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偉紅 劉偉
摘? ?要: 本文探討馬克思主義科學內涵及其實質,指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涵實施主體、實施對象、實施理論內容、實施手段四個基本要素。新形勢下,為形成系統的優勢組合,實現系統效益的最大化,必須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各基本要素,進一步加快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科學內涵? ?基本要素
一、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科學內涵、實質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立場、方法借助一定的力量,由抽象到具體、從晦澀難懂到通俗,被廣大群眾所理解、認同、掌握,并指導群眾的實際行動,在這一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被豐富和完善。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科學,馬克思主義是在批判資本主義舊世界和改造資本主義舊秩序的實踐中發展起來和不斷完善的,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馬克思在參與改變舊世界的革命實踐活動中實現從唯心主義者向唯物主義者、從革命民主主義者到共產主義者的轉變;在參與、領導實際的工人運動后,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剩余價值學說,找到了通往社會主義的物質力量和有效途徑,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產生于人民群眾日常的生活實踐中,在被宣傳、推廣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和完善。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質是要“化”大眾,采取措施使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融入群眾日常的生產和生活中,不僅強調對人民群眾的理論武裝,更要融入群眾的生產實際、生活實際中,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中國革命事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是由我們黨幾代中央領導集體,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汗水和智慧探索取得的。經過長期探索和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新的發展時代,當代中國已具備追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實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夢想,決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在前進的道路上面臨著意識形態領域的錯綜復雜斗爭,抵御和應對重大風險與挑戰,克服和解決重大阻力與矛盾等許多艱巨的課題,對黨的理論創新和意識形態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賦予了新的艱巨任務。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頭腦,讓廣大群眾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精神實質和思想精髓,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持續回答群眾提出的現實問題,實現以理論創新引領實踐創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武器轉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
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要素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作為一種區別于一般教育的宣傳普及教育活動,有著自身的特點,為使大眾化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構建符合自身規定性的基本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個系統運行過程,內在包含實施主體、實施對象、實施理論內容、實施手段四個基本要素。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施主體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施主體是指在大眾化活動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實施對象進行馬克思主義宣傳普及的機構、部門和工作人員。他們以自身的行動、影響引起和促進實施對象的思想、價值觀、行為往好的方面發展,在宣傳普及活動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第一類實施主體是各級黨委意識形態部門、政府實際工作部門及干部、黨員、工作人員,擔負著發起、策劃、組織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第二類實施主體是電視、廣播、報刊、網絡、微信、微博等媒體及從業人員,肩負著唱響主旋律,傳播科學理論,增加群眾理論認同感,凝聚思想,引導群眾化理論為實踐的重任;第三類實施主體是各類黨校、社科聯、科研院所、學校及專家、學者、教師,肩負著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理論創作”“宣傳普及”和“培養人才”的重用。
(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施對象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施對象是指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中的目標群體。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生活、實踐是社會一切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包括知識分子在內的人民群眾直接參與創造了社會的科學文化知識。科學文化知識只有被廣大人民群眾所需要和掌握,并成功應用于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要最大限度地發揮馬克思主義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指導作用,必須把我國境內年滿十八周歲,學習、工作在各領域的民眾納入大眾化的目標對象,并且根據目標對象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理論內容和宣傳普及手段,全面調動廣大民眾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熱情和積極性。
(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施內容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施內容是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所包含的實質性理論體系。作為我們黨和國家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既包括由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又包括經列寧對其繼承和發展所形成的“列寧主義”,并由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將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所形成的“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施理論內容,應立足當今中國實踐需要和時代特征,根據人民群眾生活和工作需求確定相應的大眾化內容,把與當代相關的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觀點、方法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思想、觀點、方法有機統一起來,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內容具有整體性、層次性、時代性和實踐性。
(四)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施手段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施手段是指實施主體為宣講、傳播馬克思主義,引導大眾形成正確的認知、思想、情感,塑造正確的思維和行動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徑的總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施對象具有廣泛性、多層次性的特點,實施內容具有豐富性的特點,決定了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要根據不同的實施對象而靈活采取多元的手段。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可以綜合采用新聞、專題報告、圖片展、藝術、影視、文創產品等符合群眾接受習慣的形式、方法呈現,讓廣大群眾在文化消遣與創作中潛移默化地形成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和信仰。
三、科學利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基本要素的思考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由多個基本要素共同參與、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的一個復雜系統。各基本要素都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系統的有機體內在構件,各基本要素之間有機聯系,共同結合成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系統的總體功能。同時,各要素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系統的最基本構成要素,不能被合并或減少,否則原有系統就會不存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四個基本要素的有機結合,任何一個要素的變化及組合都會導致整個系統狀況的改變,引起宣傳普及形態和效果的變化。另外,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要素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各自在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大眾化活動中不能簡單混為一體,應在充分發揮各基本要素功能的基礎上尋求最佳結合實現系統功能的最大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必須重視加強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基本要素的建設,充分發揮各基本要素的功能,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繼續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廣大干部、黨員和群眾頭腦。
(一)加強主體建設
首先,充分發揮黨政各部門、實際工作部門的應有作用,切實強化全體干部、黨員、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共同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活動。明確黨委是領導核心,形成黨委統一領導、宣傳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積極參與工作機制,齊心協力做好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其次,做好輿論引導,發揮媒體正面傳播的作用。繼續鞏固主流媒體傳達黨的聲音、反映人民意愿、引領輿論走向的功能,整合網絡媒體、手機App、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宣傳資源,引導它們承擔起社會責任,加強正面傳播,妥善引導熱點,占領信息化條件下輿論的制高點。第三,充分發揮黨校、社科聯、科研院所、學校等黨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教學機構及專家、學者、教師等加快推進馬克思主義宣傳普及和理論創作的作用,提高廣大干部、黨員、國家各部門工作人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處理問題的能力,讓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成效在業務中體現出來。
(二)堅持“廣覆蓋、分層次“化”對象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最終目的是“化”大眾,使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融入群眾日常工作與生活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著力調動群眾的熱情和積極性。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群體人數眾多,分散在不同地區、行業和領域中,每個個體的文化層次、生活方式、社會背景各不相同,思想價值觀念、理解能力、思維習慣等必然存在差異,這就決定了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既要做到全面撒網“廣覆蓋”,又不能千篇一律。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工作,一定要結合具體對象的層次而靈活選擇不同的內容和宣傳普及形式。對專家、學者而言,可以采用學術研討、學術沙龍、學術講座的形式進行;對廣大干部、黨員、公務員、大學生而言,可以采用關注新聞、課程學習、閱讀書籍報刊、講座、主題活動等形式進行;對廣大老百姓而言,可以結合增收、教育、住房、醫療、環保等話題,采用案例、故事、影視作品等形式進行,使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點、方法能夠被大眾接受、理解和掌握,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凝聚強大的群眾力量。
(三)堅持推進理論創新
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時代變化日新月異,思想更新要不斷進行;實踐發展生機勃勃,理論創新要應勢而生。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推進創新、綠色、協調、共享、開放發展,推進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建設,建設黨的偉大工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關系到黨和國家前進方向、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是推進理論創新的實踐基礎和現實課題,需要立足我國現時代的社會建設特點與實際問題,勇于推進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施主體和全國人民都要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結合中國的實踐需要,自覺開展理論創新,回答時代課題,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形成新的理論,并進一步指導新的實踐,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開拓前進。
(四)創新實施手段
馬克思主義要被人們廣泛接受和在實踐中發揮指導作用,必須順應實踐要求和人們愿望,創新實施手段。通過采用人們喜聞樂見的宣傳普及形式、方法,更好地向群眾闡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點、方法,并獲得群眾對理論的認可、支持和踐行。第一,深耕傳統媒介。繼續發揮報刊、電臺、課堂教學、黨校等傳統載體的導向作用,結合時代和人們的需求創新形式,開辟“新聞評論”“焦點訪談”“理論熱點面對面”“兩會直通車”等形式活潑的優秀節目。第二,開發利用新傳媒。新傳媒具有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的特點,結合大數據、可視化、虛擬化等技術,采用新聞、評論、藝術、影視、文創產品等形式呈現,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三,推進更多影視、歌曲、出版物問世。拍攝制作更多馬克思主義題材影視作品和MTV,出版更多的馬克思主義通俗讀物,把深奧的道理通俗化、生活化,讓馬克思主義理論變得淺顯易懂,而且具有可實踐性。四,開展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通過舉辦宣傳普及馬克思主義的講座、專題報告會、學習匯報會、觀看紅色電影、參觀紅色基地、舉辦文藝匯演等主題活動,讓廣大干部、黨員、群眾在參加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教育、熏陶、感染,思想得到升華,行動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名家高端學術論壇”與“五大博士學術論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術研討會綜述[J].馬克思主義學刊,2018,6(02):150-157.
[5]蔣英文,江小燕.世紀回眸:新時代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J].學習月刊,2018(06):12-14.
基金項目: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現狀及其推進研究——以廣州市為調查范圍”(2016GZMZGJ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