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蘭
盆底功能障礙是臨床常見的女性疾病,是指盆底組織慢性損傷的病理流程,其發病率較高,是由盆腔支持結構退化或損傷引起的,其中肛提肌能維持盆底解剖結構與功能,機體生理性雌孕激素發生變化對盆底筋膜組織的膠原代謝功能造成直接影響,膠原蛋白分解減少造成盆底肌組織韌性降低,抗壓能力減退,圍絕經期對盆底組織造成損傷形成該病癥,常見疾病類型為子宮脫垂、性功能障礙與壓力性尿失禁等,圍絕經期患者盆底支持組織負荷的能力增加,盆底肌肉被牽拉導致肌纖維發生損傷,若治療不及時則影響生活質量,因此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切實采取對癥治療措施很重要,促進盆底肌功能恢復,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具有時效性[1]。本文旨在分析盆底生物刺激儀聯合雌孕激素對圍絕經期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圍絕經期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2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10例。研究組患者年齡47~64歲,平均年齡(54.28±7.15)歲;其中子宮脫垂3例,生殖道脫垂5例,壓力性尿失禁2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8~65歲,平均年齡(54.36±7.23)歲;其中子宮脫垂4例,生殖道脫垂5例,壓力性尿失禁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檢查符合盆底功能障礙的診斷標準[2];自愿參與研究;符合倫理委員會審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內科疾病;陰道炎;盆腔炎癥性疾病;安裝心臟起搏器;研究藥物過敏;臨床病歷資料不全。
1.3 方法 對照組實施盆底生物刺激儀治療,首先對患者肌電信號實施測量,系統化評估盆底肌肉收縮與舒張功能,對壓力曲線與肌電圖實施收集,制定個性化訓練方案,發揮視聽系統輔助作用定期開展盆底肌肉訓練,抑制膀胱與尿失禁情況,指導患者取仰臥位,與盆底生物刺激儀連接后將中性電極片貼至腹肌與髂骨表面位置,取適量導電膏涂抹至帶電極探頭放置于陰道,維持脈沖200~500 μs,頻率達5~100 Hz,持續治療20 min后調節至高頻循環實施操作[3]。治療時間為1周。
研究組實施盆底生物刺激儀聯合雌孕激素治療,盆底生物刺激儀的用法與對照組一致,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口服結合雌激素片(新疆新姿源生物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90165)0.30~1.25 mg/d,結合盆底生物刺激儀分級情況調整藥物劑量[4]。治療時間為1周。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Ⅰ類纖維、Ⅱ類纖維、耐力測試、生活質量評分;治療前后盆底功能指標;臨床治療效果。①評估患者的耐力測試、快肌(Ⅱ類纖維)與慢肌(Ⅰ類纖維)評分。②盆底功能指標:測定患者的靜息肌電值、最大收縮力與持續收縮力。③根據盆底障礙影響簡易問卷(PFIQ-7)[5]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④療效判定標準:痊愈:不適癥狀消失,疲勞度為0,肌力達到5級,陰道壓力張力恢復正常;顯效:不適癥狀基本消失,肌力升高3級,陰道壓力張力基本恢復;好轉:不適癥狀改善明顯,肌力提高1~2級,陰道壓力張力恢復程度不明顯;無效:與上述條件不符合且肌力無改善。總有效率=(痊愈+顯效+好轉)/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Ⅰ類纖維、Ⅱ類纖維、耐力測試、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耐力測試、Ⅱ類纖維、Ⅰ類纖維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盆底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靜息肌電值、最大收縮力、持續收縮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靜息肌電值、最大收縮力、持續收縮力均優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Ⅰ類纖維、Ⅱ類纖維、耐力測試、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Ⅰ類纖維、Ⅱ類纖維、耐力測試、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盆底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盆底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3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盆底功能障礙是臨床常見病癥,其屬于盆底組織慢性損傷的流程,主要在圍絕經期女性中發病率高,盆底筋膜與肌肉等組織變弱導致盆腔結締的支持力量降低,機體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患者易發生該項疾病,早期若不能采取對癥治療手段,則直接影響生活質量,因此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切實采取對癥治療很重要。
有研究報道[6],盆底生物刺激儀聯合雌孕激素治療圍絕經期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能提高臨床療效,前者是以模擬圖像為基點傳遞信息給患者,對盆底肌功能進行全面評估,確保其對異常或正常的盆底肌肉活動狀態加以了解掌握,便于早期指導開展正確的鍛煉方法,促進盆底肌恢復自主收縮,根據頻率差異性給予電流刺激能被動性收縮盆底肌肉,將肌肉本體感受器喚醒,強化盆底肌收縮力與緊張度,對膀胱收縮能力產生抑制作用,改善盆底肌血液循環使得逼尿肌代謝水平下降,強化膀胱儲尿能力,使得患者膀胱容量增加;后者能調節陰道激素水平,改善低雌激素水平且緩解病情嚴重程度,增強盆底肌力且減少不良反應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因此給予該病癥患者上述兩種治療方式能改善預后效果,達到治愈疾病目的,具有時效性與可靠性。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耐力測試評分、Ⅱ類纖維評分、Ⅰ類纖維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生活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靜息肌電值、最大收縮力、持續收縮力均優于治療前,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李永川等[7]文獻報道相似,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圍絕經期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采用盆底生物刺激儀聯合雌孕激素治療能促進盆底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與治療效果,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