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耀銳 趙俞慶 劉可馨
摘 要:2020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表示為保障數字貨幣穩妥推進將在深圳、蘇州、成都、雄安新區等地進行試點閉環測試。數字人民幣錢包已相繼在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商業銀行開展功能測試。本文基于區塊鏈技術背景從支付手段、金融風險管理等方面闡述央行發行數字貨幣DECP,通過分析數字貨幣的風險與提出從數據分析展示、完善技術監管技術、完善法定數字貨幣體系等風控措施,深入數字貨幣市場壁壘分析及創新突破,意圖構筑中國式“布雷頓森林體系”發展模式。
關鍵詞:區塊鏈;數字貨幣;金融風險管理
一、數字貨幣發展歷程
1.誕生
數字貨幣最早在1983年由大衛·喬姆的論文引入,從而出現了以數字貨幣作為支付工具的商業行為。1997年可口可樂自動販賣機支持移動支付,2005年騰訊推出的Q幣以及2009年出現的比特幣,標志著區塊鏈分散式數字貨幣的開始。數字貨幣早期稱為數字黃金貨幣,是一種以黃金重量命名的電子貨幣形式。因此,數字黃金貨幣的購買力受黃金價值波動影響,數字黃金貨幣價值不穩定且沒有具體監管條例,數字黃金貨幣以自我管制來發展。現在數字貨幣又稱為數碼貨幣,依靠校驗和密碼技術創建。例如被熟知的比特幣以及比特幣區塊鏈的誕生、比特幣公允匯率的誕生。隨著比特幣不斷發展,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后,眾多網站或基金組織也逐漸開始接受比特幣的交易和捐贈,直到2016年央行開始進行數字貨幣試點工作。
2.發展
2016年初,央行開始籌備數字貨幣,即數字人民幣與紙幣、硬幣等價。最早從2014年我國已經開始研究數字貨幣,并且成立專門研究團隊;2017年底經國務院批準,央行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交通銀行等商業銀行及其他相關機構正式開啟了DECP的相關研發工作;2018年上海票據交易所數字票據平臺面世開啟試運營;2019年,央行指出要加快法定數字貨幣研發步伐。
數字貨幣的眾多優勢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首先,數字貨幣節省紙幣發行印刷及流通成本;其次,數字貨幣可以提高交易效率,在日常的經濟活動中,支出的每一筆錢都在對應的賬戶上有對應賬單,數字貨幣極大簡化了交易的透明性和便捷性;最后,由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有國家政策的把控,同時也保護著數字貨幣的安全以及經濟交易的穩定性。區塊鏈下的央行所發行的數字貨幣DECP作為數字時代所獨有的產物,與時下提倡的金融科技相契合,在未來依托賬戶端、清算端、商戶端三層面來構建支付產業鏈智能生態將會蓬勃發展。
3.推廣
2020年數字貨幣的推廣動作頻繁,同年4月數字貨幣先行在蘇州公務員工資中試點;滴滴出行與央行數字貨幣研究院達成戰略共識,滴滴出行將在多場景中試點數字貨幣的消息接踵而至,加速了數字貨幣全面推廣的進程。數字貨幣作為金融科技發展的重要一環,全方位協同接入衣食住行是不可或缺的,央行正試圖計劃在美團運營平臺上推廣測試DECP,DECP從封閉測試到大規模的落地推廣又將邁出重要一步。除此之外,嗶哩嗶哩、字節跳動等公司也在積極參與DECP的多元化場景建設,2020年10月8日深圳市羅湖區向市民派發千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從閉環內測到首次公測標志數字貨幣全面推廣商用指日可待。
二、數字貨幣風險與控制措施
數字貨幣2017年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世界對于數字貨幣的態度呈現兩極分化立場。一派是由真格基金徐小平為代表的,認為區塊鏈下的數字貨幣對整個商業的關系調配有著顛覆性的作用;另一派則是由巴菲特為首的,認為其泡沫大,市場價值極其不穩定。但是在經濟大浪潮中,數字貨幣的爆發已不可避免,目前數字貨幣已在蘇州、成都等城市投入試點,但由于區塊鏈下的數字貨幣至今仍處于新興產業的發展早期,其收益和風險呈雙高趨勢,國家對其監管力度不足。
1.風險視角
(1)警惕數字貨幣價格泡沫
泡沫是資本主義市場的一個常見現象,從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中的“郁金香泡沫”事件到后來“密西西比股市泡沫”事件,“泡沫市場”字眼逐步進入人們視野。數字貨幣的市場價值的增長與下跌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長遠來看其所對應的區塊鏈項目的進展、結局和商業價值都會影響到數字貨幣的市值,而貨幣的投機性和人們對于數字貨幣的信心等則是導致其價值增降的短期因素。相關數據表明近千種數字貨幣中有90%的價格由泡沫堆積而成。虛擬的數字貨幣與傳統的貨幣在很多方面大不相同,其不受中央銀行監管,優劣并存。生活中,當數字貨幣有著很高的通貨膨脹時,數字貨幣可以代替傳統的貨幣給予人們持有并使用。因此在希臘脫歐期間,希臘人民對政府信心倍減并且大量購買數字貨幣(比特幣),在當時比特幣開拓了一條資本控制的出路。當該國遭受到貨幣危機打擊時,多數人繼續在第一種加密貨幣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使得比特幣交易數量連續六日上漲,曾走高到252.05美元。在2020年Facebook宣布與其他28家公司聯合推出Libra幣,將創建一種數字貨幣,使得被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使用。
(2)技術問題易導致巨幅虧損
在數字貨幣市場中一個極其簡單的失誤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扭轉的損失。2017年Devops無意間觸發了未及時修補的Bug,致使內部的代碼庫全部被刪除,有2.8億美元遭受凍結,經過后期的彌補仍然有大約1.5億美元的損失,原本是只需稍加注意就能夠避免的技術問題。在區塊鏈時代,技術問題和瓶頸被無限性放大,使得一個小小的失誤都能讓數字貨幣持有者傾家蕩產,即使這種問題可以通過代碼排查輕松避免,但是目前為止缺乏監管政策和審計流程,僅僅依靠人工審核還是見效甚微,危險頻繁出現。
(3)區塊鏈下數字貨幣安全問題
區塊鏈技術下數字貨幣的安全問題,僅僅由于一行代碼輸入錯誤的疏忽導致賬戶中所有加密數字貨幣遭受凍結,持有者最終只能默默承受損失的場景不占少數。BEC被盜事件被炒得沸沸揚揚,2018年4月平臺出現漏洞,黑客趁虛而入一夜蒸發64億人民幣,迫使大量BEC被拋售,使其價值瞬間蒸發,趨近于零。損失的這64億人民幣給所有數字貨幣持有者敲響了警鐘,虛擬的數字貨幣并無想象中安全。在此之后雖然采取了1:1的兌換,將持有者手中的數字貨幣返回至原先所擁有的數量,彌補了由于小失誤而帶來的損失,但卻忽略了由于黑客的攻擊導致其幣價的下跌,用戶還是處于虧損的狀態,再加上此次被攻擊的安全漏洞,使其受到交易所的監管,并對其技術實力和安全意識做出了一系列的評估。
2.風控措施
(1)借助工具讓數據說話
區塊鏈中所有的數據都是公開透明化的,可以在Github官網上輕松查到內部的代碼更新狀況,數字貨幣社區的活躍度和數字貨幣持幣人的范圍分布。通過了解更新頻率,可知所負責的團隊是否在踏實做事;根據活躍度,可推斷出平臺上每日的實時交易量;從地區分布可知幣種的支持者的數量和分布范圍。通過階段獲取數據作為未來下一階段投資決策的參考,但深度研究對于普通持有者來說無疑是個浩大的工程,數字貨幣的市值漲跌極其不穩定,需要持幣者經常關注變動,并以此做出正確的反應;數字貨幣持有者更應該關注經濟大環境的政策及變動,避免將主要精力單一放在搜集分析數據上。
(2)完善技術監管技術
區塊鏈至今仍是新興產業,應用下的數字貨幣更是處于一個發展極早期的事物,國家的相關政策并不完善,在經濟浪潮中大多數人們在沒有深刻了解貨幣市場和趨勢的前提下,容易用自身閑置資金去購買持有一些頭部數字貨幣,結局可想而知,那些損失嚴重的普通投資者缺乏相應法律保護。在魚龍混雜的數字貨幣市場中如何抵御黑莊和大莊的收割,在智能合約時代與區塊鏈緊密結合,使平臺Token化,進行數字權益證明,對持幣者隱私進行加密,再在網絡上賦予一個可流動的驗證信號,從供給側、流通速度、價格發現和通證應用幾個維度考量,把通證經濟充分運用。長期來看每種貨幣背后的團隊應當事先規劃好其愿景,并將每一步的發展線路圖公布,使其透明化;當然短線的實現才能促成長線目標的達成,想要完成愿景就應當對每筆資金的動向,大單的情況和持幣者分布等情況充分了解,成為利益共同體。
(3)完善法定數字貨幣體系
現如今數字貨幣成為一大熱點,配置并持有的人愈來愈多,在數字貨幣發行之前應該明確其被規制的法律地位。《銀行法》第十八條和《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二條中的法條大多都是針對有型貨幣,并沒有將電子形式的數字貨幣歸入其中,立法機關應當對這兩項法文的范圍進行填充擴大,明確數字貨幣的法律地位。在數字貨幣快速發展趨勢下,出臺新《貨幣法》已是大勢所趨,對貨幣的性質、種類、主體權利與義務等的規制是必經之路,也是我國金融市場的必然選擇。
三、數字貨幣市場壁壘分析及創新突破
1.微信支付、支付寶兩足鼎立局勢形成
伴隨數字時代的發展,我國網民基數近年來呈現出指數型增長,截至2020年3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最新《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我國網民數量規模已達到9億人次。移動終端設備廣泛普及,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網銀用戶體量龐大,微信支付、支付寶已搶占先機,擁有龐大體量的市場份額,覆蓋程度從大型商超賣場到街邊小店商鋪,無紙幣化交易已成為新風尚,僅需掃碼便能一鍵完成快捷支付交易。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如何在與微信支付、支付寶二者的競爭中勝出,取決于其相較于微信支付、支付寶所獨一無二的過硬的技術支撐及前期市場推廣宣傳力度。
2.央行數字貨幣DECP的行業競爭分析及壁壘攻破
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DECP與微信支付、支付寶分庭抗禮能夠成功,但需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措施。雖然微信支付、支付寶早已占據市場,擁有大量用戶使用,但就其功能而言,也絕非面面俱到,還有其所不具備尚待完善的地方。
(1)價值層面
DECP可以通過1:1比例來兌換相應面值法幣的,且在法律上與法幣具有同等效力的以數字形式體現的一種貨幣;其次在流通手段上DECP作為M0貨幣是等同于人民幣的,其功能正是替代正在市場上流通的現金,減少紙幣發行也是綠色經濟下勢在必行的趨勢,而且微信支付、支付寶錢包中的錢則是M1貨幣,余額寶等具有理財功能的基金更是M2貨幣,都是需要通過綁定借記卡的形式通過騰訊財付通、螞蟻金融等第三方平臺進行支付交易,這都是微信支付、支付寶所不能比擬的。
(2)信用層面
DCEP不同于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美團月付等具有信用支付的支付手段,央行擬發行的DECP數字貨幣和上述產品功能不同,并未涉及信用支付的戰略規劃。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以在校大學生、中低薪階層職工為主的自身沒有足夠消費能力的群體超前消費、“寅吃卯糧”甚至通過使用螞蟻借唄、京東金融、美團生活費等第三方金融借貸平臺“拆東墻補西墻”的還款行為,同時能有效減少公司壞賬。
(3)網絡層面
由于微信支付、支付寶無論是顧客掃商家還是商家掃顧客都需要通過掃碼支付,也就是利用移動網絡數據才能完成支付。伴隨5G、物聯網、區塊鏈等各項技術的研發,或許未來數字貨幣的支付會不再過分依賴移動網絡,僅利用手機NFC功能靠近支付設備(類似NFC掃碼乘車)便可完成商品交易。在安全性上,DECP能有效地遏制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手段進行非法交易,達到反洗錢的目的。
伴隨著數字貨幣在商家層面的試點拉開帷幕,可以推測下一步央行的動作:取得消費者的信任,拿下用戶層面;央行官方與稅務部門展開深度合作,對使用DECP數字貨幣交易的消費者予以相應減稅甚至免稅的政策鼓勵,正確引導用戶養成DECP數字貨幣支付習慣;借鑒云閃付成功經驗,與知名品牌、大型平臺展開戰略合作提升市場份額,乃至對第三方交易平臺起到一定整合作用,使日常交易變得更加可視化。
四、結論
本文通過數字貨幣的起源誕生、發展路徑、市場推廣、數字貨幣自身存在的價格泡沫、技術問題、貨幣安全問題等風險及應對措施、面臨的市場勁敵、如何抓住政策機遇應對挑戰等多方面維度解讀數字貨幣。數字貨幣作為一種新興貨幣,未來發展前景良好,但對其風險監管防范落實上有一定的難度。應當完善管理體系,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通過相應管理條例及互聯網金融先進技術并施來管控規范降低風險,不斷優化完善內部系統結構來占據市場,早日實現全面商用。
參考文獻:
[1]中國人民銀行安康市中心支行課題組,王金紅,童莎.淺談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現狀與對策[J].金融科技時代,2020(09):61-63.
[2]劉杜娟.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發行的必要性及推行模式探索[J].中國商論,2020(15):42-44.
[3]湯沐黎.當前數字貨幣的發展及趨勢剖析——關于Libra與DCEP進程的一點思考[J].現代商業,2020(17):151-153.
[4]曾芳鈺.數字貨幣規制體系的中國路徑[J].法制與社會,2019(35):60-61+67.
[5]張新建.數字貨幣與央行支付系統關系研究[J].北方金融,2019(08):31-34.
[6]王鴻錦.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探索[J].中國商論,2018(11):58-59.
[7]姚前,湯瑩瑋.關于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若干思考[J].金融研究,2017(07):78-85.
[8]姚前.數字貨幣的發展與監管[J].中國金融,2017(14):38-40.
作者簡介:曾耀銳(1999- ),男,漢族,四川成都人,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