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
水利工程施工往往具有規模大的特征,故而其物資管理水平將直接影響相關的施工質量及整體經濟效益。針對此,采取有效的物資供應管理方法,可一定程度地促進水利工程的發展。筆者以水利工程為背景,圍繞物資供應管理的重要性、主要方法及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的措施進行探討,從而更好地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質量與經濟效益。
一、水利工程中物資供應管理的重要性
落實物資供應管理工作,可以給水利工程的施工創設良好條件,以推動工程項目的高效發展。對于水利工程建設全流程來說,物資供應管理不僅不可或缺,而且是施工作業得以順利開展的必要前提,而完成物資供應管理工作,既能達到提質增效的效果,又能提高工程項目的集約化水平。概言之,相關工作人員必須高度重視物資的供應管理,且需將其落實到實踐之中。
二、水利工程物資供應管理的主要內容
1.計劃管理。為在指定工期內完成建設任務,施工單位需在項目開展初期做好規劃,以施工現場對于各類物資的需求量為主要依據,編制出科學可行的物資供應管理計劃,從而為后續工作提供指導。計劃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物資供應的精準性,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投入。一般來說,其關鍵要點在于三個“量”的確定:①物資需用量,指順利完成水利工程建設工作所需的物資數量,其具有重要參考意義,是編制物資計劃的基本前提。②物資供應量,在確定物資需用量后,減去清點后所得的物資庫存量,所得結果則指定的是待供應的物資量。③采購量,該指標的確定應兼顧回收利用、修舊利廢、自制加工及擠壓代用量的具體情況,經綜合分析后確定。從物資使用流程來看,庫存物資為優先使用對象,在庫存供應不滿足實際建設需求后再轉向外部市場,經采購后獲得。在物資供應計劃管理中,應在減少計劃期物資的采購量的同時,有效降低采購和倉儲兩項工作的成本投入,以便將建設成本控制在低位水平。物資供應計劃管理集多環節于一體,應按特定的流程有序開展。
2.采購管理。采購是物資從供應場地向施工現場轉移的重要途徑,可滿足工程建設對于物資所提出的數量和質量要求。采購管理環節的成本投入較高,因此必須切實降低采購價格為重點工作內容,具體進而采取的措施有:①提高信息管理水平。通過實地考察、互聯網查詢等方式掌握市場最新行情,從物資品質、供應能力、成本等角度展開對比分析,選擇具有資質的供貨商,摸清其優惠政策,采取合適的物資采購方法,減少成本投入。②降低采購價格。及時付款,通過此方式爭取獲得最大的價格折扣,此方法在優惠政策鼓勵的供應商中具有可行性。采取集中批量化采購的方法,以提高采購方的議價能力,以較低的價格購入材料和設備。精準把控物資價格走勢,確定價格最低點,抓住時機組織采購工作,例如可在淡季購買不易損壞的材料。適時引入招標方法,其在大宗材料中更具有適用性,有利于選擇優質的供應商。
3.儲備管理。水利工程普遍建設于偏遠地區,地理區位優勢偏弱,交通通達程度不足,而工程建設規模較大,為滿足物資需求,需做好物資儲備工作。對此,施工單位要以保質量、保進度為基本前提,盡可能減少物資儲備量,從而避免因物資損耗而引發的成本投入增多問題,且在物資儲備量較少的條件下也可減少倉儲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投入。
三、提高水利工程物資供應管理水平及施工經濟效益的對策
1.踐行現代化管理理念。在水利工程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參建方的物資管理理念應與時俱進,以決策層為代表的領導人員需要正視物資供應管理工作,以前瞻性的眼光形成物資供應管理工作計劃,協調好與下屬的工作關系,提高物資供應管理的工作水平。
2.科學配置物資。水利工程各階段的物資需求存在差異,為保證實際建設工作可以有條不紊地推進,則需要科學規劃物資供應關系,以免出現某類物資供應不足、品質偏低的問題。
3.強化內部管理。明確負責人的工作職責,創建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將其落實到位,全程監管,以免從中“撈油水”等現象的出現。確定物資消耗定額,減少物資的非合理消耗。
4.加強信息管理。縱觀現狀,我國水利工程雖然取得較顯著的發展成果,但信息管理尚處于初級階段。這主要是因為:①參建方內部的信息溝通不及時,導致工作銜接缺乏緊密性。②因信息溝通受阻而影響施工質量。③參建方對外溝通機制缺乏可行性,例如未與供應商高效溝通,易出現物資供應狀況與實際建設需求相矛盾的情況,而此時的成本也將隨之增多。④因信息化建設水平偏低,從而影響到物資供應的時效性,期間存在諸多不可預見的因素,物資供應的成本投入明顯偏多。鑒于此,施工單位需創建行業信息平臺,及時發布信息,打通信息的流通渠道,為物資供應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5.加強倉儲管理。水利工程建設區域的交通條件欠佳,合理的倉儲管理方式對于維持工程項目的正常發展而言具有積極意義,應重點做好如下幾項工作:①物資入庫時應組織檢驗,明確其在規格、數量及質量方面的實際情況,若滿足要求則入庫,否則退場。②以物資的特點(物理、化學等層面的性能表現)為立足點,采取合適的物資養護方法,減少外界環境因素對物資質量所帶來的不良影響。③以用料單位的工作需求為準,及時發放適量質量達標的物資,遵循限額發料的原則,提高物資發料的精確性。④定期清點倉庫,明確庫存物資數量,通過實際清點結果與賬目的比對,對物資管理情況作出判斷,若發現質量問題或是存在物資數量不符的情況,需及時分析成因,采取解決措施。⑤動態化調整儲備物資的數量,具體應考慮到建設周期、物資的存儲時效、物資采購價格等,既要保證現場施工可獲得充足的物資,又要避免庫存物資過多的情況。⑥合理控制物資存儲時間。物資的存儲需要得到資金的支持,隨存儲時間的延長,對應的成本投入隨之增多,因此需要控制好存儲數量,減少在存儲方面的成本。
6.減少物資的不合理消耗。水利工程建設需得到大批量物資的支持,而施工期間的物資消耗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工程的經濟效益降低。對此,需提高生產管理水平,確定合適的物資消耗定額,從根本上減少物資消耗量,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主要應做好如下幾項工作:①綜合應用技術計算法、經驗估計法等現階段較為主流的分析方法,確定合適的物資消耗定額。②確定物資儲備定額,給物資儲備動態化控制提供依據,以便更為合理地應用儲備物資,避免物資應用水平偏低或是過度使用的情況,將物資管理穩定在合理的水平上。③編制完善的物資供應計劃,具體覆蓋指標包含計劃期的物資需用量和物資采購量、計劃期初的庫存量、計劃期末的儲備量。④物資供應計劃執行過程中,應定期檢查,明確實際工作成效,對于建設期間消耗的主要物資,均實行核銷。⑤在經過核銷后,可以較全面地檢查物資供應計劃的落實情況,從中判斷是否存在物資消耗超降現象,若確有存在則探明成因,采取調整措施,以便后續物資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水利工程建設領域,物資供應管理為核心工作內容,其對工程施工進度、施工質量及經濟效益均會帶來顯著的影響,加強物資供應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而,施工單位必須在圍繞展開具體的物資供應管理要點探討的基礎上,切實地采取對應的有效措施,以進一步推動水利工程建設事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新疆額爾斯河流域開發工程建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