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升
摘? ?要: 2020年是我國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要想實現“全面脫貧”,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就要做到“精準性”“全面性”“實效性”,讓國家政策真正惠及每一個貧困學子,不落下一個真正困難的學生。通過開展資助育人工作,如何精準實現“扶貧”—“扶智”—“扶志”的良性發展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內容。
關鍵詞: 資助政策? ?資助育人工作? ?育人路徑
黨的十九大指出,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讀書是寒門學子改變命運的重要途徑,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對教育公平和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作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主要陣地,必須主動承擔、積極作為,將“精準扶貧”政策落到實處,讓每一位寒門學子在得到物質幫助的基礎上,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受到全面的關注,最終為黨的隊伍和事業培養一批有時代擔當和本領的大學生。
一、全面了解國家關于貧困大學生的資助政策
2008年3月,為切實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就學問題,國務院決定,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是促進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具有重大意義[1]。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中提到了“十大育人”的任務,其中“資助育人”的基本任務為: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的發展型資助體系,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著力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2]。習近平同志脫貧新論斷中講到,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精準扶貧[3]。他多次強調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以上都體現了國家對高校教育公平、人才培養的重要指示。
二、高度重視高校資助育人的重要意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前國家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大學生是國家的重要人才資源,對貧困大學生進行物質上的資助和心靈上的滋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在感受國家和學校的關懷中,提高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熱情。因此,高校資助育人有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有利于為國家輸送更多的人才。習近平在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提到,要找到“貧根”,對癥下藥,再窮不能窮教育,教育是拔窮根,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加大對貧困大學生的資助,使他們平等享受教育資源,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精準脫貧和社會穩定。
三、深入分析當前高校資助工作中的主要問題
隨著國家經濟的增長和高校的擴招,為了不讓貧困家庭因為高校學費而增加負擔,我國增加了高校大學生的資助力度,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本人簽字上交,便可入貧困生檔案庫,看到身邊貧困同學拿著國家“免費”的資助金,對于無穩定收入的大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由于貧困生認定和助學金評選過程沒有硬性的標準,存在主觀性,在評選過程中常常出現“比慘”“哭窮”的情況,因此在高校大學生資助工作中易出現資助精確度不夠和誠信缺失問題。高校資助育人離不開科學規范的制度,國家政策都是宏觀指導,落實落細需要高校結合實際操作。資助是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之一,由于輔導員工作的繁雜性和流動性較高,目前資助制度還不夠完善。一些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止步于經濟補助,資助方式單一,忽略對貧困學生精神的“培育”,殊不知“育人”才是資助的最終目的。
四、如何實現高校資助育人的有效策略
習近平在關于做好扶貧工作中提到,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4],要想實現脫貧的全面性,高校的資助育人工作要明確思路,要更精確、更有實效。
(一)建立數據化、精準化和科學化的資助平臺,實現資助工作的動態管理。
把新生入校時期的貧困生資料作為原始材料存檔。新生入校階段,我院重視收集學生家庭基本情況表,建立電子版和紙質版的《學生信息檔案表》,把握最原始的貧困生情況,作為日后國家獎助學金評定的重要依據。嚴格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精準認定貧困等級,貧困生數據庫每年一更新,實行動態管理。由于各地特別是“城鄉”人均收入不一,學生對家庭貧困程度存在主觀性,學院將根據各地經濟情況和學生上交入庫的申請資料,嚴格認定貧困生等級,控制好各班困難程度最高的特別困難學生數量,對于弄虛作假行為嚴懲以待。線上管理與線下走訪相結合,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根據學生貧困級別、致貧原因,分類建檔,抓住重點,及時為特殊家庭和特殊學生爭取國家和社會的資助。習近平指出,要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確保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把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致貧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學院根據學生上交的紙質貧困生入庫材料、《高校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輔導員班主任走訪宿舍、家訪,深入了解學生致貧原因,建立數據庫,密切關注建檔立卡戶、低保家庭、孤兒、突發事件、家庭離異、心理疾病等特殊貧困群體,因人施策。目前,我院已建立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據庫》《七大類學生情況一覽表》、特殊群體貧困生檔案、《建檔立卡畢業生就業幫扶一覽表》,對學生的家庭情況、學業情況、在校表現和就業情況進行詳細記錄。
(二)完善資助育人的制度建設,確保資助工作科學規范。
為了規范化、標準化、統一化國家獎助學金的評定,使資助工作做到客觀、公正,我院結合國家政策方針和學校資助制度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以文件的形式規范了國家獎助評定評選要求與流程,制定了《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國家獎助學金評定制度》,利用系統性的參評學生評價體系反映的學生真實情況,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精確度和實效性。我院國家獎助評定從資格審查、各班獎助學金指標分配情況、評選要求與流程、獎助學金名單的公示,各個階段層層把關,明確了學生、班級、學院在各個流程中的重點。學院制定了系統性的參評學生評價體系,評價體系涵蓋了參評國家獎助學金的學生基本信息、貧困類型、貧困程度、學習情況、在校表現、評定級別、班委意見、曾受資助情況等信息,作為學院評選的重要參考依據。為了把國家政策落實到每一位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學院還通過班委推薦、輔導員班主任推薦、任課教師反映的形式,為自信心不高、自尊心強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資助。制定激勵與獎勵的機制,落實教育部“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的重要指示。我院建立了《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班級管理工作量化考核實施細則》,每年獎勵班級量化考核中優秀的班級獎助學金指標。相反,班級量化考核中排名靠后的班級減少獎助學金指標,受助學生在班級努力下獲得額外資助,既激發了班級的凝聚力,又使受助學生以感恩之心為班級服務。我院制定了《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國家獎學金答辯質詢制度》,主要內容是學院有資格參評國家獎學金的學生,需要在全院通過答辯,由答辯教師和大一新生根據參評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表現投票,獲得國家8000元的獎勵。每年的國獎答辯質詢,通過朋輩效應給新生樹立榜樣,宣傳了國家資助政策,提高了我院師生對學院資助育人工作的知曉度。明確學生是資助工作的主體,聽取學生對資助評定的意見,適時調整工作機制。在班級評選這一環節,我院結合學生干部的反饋,改善了以往學生上臺“哭窮”“比慘”的情況,通過班委匿名的形式向班級同學簡要介紹參評學生基本情況,既保護了學生的隱私,又避免了學生在參評中情緒失控的尷尬場面及對其他參評學生的影響。
(三)培養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圖報的良好品質,提升貧困生的就業綜合技能。
習近平關于扶貧工作指出,“扶貧先扶智”,給精準扶貧背景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學院在做好精準識別經濟貧困的學生后,要精確辨認學生屬于哪一類的“精神”貧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關鍵。通過開展線上線下理想信念教育系列活動,著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我院貧困生教育從新生入學貫穿至畢業生教育,如:“公費定向師范生理想信念教育”講座、“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的講座、“校史校歌的學習”、開展“感恩教育”班會。重視學生誠信意識的培養,將誠信教育融入班會、課堂、校園文化之中。在學院微信平臺開展資助誠信活動的宣傳,學生通過參加“誠信”微宣講比賽、“資助誠信”知識競賽、“金融知識進校園”班會活動,深刻理解“誠信”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形成艱苦樸素、科學合理的消費方式,謹防“校園貸”,通過誠實的勞動,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組織學生參加校園內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認識自我、了解社會中艱苦奮斗、勵志成才、回報社會。學院“螢火蟲志愿者服務團隊”,定期組織受助學生參加校內外的公益活動,在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中,很多家庭貧困生積極報名參加,學生在服務社會、了解社會中提高能力。針對不同的貧困生,學院從學業、心理、就業能力上實施精準幫扶,提高就業綜合技能。輔導員和班主任根據《學生信息檔案表》、貧困生檔案,在與學生談心談話中發現,貧困生存在自卑、交際溝通能力較弱和學業困難的問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職業發展,“物質”幫扶和“精神貧困”要齊頭并進。學院通過定期的談心談話,及時了解情況,找到根源,引導他們認清自我,學會自我調整,制定合理的職業規劃,樹立自立自強的品質;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學院引入了社會幫扶資源,建立了企業就業交流微信群,學院通過介紹實習單位和兼職家教,既減輕了貧困生的經濟壓力,又使他們在實踐中提高了能力;此外,我院對就業困難貧困生及時提供就業指導和就業渠道,助力困難畢業生順利就業。
資助育人工作需根據國家“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國家資助育人的重要精神開展,如何通過資助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是資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實際資助育人工作中因時而新、因勢而變,聽取學生心聲,密切關注學生的學業情況、思想品德、心理狀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
參考文獻:
[1]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uanti/2015-06/13/content_2878971.htm,2008-03-28.
[2]中共教育部黨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Z].2017-12-05.
[3]張艷玲.習近平扶貧新論斷: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和精準扶貧[EB/OL].http://news.china.com.cn/txt/2016-01/03/content_37442180.htm,2016-01-03.
[4]中國經濟網新聞部.習近平關于扶貧工作十句金言[EB/OL].http://www.chinanews.com/m/tp/2016/10-10/8026746.shtml,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