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p>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見病,發病率高,危害人類健康。冠心病與脂質代謝紊亂密切相關,脂質的積累刺激平滑肌細胞增殖并吞噬脂質。同時,血液中的巨噬細胞也吞噬脂質形成泡沫細胞[1]。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血脂,血脂和泡沫細胞的積累,平滑肌細胞的增殖,膠原纖維和細胞外基質的合成,將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在冠狀動脈即導致冠心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癥是長期的慢性疾?。?],降脂藥應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可全面調節血脂水平,不增加其他非心血管疾病,瑞舒伐他汀鈣是第三代他汀類藥物臨床效果更為顯著。本文對應用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鈣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的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5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26例;年齡58~73歲,平均年齡(64.5±3.5)歲;體重45.5~76.8 kg,平均體重(66.5±8.5)kg;病程1.5~9.5年,平均病程(5.4±1.4)年;合并高血壓24例,糖尿病10例。觀察組中男28例,女27例;年齡59~72歲,平均年齡(65.5±3.0)歲;體重43.8~75.9 kg,平均體重(65.5±7.5)kg;病程1.2~9.8年,平均病程(5.2±1.8)年;合并高血壓20例,糖尿病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冠心病治療,改善心肌供血,對癥治療控制血壓、血糖。對照組給予瑞舒伐他汀鈣治療,小劑量口服,晚餐后服用,10 mg/次,1次/d;觀察組給予瑞舒伐他汀鈣治療,大劑量口服,晚餐后服用,20 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用藥4個月[3]。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血脂(TC、TG、LDL-C、HDL-C)水平和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斑塊面積、內中膜厚度)及不良反應(肌肉酸痛、皮疹、關節疼痛)發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用藥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消失,無心絞痛發作,TG下降>40%,或TC下降>20%;有效:用藥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明顯好轉,心絞痛減少50%,TG下降20%~40%,或TC下降>10%且≤20%;無效:經用藥治療后臨床癥狀體征無變化,血脂指標無明顯改善[4]??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TC為(6.38±0.89)mmol/L、TG為(3.39±0.55)mmol/L、LDL-C為(3.78±1.23)mmol/L、HDL-C為(0.76±0.11)mmol/L,治療后TC為(4.19±1.06)mmol/L、TG為(2.09±0.27)mmol/L、LDL-C為(1.70±1.38)mmol/L、HDL-C為(1.10±0.15)mmol/L。對照組患者治療前TC為(6.39±0.95)mmol/L、TG為(3.41±0.53)mmol/L、LDL-C為(3.85±1.24)mmol/L、HDL-C為(0.75±0.14)mmol/L,治療后TC為(4.80±0.97)mmol/L、TG為(2.46±0.28)mmol/L、LDL-C為(2.21±1.06)mmol/L、HDL-C為(1.03±0.17)mmol/L。治 療 前,兩組患者的TC、TG、LDL-C、HDL-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TC、TG、LDL-C、HDL-C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斑塊面積和內中膜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斑塊面積和內中膜厚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25例(45.45%)、有效26例(47.27%)、無效4例(7.27%),總有效率為92.73%;對照組顯效12例(21.82%)、有效27例(49.09%)、無效16例(29.09%),總有效率為70.91%。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m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后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后頸動脈超聲檢查結果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肌肉酸痛1例(1.82%)、皮疹2例(3.64%)、關節疼痛2例(3.64%),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09%;對照組發生皮疹2例(3.64%)、關節疼痛 2例(3.64%),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27%。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高脂血癥是一種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的全身性疾病,是冠心病、中風、心肌梗死等嚴重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較為常見,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脂肪與血液中的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蛋白[5],以Ⅱ、Ⅲ及Ⅳ型高脂血癥更容易發生冠心病。老年冠心病高脂血癥患者應盡早給予他汀類藥物治療,以提高其生活質量,減少卒中及心血管事件,降低死亡率[6]。
血液中的TC和TG水平過高,脂質代謝紊亂與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密切相關??刂聘咧Y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因此,脂質調節劑又稱動脈粥樣硬化防治藥物,其可降低膽固醇的吸收,防止和減少脂質合成,促進脂質代謝。他汀類藥物是3-羥基-3-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還原酶抑制劑[7]。瑞舒伐他汀是具有選擇性和競爭性的藥物,可以增加細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的數量,促進LDL的攝取和分解代謝,抑制肝臟中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從而減少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LDL顆粒的總數,降低TC、LDL-C、載脂蛋白B和非HDL-C水平。瑞舒伐他汀還能降低TC和增加HDL-C水平。治療前應給予標準的降膽固醇飲食,并在治療期間維持飲食控制[8]。
綜上所述,瑞舒伐他汀鈣大劑量20 mg治療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緩解臨床癥狀,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