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鄒蕓螺

地方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主體部分,其植根于地區經濟的發展,以為地方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科學研究實力是地方高校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區域經濟發展,地方高校的科學研究開始顯現出獨特的功能和定位。本文將從具體實例出發,基于《湖北文理學院學報》的載文數據,分析研究成果的特點,總結地方高校科學研究的發展趨勢,為地方高校進一步發展指明道路。
一、學報載文數據分析
湖北文理學院地處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歷史文化名城——襄陽市,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可追溯到上個世紀50年代,近年來實力不斷增強,致力于將學校打造成地方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綜合性大學。其學報《湖北文理學院學報》創辦于1981年,由湖北省教育廳主管,湖北文理學院主辦,是一本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其刊登的學術成果的來源以本地區地方院校教師為主,能夠很好地反映出地方高校科學研究的特點、定位、方向和變化。本文所使用的分析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公開數據,截取了2009年到2018年共10年的數據。
1.登載文獻結構分析。整理《湖北文理學院學報》近10年登載文獻的數據發現,從2009年至2018年登載文獻總數量在持續減少,降幅達26.9%,平均每年降低3.4%,在每年總期數(12期)一定的情況下,反映出單篇文章的版面增多,論述加深的特點。
在所有期刊論文中,被基金資助的文獻比例越高,論文科學研究的水平越高,越能緊跟最新的研究趨勢。根據統計數據,《湖北文理學院學報》基金資助文獻比例由2009年的27.99%上升到2018年的45.41%。增長比例達到62.2%,反映出地方高校科研水平持續不斷地提高。
文獻結構的變化與科研水平緊密相關,10年來,反映湖北文理學院科研水平的典型變量——省級項目立項數和國家級項目立項數也穩步增長。本文選取湖北文理學院的基金文獻量、基金支持比例、文獻總量、國家和省級項目立項數作為變量,計算各個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構建科學研究的知識圖譜,對登載文獻結構變化的機制進行分析。結果如下圖。
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國家項目立項數和基金支持比例及基金支持文獻量的相關系數為0.889和0.836,高度正相關,省級項目立項數和基金支持比例及基金支持文獻量相關系數為0.740和0.648,顯著正相關,可以看出越高水平科研項目更容易出現高水平的成果。構建知識圖譜后發現,(如圖)圖標較大的為基金支持文獻量和國家項目立項數,說明系統中這些因素在機制中重要性凸顯,其它因素具有多重依賴關系。進行中心度分析發現,入度基金資助文獻比例為2.842最大,它表示基金資助文獻比例最容易受到其他4個因素的影響,出度是國家級項目立項數2.404最大,表示國家基金數關注期刊其它4個因子最大,表示國家基金立項數處于中心位置,對其他因素的影響最大。從分析中可以看出,登載文獻結構變化的原因主要是湖北文理學院科研水平特別是國家級項目的立項能力的提升。
2.登載文獻內容分析。文獻的熱點分布和關鍵詞能夠很好地反映出期刊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對知網公布的近10年《湖北文理學院學報》學術熱點進行整理,發現《湖北文理學院學報》學術熱點的前10名分別是中國文學、高等教育、旅游、中國古代史、中國語言文學、體育、人物傳記、數學、外國語言文學和宏觀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反映出《湖北文理學院學報》學術熱點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旅游和經濟發展方面。
對期刊關鍵詞排序,前10名分別是“襄陽”、“三國”、“諸葛亮”、“襄陽市襄州區”、“宋玉”、“教學改革”、“《三國演義》”、”孟浩然”、“大學生”和“湖北省”。這些關鍵詞分為三類:聚焦具體地區的“襄陽”、“襄陽市襄州區”、“湖北省”;聚焦歷史文化和歷史名人的“三國”、“諸葛亮”、“宋玉”、 “《三國演義》”、”孟浩然”;聚焦高校教育的“教學改革”和“大學生”。 可以發現學科熱點文化、教育、旅游和關鍵詞存在明顯的對應關系。
《湖北文理學院學報》期刊刊載的研究成果主要依托于地方高校湖北文理學院,學校地處襄陽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方針決策,提出將在后現代理念的指導下,活用鄂西地區的生態、文化資源,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襄陽市作為核心城市之一,一直不斷地在方針指導下提高自身的生態文化競爭力,10年來依托自身的荊楚文化、三國文化等豐富文化資源打造生態旅游城市。綜合學術熱點和關鍵詞信息可以發現,襄陽地方高校的研究內容主要涵蓋襄陽地區發展,三國及荊楚文化,諸葛亮、宋玉、孟浩然等知名歷史名人,旅游業和高校教育。這些研究內容都和地區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方針有著直接的聯系,可以看出襄陽地方高校的科學研究與區域經濟是密不可分的。
二、地方高校科研發展特點
從《湖北文理學院學報》的載文數據可以看出當前的地方高校科學研究主要呈現出兩大特點。
1.越來越重視科研的質量。地方高校的科學研究發展呈現出越來越重視研究的深度和研究的水平的特點。2009年到2018年《湖北文理學院學報》年度載文數量由268篇降到了196篇,以期刊每年發表12期計算,即每期由22篇降到16篇,假設總版面不變,則每一篇文章的版面增加比例為37.5%,單位版面的增多,反映了文章論述深度的加深和文章質量的提高。此外,基金資助比例近10年呈現出持續增加的趨勢,這是地方高校整體科研水平提高、出現高水平科研項目和研究緊跟熱點的體現。不過從數據中也可以發現,在2016年到2018年3年間,基金資助文獻比例從47.92%降到了45.41%,出現不增反減的跡象,可以推測出科研水平提高可能達到一定瓶頸,需要進行多方面改善醞釀新一輪的質變。
2.依托于區域,服務于區域。地方高校與所依托區域存在緊密的聯系,在地方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一特點體現在科研上就是,科學研究利用地方的區域優勢加以開展,同時其成果又用來服務區域發展。從《湖北文理學院學報》載文內容可以看出襄陽和襄陽的發展一直是襄陽地區高校科學研究的核心。“襄陽”在關鍵詞排名中位居第一,載文量達到80篇。此外,“襄陽市襄州區”在關鍵詞排名中居第四,載文量達到32篇,近年來,襄州區不斷開發和發展,如湖北自貿區襄陽片區就地處襄陽市襄州區、城市新中心東津新區也是從襄州區劃分出來,從研究數量可以看出,高校科學研究一直緊跟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前線。2008年湖北省提出打造“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的構想,《湖北文理學院學報》10年來的研究大部分都圍繞著地區文化資源和旅游熱點展開,致力于通過研究指導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三、地方高校科學研究未來發展趨勢
地方高校科學研究發展呈現出重視質量和依托服務區域經濟的特點,從這兩個特點出發,結合當前的發展現狀可以總結出未來的發展趨勢。
1.打造高水平科研團隊,實現科研新一輪質變。科研實力是高校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科研實力是地方高校發展的關鍵之一。10年來,地方高校科學研究已經呈現出了研究內容深化、研究水平上升的特點,然而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出,這一提升并不足夠,當發展到一定程度后,科研實力需要新的增量加入才能實現進一步的突破。這個增量有很多可能,目前人才是公認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打破前進的瓶頸,地方高校未來科研的發展趨勢之一就是以人才為增量,打造高水平科研團隊,將科研成果由量轉向質,實現核心期刊突破、高級別基金項目突破。高水平的科研團隊打造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高校的人才培養、人才引進和地區科研平臺的構建,多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帶來科學研究的新質變。
2.加深校企合作,與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區域與地方高校的發展有著相輔相成的重要關系,未來地方高校科研發展的趨勢之一將是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特別是加深與當地企業的合作,針對企業實際需求,開發應用型成果,使科研與區域經濟齊頭并進。湖北文理學院已經達成了與石花酒業、云創大數據、北盛科技等多家企業的合作,其優勢體現在了多個方面。首先,企業可以為高校科研提供必要的條件,包括支持高校建立相關的特色課程、建立科研轉化平臺、建立校企合作平臺等等。其次,高校的科研成果會更有針對性和實用性,促使地方高校整體向應用型轉變。高校科研的展開將直接從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出發,解決最根本最現實的問題,科研成果將更偏向應用型,專利成果的轉化率將進一步提高。再其次,高校將在科學研究過程中進行人才培養,通過科研提高人、鍛煉人,為企業發展培養應用型的人才。
綜上所述,通過研究《湖北文理學院學報》的文獻結構和文獻內容可以看出地方高校科學研究呈現出明確的質量提高和區域相關的特點,同時數據也反映出了科研的瓶頸問題和深化區域合作的需求。地方高校需要重視人才的作用,打造高水平科研團隊來保持科研實力的旺盛增長力。區域經濟和地方高校的發展相互促進,深化校企合作將是地方高校科研發展的新方向。
(作者單位:湖北文理學院圖書館? ? 湖北文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