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勝
摘? 要:為了更好地保障鐵路車站行車安全,文章基于鐵路車站行車安全管理現狀,分析了鐵路車站行車安全管理中現存的主要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提升鐵路車站行車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實際應用結果表明,通過科學合理的應用這些對策,有助于進一步提高鐵路車站行車安全管理水平,更好地保障鐵路車站行車安全。
關鍵詞:鐵路車站;行車;安全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U298?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03-0185-02
Abstract: In order to better ensure the traffic safety of railway station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of railway st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of traffic safety of railway stations, and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of railway stations are put forwar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rough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these countermeasures, it is helpful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 of railway stations. Better ensure the safety of railway stations.
Keywords: railway station; driving; safety problems; measures
1 鐵路車站行車安全管理的現狀
在鐵路部門的生產運輸中,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是確保其行車安全的主要工作,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將會對鐵路部門的運輸生產活動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針對鐵路車站行車安全管理的現有狀況,通過與成功開展安全管理工作的經驗相結合,積極納入先進的市場運行體制及管理措施,將部門責任制、生產責任制及逐級負責制作為主要的責任制度,建立起完善的機制。其目的在于通過執行相應的安全責任制、管控風險問題、排查與治理隱患來促使安全關口向前移動,從而奠定穩固的安全管理基礎。但是,在實際貫徹的過程中存在較多的缺陷,如浪費資源等,其詳細程序如下:
(1)安全管理責任未得到有效貫徹。車站所采取的管理體系為:鐵路總公司-鐵路局集團一車務段一車站一班組。車站所采用的責任體系為:鐵路總公司一集團董事長一段長一站長一班組長。這兩種體系均存在五個級別。
行車所運用的管理體系為:鐵路總公司一鐵路局集團一鐵路局集團處室一車務段一科室一車站一車間一班組一崗位,存在九個級別。安全職責執行體制為:行車崗位人員一班組長一車間主任一車站管理層一站長一段科室一段班子層一段長一鐵路局集團處室一公司管理層一鐵路總公司,存在十一個級別。通過運用“5、5、9”的管理形式來真正貫徹“11級別”的職責,因所開展工作的環節較為復雜,導致其中產生了較多的問題,如管理的流程過于復雜、職責難以落實等。
(2)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難題。近些年來,在安全管理方面,鐵路部門積極強化基礎建設,舉辦各種活動,提出相應的指導思想,即“強基達標、提質增效”,極大促進了基礎建設的進度。但是在開展安全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依舊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如重視現場、忽略基礎;重視結果、忽視過程等等,在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之后,由于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開展考核及監管工作,導致制度形成了空轉的問題,并且該問題逐漸轉換成影響安全管理工作的難題。例如,長期以來,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大多采用“人員盯人員”的人防模式,缺少有效的物防及技防措施,再由于工作細節及執行流程越來越細化,書面形式逐漸取代了實際應用,如此往復,對安全管理的落實逐漸成為了形式。此外,員工沒有經過嚴格的培訓,導致一線員工不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
(3)風險隱患無法得到有效的治理。在實際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如趨重就輕等,因此必定會出現“習慣性違章”的行為。該行為指的是工作人員習慣性的做出一些與規章制度不相符的行為。根據“海因里希法則”來開展研究,在每次大型事故的背后,必定存在著29例小型事故、300例未遂先兆和1000例安全隱患伴隨。
(4)安全預防工作無法從根源展開。通過分析安全事故的實際案例,不僅可以起到教育與懲治的效果,而且可以及時找出事故原因,有效避免同類事故的再次發生。目前,對于造成事故產生的原因,大多只進行了表面原因的分析,對于根本原因及各個原因間存在的關系缺少深入的研究,著急定性追責,無法展現出事故的真正原因。而且在對事故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存在較多的人為影響因素,鐵路系統應當開展獨立的管理工作,對事故進行分析的人員也處于該體系中,在分析事故原因的時候難以做到自查自糾,也不能實現警示效果。通過對發生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使隱患排查工作做到事先掌握、隱患治理做到提取控制,從而可以徹底消除各種安全隱患。
2 提升鐵路車站行車安全管理的對策
基于綜合角度來分析行車安全管理,對人員、設備及環境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有效地協調,促使三者形成最佳的組合。對于安全管理工作,應當基于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來建設其長效機制,梳理思路,整合資源,優化鏈條,不斷創新制度,以有效應對安全管理工作發展中的新任務及新形勢,從而使行車安全管理能力得到極大增強。
2.1 安全關口持續向前推進
對人員、設備及環境之間存在的關系進行有效的整理,其中最核心的一個因素就是人員,其對行車安全有著較大的影響。大同站2019年11月份行車工種發生各類問題449件:其中車站值班員155件,占比34.5%;信號員74件,占比16.5%;助理值班員196件,占比43.7%;機車(聯控)值班員24件,占比5.3%。從問題發生頻次來看,最高的是助理值班員和車站值班員,最少的是機車(聯控)值班員,因此,助理值班員和車站值班員崗位對行車安全影響較大。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展,人們的思想理念也發生了較大轉變,其價值觀不斷改變、鐵路部門的深入改革都對員工的思想觀念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鐵路部門所運用的管理標準及工作要求也持續提升,導致各層管理人員及眾多職工產生了較大的工作及心理壓力。在機制運行的過程中,人員對思想及信息的傳遞將會逐層減弱。根據“九零法則”,以90為標準來判斷各個人員或級別的執行效果,在行車安全職責的實際落實中,“11層級”的貫徹結果為31.381分,在實際過程中,若存在0.1%的失誤巧合就一定會造成事故問題。從車站行車的現有狀況來看,不管是執行者、決策者,還是基層人員都不能實現完全運用。因此,要轉變以往所采取的事后處理和根據相關指標來評判工作的管理形式,通過提升企業的整體素質及加強管理能力來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通過對工作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來貫徹職責制、鞏固班組基礎、完善機制、提高自控水平,制約領導者的主觀意識,從而對章程制度的運行造成影響。促使每位人員都可以做到人盡其才,確保安全預防關口不斷向前推進。
2.2 完善風險管控機制
行車安全的整體框架是基于章程管理、設備管理等進行的,所采取的關鍵手段是對安全風險進行研究、判斷和管控,對隱患進行排查與治理,所運用的保障是干部的管理、團隊的素質及文化的建設,不斷鞏固基礎工作,緊緊圍繞著核心手段、積極增強保障能力。行車事故的產生大多是因為環境、人資、管理等各個因素所導致的,即在事故發生之前,相應的安全隱患就已經存在,通過運用該機制來對風險加以管控是最有效的措施。對風險及隱患的屬性進行分析,如下:
一是危險性,如果不對這一問題加以整改,極有可能導致事故的發生;二是隱秘性,通常隱藏在細節部分,隱藏在人員的行為及思維中;三是因果性,與管理的意識、水平、覆蓋范圍及精準度存在著密切關系;四是反復性與時效性,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導致較嚴重的后果,開展一次性的治理也很難徹底根治。對于風險存在的屬性特征,及時找出根源所在:一是人員發生不安全行為的原因及趨勢,主要包含管控失去效果的違章行為、安全知識的缺乏、安全意識的不足等等;二是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包含作業章程的缺失、管理人員能力的缺乏、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等。針對安全工作,中國鐵路總公司明確提出:不能讓風險轉換為隱患,不能讓隱患轉變為事故。因此,應當從及時發現和認知各個隱患問題入手,建立起風險控制與隱患治理的制度,積極消除各種風險因素,由源頭進行治理,真正實現防患未然。
2.3 強化安全環境建設
鐵路部門行車所處的安全環境具有相應的聯動性,行車組織中包含了較多的環節、設備及人員;并且該過程處于一個開放的環境,因此社會及自然環境的影響也會對運輸的安全造成極大的制約。精準地找出對行車安全環境造成影響的各個因素:環境中存在的危險因素、物質所具有的危險狀態,其主要包含安全防護設備缺乏、安全環境較差等。
明確安全生產環境的思想認知:處于危險和繁瑣的環境中,當漏洞被忽略掉之后,當因作業程序的簡化而得一時清閑時,當因沒有及時發現違章行為而偷偷慶幸時,風險問題就不知不覺的增加了。因此,若要使安全管理工作取得較好的成效,就應當以行車的實際過程及各個安全事故的產生規律為基礎,并從影響行車安全的核心因素入手。通過對生產所處環境的建設及管理進行深入研究,及時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由于生產及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實時性,工作人員及所處環境也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在安全管理所處的環境中依舊存在著較大的不均衡因素,對環境與矛盾進行有效的協調也必須貫穿于安全工作的整個過程。基于此,行車安全必須樹立起統一的思想,并將作為開展安全管理工作的關鍵內容,在日常開展的各項工作中,都要對其與生產實際環境之間存在的矛盾進行深入研究,積極營造出有效的氛圍,以促進生產環境與安全管理的融合。車站的各個崗位都必須認真工作、積極思考、重視細節、對準缺陷、解決問題,特別是要沖破現狀與習慣,而且必須時刻遵守標準,即便面對環境與管理之間的問題也不能違背常理。
3 結束語
鐵路車站行車安全是運輸體系運行有序、旅客安全、貨品無損的整體表現,也是為了使運輸生產活動完成位移而進行的一系列協調生產的結果。在行車安全管理目標得以實現的過程中,應當采取有效的工作思路,即長期緊抓基礎、現實緊抓控制、環境緊抓完善,堅持全體成員參與、不斷優化、風險為主的原則,整理好安全管理的思路,匯總各項資源,健全相應的條例,以穩固安全基礎、加強管理,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預防機制,使安全關口不斷向前推進。對車站行車所開展的安全管理進行深入研究,以推動該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強.鐵路中間站行車安全防范措施的研究與探討[J].太原鐵道科技,2019(03):40-43.
[2]張英奇.鐵路車站行車安全重點問題與處置[J].減速頂與調速技術,2018(02):66-68.
[3]梁飛.鐵路車站行車安全隱患與防范對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8(09):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