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偉蘭
妊娠期高血壓是指在妊娠20周后出現(xiàn)收縮壓≥140 mm Hg、舒張壓≥90 mm Hg的一種病理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高血壓、蛋白尿及水腫等,病情嚴重者甚至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頭痛甚至抽搐、昏迷等癥狀,若未及時給予有效治療,極有可能威脅產婦與胎兒生命安全[1]。以往,在初診時,臨床通常僅使用降壓藥物治療妊娠期高血壓,但很多患者預后不佳。據(jù)相關研究指出[2],聯(lián)合用藥治療妊娠期高血壓效果更為理想。因此,本研究對47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與拉貝洛爾聯(lián)合治療,觀察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94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47例。研究組年齡23~35歲,平均年齡(27.8±2.4)歲;孕周22~37周,平均孕周(28.5±3.5)周;初產婦29例,經產婦18例。對照組年齡22~34歲,平均年齡(27.6±2.7)歲;孕周24~38周,平均孕周(28.7±3.8)周;中初產婦27例,經產婦20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完全滿足《婦產科學》[3]中關于妊娠期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并經血壓、尿液檢查后確診,同時排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嚴重傳染疾病者、嚴重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單純應用拉貝洛爾治療,拉貝洛爾50~100 mg/次,2次/d或每1次/8 h(根據(jù)血壓情況調整)。研究組應用阿司匹林聯(lián)合拉貝洛爾治療,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拉貝洛爾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兩組治療中拉貝洛爾均口服至分娩前1周,研究組阿司匹林口服至孕34周停藥。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治療效果:顯效:癥狀完全消失,收縮壓與舒張壓下降幅度不低于30、10 mm Hg;有效:癥狀明顯緩解,收縮壓與舒張壓下降幅度低于30、10 mm Hg;無效:癥狀基本無變化。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血壓: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收縮壓、舒張壓的變化情況。③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疲乏、惡心嘔吐。④妊娠結局:產后出血、先兆子癇、子癇、早產。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收縮壓及舒張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收縮壓、舒張壓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收縮壓、舒張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變化情況比較(,mm Hg)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變化情況比較(,mm Hg)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研究組出現(xiàn)惡心嘔吐1例;對照組出現(xiàn)疲乏1例,兩組不良反應率均為2.1%(1/47),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P>0.05)。
2.4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 研究組出現(xiàn)早產1例、子癇前期1例、子癇0例、產后出血4例;對照組出現(xiàn)早產10例、子癇前期5例、子癇0例、產后出血9例。研究組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12.8%低于對照組的51.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5.863,P<0.05)。
妊娠期高血壓為妊娠期特有疾病,為導致母嬰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臨床發(fā)現(xiàn)[4],妊娠期高血壓患者全身小動脈出現(xiàn)痙攣,會造成血管腔狹窄,從而增加血管周圍阻力、損傷血管內皮,并促使血小板與凝血因子功能顯著增強,導致患者血液濃度增加,同時纖溶酶原、抗凝血因子活性下降,最終誘發(fā)高血壓、蛋白尿及水腫等不良癥狀。其常見病因包括遺傳、胎盤缺血、氧化應激以及免疫適應不良等,臨床對其主要采用對癥治療,若有必要需建議患者及時地終止妊娠,避免造成嚴重后果[5,6]。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而不良妊娠結局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收縮壓、舒張壓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妊娠高血壓采用阿司匹林、拉貝洛爾聯(lián)合治療的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壓水平,并改善妊娠結局,且不增加不良反應。主要原因為:拉貝洛爾為一種腎上腺受體阻滯劑,可有效阻斷α與β 受體,擴張外周血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從而發(fā)揮出降壓的作用;而阿司匹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烷生成,不僅可預防血栓的形成,還可防范因血栓烷導致的血管收縮與痙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管對于活性物質的敏感程度,促使血管擴張,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從而有效降壓,同時也可降低先兆子癇與子癇的發(fā)生率[7-9]。
綜上所述,阿司匹林聯(lián)合拉貝洛爾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療效滿意,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壓水平,明顯改善妊娠結局,且臨床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