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元周
在全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強調,“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一定要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最根本的是加強黨的領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這就要求國有企業必須堅決落實中央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保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堅持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需要國企基層黨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創新工作,所以做好新時代國企黨務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國企黨務工作現狀及落實黨務培訓的迫切性
隨著全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精神的持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對國企黨建的一系列強有力舉措的落實,國企黨建工作被“弱化、淡化、虛化、邊緣化”的“四化”問題已經得到了根本解決。但是在國有企業內部黨務工作常常被認為是務“虛”工作,但是如何將“虛”務得有水平,這就對國企基層黨組織的黨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從事國企基層黨務工作實踐的10年,得出的一個體會:只有國企黨務工作者具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才能在基層黨務工作中積極工作,悟出實效,推動實踐。但是,由于國有企業內部人員轉崗、流動快,崗位調整頻繁,很多的黨務“新手”上崗,對黨務工作知之甚少,有的甚至對發展黨員的流程都不清楚,更別說所需資料了,發展黨員是黨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共產黨注入新鮮血液的重要手段,對此項工作的不熟悉,將會大大影響黨務工作的開展,組織黨務工作者進行業務培訓,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國有企業黨務培訓,包括黨組織書記、黨務工作人員的培訓、也包括黨員教育培訓班、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等等。通過組織有效的黨務培訓,對提升黨務工作者的從業技能,提升國有企業黨建工作質量,促進國企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工作的“雙向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增強國企黨務工作者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專題的黨務培訓,讓黨務工作者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把企業黨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當成自己的責任,把它看成是組織的一種信任,真心實意去對待,那么,黨務工作在開展工作時,才會具體、細致、深入,只有帶著責任,才會知道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更好地開展工作。每位黨務工作者都不忘自己的職責,不忘自己的身份,有踏踏實實做好黨務工作的品格,那樣國企黨建工作質量持續提升才會成為現實。
2.更新國企黨務工作者的思想觀念,開拓思路。原來的黨務工作更多的是停留在按部就班的層面,覺得完成了規定動作就可以了,沒有開拓創新的想法,也找不到方向。這與全國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會議精神的要求,與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通過有針對性的黨務培訓,對黨建工作經驗和體會、領導干部執行力、創新思維與管理等進行系統地學習,可以拓寬黨建工作思路,加深對當前黨建形勢、政策和認識和理解,明確今后的黨建工作方向,在思想上有所改變,增強進一步做好黨建工作的自覺性和信心,為提升國企黨建工作質量提供保證。
3.豐富國企黨務工作者自身黨建知識,提升技能。作為國企黨務工作者應該熟悉黨建理論基礎知識、業務知識尤其是國有企業黨建相關理論知識,才能讓自己更好地開展工作。通過國企黨建知識、技能的專題培訓,可以系統地學習實際操作流程,對黨員發展、黨費收繳、黨支部建設等實用而且理論性強的知識再次學習,有利于以后工作的開展,為國企黨建質量提升、黨建工作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提供知識儲備。
二、當前國企黨務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
1.培訓主題與培訓內容不符。在一個黨務培訓方案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寫在最前面的培訓目的、主題。但其實,這部分內容非常重要。需要有一個清晰的培訓目的和培訓范圍,才能夠以此去規劃課程。如果不清楚這次黨務培訓是“為了什么”就組織培訓,那就很容易讓黨務培訓跑偏,事半功倍,失去效果。通過調研分析以及筆者10年國企基層黨務工作的實踐和經歷,主要原因有:(1)被授課老師“拐”偏。沒有對培訓課件提出具體的要求,而是有什么算什么,即便和培訓的主題不那么相符也就將就了。在這種情況下,最常出現的問題是,課件題目看上去差不多,但具體內容和本次培訓的目的、主題都不一致。(2)被培訓機構“帶”偏。主要是培訓組織部門抱有敷衍了事、完成工作任務的心態,導致培訓內容與培訓對象所需“偏”。所以如果培訓組織者缺少責任心而只是應付工作,那么被帶“偏”就在所難免。(3)被臨時狀況“壓”偏。在組織培訓實施過程中,最常見的意外情況就是因為企業領導突然要去,或者某個培訓課程的老師突然無法到位,或者企業某個重要工作讓培訓組織者先撤等等,打亂之前預定的培訓節奏,或者直接壓縮培訓時間。這對培訓組織部門制訂培訓計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開班、結業儀式形式主義。筆者并不否認黨務培訓開班式或結業式的作用,相反如果辦好了是很有必要、很有意義的。只是在實際落實過程中,一旦味道變了、扯遠了就得不償失。筆者看到最常見的例子,在很多黨務培訓的新聞報道里都把領導在開班或結業儀式上的講話稱之為“最重要的一堂課”。如果企業某個領導在黨務培訓開班式上的講話非常精彩,既有理論高度也有實踐探討,既有工作部署也有工作要求,對本次培訓以及下一階段工作是真的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絕對的“最重要的一堂課”,但實際上很多情況下是差強人意的,真正參訓人員受教的也不多。
3.學完了和沒學過一個樣子。在國企黨建關于培訓的調研中,最常見的關于黨務培訓的問題,就是大家覺得培訓老師水平挺高、上課挺熱鬧,似乎學到了不少東西,但是培訓之后在心里沒有沉淀下什么。等回到工作崗位,原來什么樣現在還是什么樣,學的根本用不上。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1)培訓內容上,缺少“產品化”思維。很多的培訓課程老師的水平的確很高,課件的內容也很好。但是,僅限于講解“如何理解”,很少會講解“如何運用”。(2)培訓形式上,缺少“服務化”思維。多數黨務培訓是由上級黨組織相關責任部門來組織的,而參訓人員基本上都是下級企業、單位或下好幾級的專兼職黨務人員,那么組織者自然而然就會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心理傾向,在這種心理傾向之下培訓組織者可以周密策劃、精心籌備培訓班,但往往會忽略“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也就是參訓學員的接受程度。
4.交流和討論環節互相應付。在很多的黨務培訓實踐中,都會設計交流和討論環節,比如:先進經驗的現場報告,以及研討會、培訓心得體會分享等等,最常見的問題是交流的報告變成了純粹的匯報材料,本身沒什么“營養”可言;研討分成幾個組,扔過去幾個討論主題就完事兒了,討論時真正的問題不敢說,說的問題沒啥用,說完了之后也沒有進一步的跟進。當然,多數主持的領導都會強調領導如何重視、要帶回去研究、給大家反饋等等,但多半也就是說說。長此以往,學員們都明白說了等于沒說,也就沒有了討論的積極性。
5.結業考評完全考不出效果。對黨務培訓效果的考評是一個難點,也是一門學問,真正把培訓效果考評出來了,才能有助于下一次培訓效果的提升。但是,很多情況下考評的維度過于單一。比如:采取開卷或閉卷的考試,這種方式原本是對應于學校的長期教學體系的,對短訓真的是太牽強了。如果采取答辯的形式考評效果肯定好得多,但時間又不允許。如何保證黨務培訓的考評效果客觀反映培訓效果,這是需要仔細研究的一個課題。
三、國企黨務培訓工作方式方法的實踐創新
1.常規的國企黨務培訓方式,主要有以下5個形式。(1)講臺授課。類似于學校教學,老師在臺上講,學員在臺下聽,一般來說會附之以PPT課件,目前這種方式非常主流,采用頻率幾乎覆蓋百分之百的黨務培訓,不需贅述。(2)互動授課。培訓老師在臺下授課,學員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有可擦寫的白板,每組成員之間、每組與老師之間有較多互動。(3)實地觀摩。就近去到某個先進基層黨組織或紅色教育現場教育觀摩點,現場參觀,聽取經驗介紹,并與該先進基層黨組織或觀摩點進行交流,接受現場教育。(4)交流研討。給參訓學員分組,針對某一個或某幾個培訓選題進行討論,大家結合實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最終形成結論。(5)工作部署。因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參訓學員都是本企業黨務工作人員,所以利用培訓的機會把下一階段工作說清楚是個不錯的選擇。
2.創新的黨務培訓方式,主要有5個形式。(1)模擬教學。可以組織一個小團隊邊講解邊演示(如:情景再現、現場說法等),也可以讓全員都參與進來,按照“劇本”共同開展一項黨務工作。(2)組織生活。作為黨務培訓,首先大家都是黨員,被抽出來一段時間參加培訓,黨內組織生活是要有保障的。所以,可以設置臨時黨組織,在參訓的同時開展組織生活。(3)現場訪談。相當于交流匯報的升級版,類似于“一對一”訪談。(4)主題黨課。可以結合當前重點黨建黨務工作設置某一主題,讓參訓學員走上講臺講專題黨課。(5)在線課堂。比如:利用騰訊會議、ZOOM等視頻系統同時進行在線聽課與互動;利用釘釘等網絡辦公系統實現培訓的協作,這些方式都是值得嘗試的。
(作者單位:陜西寶光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