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燕
摘? ?要: 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是黨員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職業教育的優秀代表,是“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參與者和建設者。高職院校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將工匠精神融入學生黨員教育和培養中,既符合新時代的要求,又是教育、培養學生黨員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工匠精神? ?校企協同? ?學生黨員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態度和精神理念,是工匠以追求完美的精神,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并不斷創新的精神品質。高職院校學生黨員培育是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重點,學生黨員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基礎工程。在全面從嚴治黨和國家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應該依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臺,以工匠精神為引領,培養一批敢為人先、善于擔當、主動作為、具有產業報國使命感的新時代建設人。
一、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現狀
1.學生黨員培養教育機制不夠完善。
(1)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單一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途徑。部分高職院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缺乏有機融合,存在就黨建抓黨建的現象,未能足夠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一重要抓手。
一些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內容單調、工作任務化、制度執行和落實不到位的現象。例如每學期例行公事地完成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兩次培訓;理論學習經常以開會學習為主要形式,不接地氣,缺乏吸引力;忽視對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對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載體,致使黨建引領作用發揮不充分。
(2)學生黨建工作隊伍薄弱
黨建工作隊伍的優劣決定學生黨建工作開展有效性和針對性的強弱。按照新時代黨建工作要求,多數高職院校缺少政治素質過硬、理論素質高、工作經驗豐富的黨務工作者。輔導員作為學生黨建工作的主要力量,每天事務性的工作已經牽扯大量精力,很少有時間潛心研究黨建工作,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黨建工作開展的表面化和事務化,很難真正做到走心走實地開展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
2.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夠凸顯。
在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過程中,忽視學生黨員的主體性,學生黨員缺乏“亮身份”的意識。由于學生黨員入黨動機異化,導致部分黨員入黨后黨員身份意識不強烈,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對黨員黨性的高度認識,難以起到榜樣引領作用。此外,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往往重視對學生入黨前的教育培養,缺乏用學生的身邊人和身邊事開展宣傳和教育。高職院校學生黨員作為學生中的優秀者,基層黨組織應該充分利用這些良好的素材積極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更好地促進學生黨員時刻謹記黨員身份,在學習和工作中敢于擔當、身先示范。
3.頂崗實習黨員教育管理不夠到位
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教育特點造成了高職學生在大三一年都在校外頂崗實習,且學生黨員幾乎分散在不同的企業單位,客觀上加大了高職院校對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難度。高職院校在學生黨員在校的兩年內,可以清楚地考評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學生黨員的品德操守和先鋒模范作用發揮情況,但對頂崗實習學生黨員的考察教育環節存在監管不到位的情況。此外,部分頂崗實習單位沒有建立基層黨組織,難以對學生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到位的培養和教育,給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造成一定的盲區。
二、工匠精神融入與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有機結合
工匠精神體現的精益求精、專注執著等精神品質,與我們黨對黨員的要求有著不少相通之處。高職院校黨建工作應該將培育符合時代要求的“大國工匠”育人目標與培養符合黨和國家建設需要的理想信念堅定、政治素質過硬、敢于擔當的學生黨員隊伍有機結合。
1.用工匠精神筑牢學生黨員的信仰之基。
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每一位黨員從遞交入黨申請書的那一刻起就應該把共產主義信仰作為自己為黨和國家奮斗終身的動力和源泉。工匠不僅要有高超的技藝和精湛的技能,還要有執著、敬業、擔當的工作態度,以及對職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唯有如此才能十年如一日地充滿對職業的渴望和熱情,不受外界雜念的干擾。不少高職院校學生黨員遇到困難、挫折時,尤其是在頂崗實習階段,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萬象,容易迷失自我。因此,高職院校在教育學生黨員的過程中要對標工匠堅定、執著的優良品質,從工匠的堅守精神中汲取力量,不因外界的變化和影響而改變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2.用工匠精神錘煉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
黨性修養是黨員按照黨性原則進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是對共產黨的本質屬性的內化,是黨員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中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克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想,實現自強和自律的統一。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態度和精神理念,是工匠以追求完美的精神,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并不斷創新的精神品質。黨員的黨性修養如同工匠對產品的精益求精過程一樣,需要通過不斷的刻苦學習,認真改造世界觀,才能逐步樹立。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新時代高技術、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的學生黨員是高技術、高技能人才的先進代表,更需要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強化先鋒隊意識,積極履行黨員的義務,努力成為社會的中堅、民族的脊梁、階級的先鋒和時代的楷模。
3.用工匠精神強化學生黨員的責任擔當。
敢于擔當、勇于負責是共產黨員的優良品質,是根植于中華文化土壤支撐中華民族不斷向前發展的精神動力。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是新時代高技術、高技能人才的先進代表,肩負著“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重任。高職院校學生黨員要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意識,更要有擔當此重任的過硬本領。學生黨員不僅要在技術技能學習上發揚工匠精神,內心篤定地專注于某項技術技能,真正實現“術業有專攻”,更要用自己的行動引導和帶領身邊的同學,堅定技能報國的遠大志向,腳踏實地地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三、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校企協同培養的思考
1.探索校企黨建融合,形成學生黨員培養合力。
高職教育的社會性和校企聯合辦學的特點決定了學生成長成才最終要走出學校,到工作崗位中,與企業文化、生產、管理、發展、服務有機結合。因此,對于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不應僅僅局限于高職院校校內的培養,積極探索校企黨建融合是一條適合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走深走實的有效路徑。針對學生頂崗實習單位不集中、企業黨建工作不完善等問題,高職院校應該積極主動走出去,與合作企業簽訂校企黨建共建協議,開展基層黨建、專業建設、文化共融等多方位的合作。高職院校可以與企業聯合培養學生黨員,形成校企協同培養學生黨員的合力,如邀請企業黨員骨干來學院為學生宣講工匠精神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為頂崗實習的學生黨員配備企業黨員聯系人,填寫實習黨員實習期間表現鑒定書,有效考察學生黨員實習期間的政治表現和業務能力。同時,學院定期派黨員教師下企業提供技術服務、開展黨建經驗交流指導、送學上門等服務,促進企業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
2.開展校企導師共育,建強學生黨建工作隊伍。
黨建工作隊伍是黨建工作的基石,一支高素質的學生黨建工作隊伍是推動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可以依托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臺,組建一支由學院專職黨建工作人員、黨員教師和企業黨員師傅組成的覆蓋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成長成才全生命周期的校企黨建導師團隊。
高職院校一方面要加強校企黨建導師團隊的業務能力培訓,增強這支隊伍的戰斗能力,另一方面要讓這三股重要的力量積極參與到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管理中。如在新生入學的始業教育環節可以邀請企業的黨建導師為學生講好開學第一課,用自己在行業多年來深耕不懈、執著追求的切身體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高職院校專職黨建導師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吸引學生們向黨組織靠攏,如用學生身邊的黨員榜樣感染他們、用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他們、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微黨課凝聚他們。給每一位接受黨組織培養的學生黨員配備三位黨建導師,學院專職的黨建導師負責根據黨組織的發展流程做好基礎黨建工作;黨員教師除了幫助學生黨員在思想上入黨外,更要通過專業知識的教學不斷提高學生黨員的職業素養,以更好地在行動上入黨;學生黨員在校期間可以由校企共建的企業黨員導師對學生黨員進行行業認同和責任感教育,頂崗實習期間由所在企業的黨組織安排黨員師傅導師給予專業技能和政治素養上的培養和考核。三位黨建導師盡管在分工上存在差異,但是共同目的都是在學生黨員成長的各個環節給予悉心的指導與監督,確保學生黨員堅定理想信念、一心向黨、實力護黨。
3.豐富校企文化交流,促進學生黨員引領示范。
高職院校要營造崇德尚能的文化氛圍,推進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不斷培養學生黨員的工匠精神氣質。通過企業工匠的典型事跡宣傳、名家大師講座等多種形式,充分挖掘行業、企業、校園內的榜樣人物,有效引導學生理解工匠精神的優秀品質。學生黨員不僅要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熟練掌握一門技能,更要以腳踏實地、專注執著的學風影響身邊的同學,做思想上的先行者、專業技能上的佼佼者,以實際行動引領廣大高職學生成為積極投身“技能強國”實踐的“追夢人”。
四、結語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協同推進高職院校學生黨員的培養,既是高職院校對學生黨建工作機制的新探索,又是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高度融合的新途徑。高職院校學生黨員是學生隊伍中的先進代表,將工匠精神融入學生黨員培養中,使其融入每個黨員的思想行動中,并內化成自覺的行動,有效培養出思想先進、技術過硬的優秀職教人,從而突出學生黨員在職業教育中的先鋒模范作用,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薛德祥.“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高職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55-56.
[2]焦琪.淺析工匠精神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意蘊[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8(2):45-47.
[3]韓軍.高職院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63-66.
基金項目:2020年度浙江省中華職業教育科研項目“產教融合視域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可持續發展研究”(ZJCVB041);2019年省屬高效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青年)“心理需求視角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優化策略研究”(Y2019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