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輝
摘要: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為農村青年返鄉創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應運而生很多創業機會,大力推動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成了當下關注的熱點。文章通過對返鄉青年創業現狀的分析,結合現有的創業路徑,深刻的剖析了返鄉創業現狀下的創業優勢,并對如何推動該領域的發展提出了建議,為青年返鄉創業和傳統行業的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返鄉青年;創業;新時代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背景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潮流,青年創業是新時代國家發展的動力源泉,新時代的國家發展對青年創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主張返鄉創業,在互聯網背景下,可以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從而減少交易成本,提高商品的質量,完善商品的服務體系,對于買方和賣方來說也可以充分降低信息不對稱,現在借助互聯網平臺,返鄉青年將針對具體一個小項目進行創業,既能夠充分抓住機會,也能夠反過來推動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的結合。
一、返鄉青年創業現狀
傳統的農村產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消息閉塞、農民分散經營、商品的流通受限、服務體系不完善等問題,而在互聯網背景下,可以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從而減少交易成本,提高商品的質量,完善商品的服務體系,對于買方和賣方來說也可以充分降低信息不對稱,現在借助互聯網的平臺,返鄉青年將針對具體一個小項目進行創業,既能夠充分抓住機會,也能夠反過來推動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的結合。全國各地也不斷涌現出典型的創業青年,他們運用新媒體平臺對商品的宣傳、售后進行一條龍服務;并且有人以微商城的形式,把商品的銷售渠道進一步拓寬。依托于電商的發展,將很多產品進行包裝,進行網絡化銷售,既促進了商品的銷售,又促進了農村電商的普及。針對農戶現有的資金問題,借助媒體平臺進行眾籌,為商品的生產以及維護建立一定的資金基礎。如今社群經濟如火如荼,策劃社群活動也層出不窮。為了迎合大眾的審美,一些返鄉青年在產品的包裝上專門組建了設計團隊,為產品的包裝出謀劃策。返鄉青年的新思想為農村的發展注入了新活力,使得農村建設追日向前。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業路徑分析
(一)進行產品的網絡化銷售
農村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普通用戶來說依舊沒法解決,如產品的包裝、運輸、保鮮、規格等問題。借助電商的發展,將很多產品進行包裝,進行網絡化銷售,既促進了商品的銷售,又促進了農村電商的普及。針對運輸問題,研發產品的包裝盒,保證運輸過程中產品不受到損害,考慮到抗壓和保鮮問題,可以增加包裝盒的抗壓性并將包裝盒密封,添加冰袋延長保質期,這樣的設計既實現了產品的標準化,又解決了產品的地域性問題,擴展了產品的銷售范圍。
(二)搭建多功能信息平臺
針對農戶接收信息不及時的現狀,返鄉青年依托于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借助手機手段,將生產信息、市場信息、政策信息向農戶傳遞,信息接收的及時性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業經營風險。社群經濟的發展,使得產品的宣傳渠道得到了拓展,如利用微信建立交流群,將技術人員、政務人員以及市場經營者進行集合,使其能夠充分交流思想,及時接受新政策,及時調整方向,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完善后續的服務。社群經濟的發展,減少了農戶的運營成本,但卻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宣傳效率,使其成為具有價值的互聯網信息傳播平臺。
(三)打造產品文化
在消費者的選擇中,產品文化的比重越來越大,返鄉創業青年抓住這一痛點,成立文創團隊,著重打造產品文化,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產品功能精心設計。利用優質文化創意的開發為產品的宣傳打開市場,為產品做“嫁衣”。文創團隊注重的就是產品文化的挖掘,從而創立產品品牌。團隊一般依據產品進行功能的詳解,根據功能和消費者的需求成功定位目標群體,充分分析消費者的特征,針對性的打造產品文化,從而建立營銷渠道,通過產品文化的影響力進行品牌的創立。產品文化方法在多地實施效果顯著,前景看好。
(四)開發新媒體經營模式
新媒體的出現,讓產品的生產、運輸、售后一條龍服務成為現實。讓生產過程變得更透明,針對農戶現有的資金問題,借助媒體平臺進行眾籌,為商品的生產以及維護建立一定的資金基礎。多數返鄉青年利用媒體平臺等多個途徑進行眾籌。如泉州市向陽鄉返鄉創業青年吳成賢在《助村》微信公眾號上發布“花100元認養一棵佛手樹吧”的文章,閱讀量近五萬次,先后吸引3000多人參與佛手眾籌,獲得生產資金30余萬元,有效解決了創業資金短缺的問題。
(五)建設互聯網營銷渠道
隨著互聯網平臺的發展,產品經營渠道越來越多,微商城的出現也給產品的經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生產者和消費者可以通過商城平臺直接進行溝通,從而解決了地域問題,使得消費變得簡便。在商品的聚集上微商城也發揮了重大的作用,通過平臺對各地的產品進行整合,統一通過多種平臺進行宣傳,如直播、微商等,整合后量的變化讓產品營銷變得更簡單,通過平臺與消費者進行對稱溝通,減少了中間環節,避免了信息延誤,使得農產品運營出現了新模式。
(六)構建產品粉絲的社群
互聯網的出現讓傳統行業從經營產品轉向了經營客群,客戶的維護成為決定產品運營的成敗,粉絲經濟的形成,可以形成規模經濟,從而可以構建新的產品運營模式,充分把握產品的特征,準確把握用戶的需求。讓消費者決定產品和文化產品的開發,并且依據產品和用戶的喜好定期舉辦線下交流活動,一方面可以增加產品的宣傳力度,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留存消費者,構建社交平臺上一批具有忠誠度的客戶。
三、互聯網背景下返鄉創業優勢分析
(一)把握市場機會
當前,傳統產品的運營模式與消費者的需求之間不對稱,傳統模式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這種契機有利于返鄉青年創業。互聯網的發展,推動著農村經濟的轉型,返鄉青年在轉型的關鍵期可以依托互聯網這個平臺進行創業,填補該領域的空白,發展特定的消費群體,并對市場進行細分,根據農戶和消費者的需求進行產品服務,這樣的新興模式是時代發展的產物,為返鄉青年創業提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會。
(二)激發傳統行業活力
傳統行業存在問題日益凸顯,成本高、效益低,投資回報周期長。但隨著互聯網的逐漸發展,各個行業與互聯網的結合也愈多,互聯網在推動行業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返鄉青年以各個傳統行業為切入點,選取不同角度進行創業,在各個方面進行嘗試,能夠有效激發各行各業的發展活力,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
(三)降低創業風險
傳統行業面臨著很多不可控因素影響,面臨的難題不僅有市場風險,而且很大程度上面臨著自然風險,與互聯網結合后的新興產業更多的依靠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自然風險,并且和其他生產商共擔行業風險。與傳統行業相比,風險程度低,損失率低,能夠根據現實情況及時調整創業路徑。
四、推動返鄉青年創業的對策
(一)結合高校人才培養策略
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主張返鄉創業,如果高校有相應的人才培養策略支撐青年返鄉創業,就能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資源,政府支持在地方建立相應的創業基地,有資金政策來支撐,利用高校的資源結合政府的支持為返鄉創業青年服務,加之大學生本身所具備的技能,會掀起新一股的創業熱潮,大力推動農村的發展。形成“青年主動、高校推動、政府帶動”的 3方力量,為青年返鄉創業保駕護航。
(二)優化返鄉創業培訓模式
創業者的素質也是返鄉青年創業成功與否的關鍵,提升創業者的素質是促進創業的有效途徑。合理優化創業培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將培訓效益最大化。鑒于消費者的心理,軟文推廣的方式越來越深入人心,通過新媒體平臺對創業者進行宣傳,打造一種文化,從而通過文化影響達到宣傳效果,實現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實時互動,解決傳統模式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解決消費信任問題。只有將創業培訓真正的與傳統行業的升級結合起來,才能達到良好的推廣效果,留住資源,讓創業培訓更有利于青年返鄉創業的發展。
(三)構建服務型眾創空間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將返鄉青年組建一個服務團隊,及時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才能有效解決傳統行業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在促進傳統行業發展的同時,促進返鄉青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恒.優化創業型經濟發展環境策略研究[J].新經濟,2016(21).
[2]趙絢麗.大力發展創業型經濟的思考[J].宏觀經濟管理,2012(06).
*基金項目:2019年度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G19-ZX31);2019年度浙江省教科規劃研究課題(2019SCG088);共青團浙江省委浙江省青年研究會課題(ZQ201864)。
(作者單位:寧波財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