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玲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由于胃腔、食管腔因接觸胃液頻繁而引起的臨床胃食管反流癥狀和食管黏膜損傷。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胃灼熱、反酸、吞咽疼痛等癥狀,長期的反流物刺激可導致反流性食管炎和損害咽喉、氣道、食管等組織,如不能及時治療會形成Barrett食管甚至導致食管狹窄[1]。導致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食管本身抗反流機制的缺陷,食管體運動異常以及食管下括約肌功能不全,食管外各種因素的影響也會導致胃食管反流病[2]。臨床上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藥物等保守方式治療,目前主要采用H2受體阻滯劑、質子泵抑制劑、促動力藥、黏膜保護劑等藥物治療。本研究分析雷貝拉唑與曲美布汀聯合應用治療62例胃食管反流病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12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住院病歷,隨機分為觀察組(62例)與對照組(60例)。觀察組男40例,女22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46.1±8.2)歲;病程3~32個月,平均病程(12.0±7.5)個月。對照組男42例,女18例;年齡23~69歲,平均年齡(46.0±7.9)歲;病程3~33個月,平均病程(13.0±6.8)個月。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胃食管返流性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并且病例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有其他消化系統疾病患者;②患者處于哺乳期及孕產期;③嚴重心肺功能障礙及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采用雷貝拉唑與曲美布汀聯合應用治療。雷貝拉唑10 mg/次,2次/d,早餐前、睡前口服;曲美布汀100 mg/次,3次/d,三餐前口服,治療4周。對照組患者采用雷貝拉唑與多潘立酮聯合應用治療。雷貝拉唑10 mg/次,2次/d,早餐前、睡前口服;多潘立酮10 mg/次,3次/d,三餐前口服,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GerdQ評分及治療效果。①療效判定標準[2]:反流癥狀消失,胃鏡檢查下食管處病灶消失為治愈;反流癥狀減輕,胃鏡檢查食管處病灶改善為有效;臨床癥狀及治療后胃鏡檢查均未改變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②GerdQ評分:總分18分,治療后患者自行回憶過去7 d的胃食管反流病癥狀的發生情況填寫問卷,依據各癥狀對應積分,相加為GerdQ分值,評分越低,治療效果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GerdQ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Gerd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GerdQ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GerdQ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GerdQ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內科不可忽視的一種常見疾病,根據胃鏡檢查結果可以分為反流性食管炎和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近些年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其發病機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目前認為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食管下括約肌防御功能下降導致食管內胃酸增加,表現為食管下括約肌壓力下降、食管下括約肌一過性過度松弛等[4]。食物、酸堿等化學物質刺激、免疫性因素、食管收縮擴張等機械因素、末梢神經敏感性增加等都會導致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生[5]。由于胃酸對食管黏膜的損傷最為嚴重,患者臨床癥狀及病情程度以及胃鏡下胃黏膜損傷與愈合也依賴胃酸的控制程度。目前公認為食管黏膜的過度酸暴露是導致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對于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主要是抑酸治療[6]。
雷貝拉唑是一種新型的質子泵抑制劑,由于很少依賴有S-美芬妥英羥化酶參與的有氧代謝,在各種基因型抑酸效果對比奧美拉唑等更加穩定。其藥理是通過抑制胃腺壁細胞上質子泵,降低胃酸的分泌[7]。研究采用雷貝拉唑10 mg/次,2次/d,早餐前、睡前口服,可降低夜間胃酸過多分泌等情況,有效解決了奧美拉唑等第一代質子泵抑制藥物抑酸效果不足問題。曲美布汀是一種調節胃腸動力藥,具有雙向動力調節作用,主要通過激動膽堿能及腎上腺素能μ 及κ 受體等外周阿片類受體對全胃腸道動力雙向調節,既阻滯運動亢進肌群的運動,又可促進運動機能低下肌群的運動[8]。曲美布汀100 mg/次,3次/d,三餐前口服,不僅可促進胃排空,同時使食管下端括約肌壓力升高,防止胃酸反流。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GerdQ評分(4.5±1.1)分低于對照組的(8.4±1.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7.1%,高于對照組的7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雷貝拉唑與曲美布汀聯合應用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優于雷貝拉唑聯合多潘立酮,是臨床上胃食管反流病治療的一種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