間、愈合時間。
1.4.2 臨床療效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臨床療效判定標準[5]包括優、良、中、差。優:患者術后的膝關節可以完全性伸直,屈曲活動角度>120°,患側肢體沒有疼痛、畸形和縮短;良:患者術后的膝關節基本可以伸直,屈曲活動角度范圍90~120°,進行活動時稍有疼痛感,不會對生活造成影響,活動后有所緩解,患側肢體稍有縮短,距離<1 cm;中:患者術后的膝關節不能伸直,屈曲活動角度范圍60~90°,進行活動時有微弱疼痛感,需要給予藥物才可以鎮痛,對生活造成影響,患側肢體有縮短,距離1~2 cm;差:患者術后的膝關節不能伸直,屈曲活動角度范圍<60°,活動過程中有疼痛感,只有藥物才可以鎮痛,無法進行日常生活和工作。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出血量(158.4±27.9)ml少于對照組的(209.8±24.7)ml,切口長度(4.8±2.1)cm、住院時間(20.2±11.7)d、愈合時間(18.9±1.4)周均短于對照組的(6.9±2.8)cm、(28.4±10.2)d、(22.8±1.6)周,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優良率為95.2%,高于對照組的68.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股骨的下端比較粗大,向著兩側逐步的延伸,形成了股骨髁,在其遠端骨折多呈現粉碎性,并且伴有較為嚴重的軟組織損傷,增加了固定的難度[6,7]。股骨遠端骨折患者術后康復難度相對較大,預后功能易受到影響[8-11]。MIPPO技術固定充分,其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骨折斷端軟組織的血液循環,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創傷,同時其強調有效的固定措施,進而合理的進行擬生物學固定,符合生物學內固定(BO)理念的具體表現。
作者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9年4月骨外科收治的股骨遠端骨折患者40例的臨床資料,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鎖定鋼板進行固定,觀察組患者采用MIPPO技術固定治療。通過比較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出血量(158.4±27.9)ml少于對照組的(209.8±24.7)ml,切口長度(4.8±2.1)cm、住院時間(20.2±11.7)d、愈合時間(18.9±1.4)周均短于對照組的(6.9±2.8)cm、(28.4±10.2)d、(22.8±1.6)周,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優良率為95.2%,高于對照組的68.4%,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MIPPO技術固定采用的材料具有很多優勢,如用來固定的螺釘和鋼板鎖定之后,其成角的穩定性較好,減少了螺釘的意外性移動、滑脫,對于骨折面沒有過分的壓迫,且牢固性不是依賴于鋼板和骨折面的摩擦,自攻型螺釘不需要穿透對側的骨皮質,減少了不必要的損傷,遠端鎖定方式不同,可以有效的把持住更多的骨質,利于股骨遠端骨折塊較短的骨折類型。固定器經過皮下放置在肌肉下方,不需要對軟組織大面積的切開和剝離骨膜,降低了軟組織損傷和感染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MIPPO技術固定治療股骨遠端骨折,出血量少,恢復快,預后功能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