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亞麗
高職院校建立良好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和交流關系有利于促進與沿線國家的友好關系,促使沿線國家人民互相信任,從而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效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與中國高職院校進行國際合作和交流,促進國家青少年之間文化交流,深入“一帶一路”倡議的文化建設。
一、“一帶一路”對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影響
1.“一帶一路”開辟了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新途徑。我國堅持“一帶一路”建設,帶動沿線國家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較多,連接著東亞經濟圈,實際涉及范圍比較廣泛,與沿線東亞、中亞、東南亞、歐洲中東部發達國家以及部分非洲國家保持密切聯系,我們應與沿線國家深入交流合作,實現共同發展進步。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國際交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達成重要合作,共同進行國際交流。“一帶一路”的發展,不僅使更多國家了解到中國,并保持合作貿易往來,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高職院校國際合作和交流的發展,帶動高職院校教育領域的革新,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讓世界了解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根據當前高職院校國際合作和交流的情況進行分析,發現雖然高職院校努力推動國際合作和交流的進程,但是具有一定局限性,大多數高職院校在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主要集中于同歐美發達國家的交流,與“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合作和交流的機會比較少,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我國高職院校將會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和交流。
2.“一帶一路”調整了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新方向。現如今,我國高職院校對于國際合作和交流的教育方式比較重視,通過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活動,學習西方先進國家職業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引進先進教育資源,從而促進我國高等職業教師的素質,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效果和質量。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發展,促使更多國家參與,影響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國際合作和交流的過程是雙向的,我國高職院校逐漸轉變交流理念,更多高職院校進行學校教學理念和資源的輸出工作,將學校的優秀教學資源和先進教學理念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推廣,從而提高我國高職院校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總的來說,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動和發展,促使高職院校對國際合作和交流產生新的看法,轉換在國際合作和交流過程中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學習先進國家職業教育的優秀方法,而是通過自身優勢進行教育資源輸出,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自信心,促進國際合作和交流的主動性發展。在高職院校國際合作和交流的發展過程中,作為中國的高職院校,應該通過國家優勢,定位新的發展方向,主動推進國際合作和交流,提高教育輸出的程度,促進人才的流動,將中國教育文化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輸出,從而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共贏,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推動高職院校的變革,優化學校內部教學模式的發展,提高學校的知名度,使中國高等職業院校在國際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真正意義上提高高職院校的國際化發展。
3.“一帶一路”創新了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新模式。“一帶一路”倡導沿線國家之間建立多邊合作機制、區域合作方式,樹立合作共贏理念,從而帶動沿線經濟、文化、教育的發展,其中經濟合作模式的發展比較穩定,對高職院校的教育合作模式起到引導作用,高職院校可以進行借鑒和學習。我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于沿線國家來說,是一次發展的機遇,因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數發展比較落后,對于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的發展不完善,缺乏計算機、建筑、制造業等專業的技術教育,為我國高職院校教育帶來了機遇,是國際合作和交流的機會,能夠有效進行人才輸出。另外,我國的高職院校國際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校企結合、教產融合的職業教育發展方式起到重要作用,開展具有完整系統的職業教育聯盟。所以,高職院校應該充分利用職業教育聯盟的方式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和交流,在與不同國家進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根據不同國家的需求,進行教育資源的整合,通過某個熱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精準性的國際合作和交流。
二、服務“一帶一路”發揮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作用
1.發揮中外文化交流的紐帶作用。近幾年,我國對于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高職院校的主要是培養技術型人才,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匯聚著具有我國文化特色的思想,是文化傳承和發揚的重要場所。現如今,國際關系越來越開放,國家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進行相關貿易交往,從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各國職業學校學生的人文交流,高職院校之間的學術交流、技術比賽和國際科技合作,中國的高職院校樹立作風良好、技術達標的良好形象,從而促進國家形象的建立,進行學校品牌建設,培養友好、和諧的國際關系,體現國家人民之間的友好合作關系。高職院校建立良好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和交流關系有利于促進與沿線國家的友好關系,促使沿線國家人民互相信任,從而促進“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效發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與中國高職院校進行國際合作和交流,促進國家青少年之間文化交流,深入“一帶一路”倡議的文化建設。
2.發揮技能人才的培養作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增強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文化軟實力成為國家之間競爭的重要內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數處于發展中階段,所以,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擁有共同點,解決產業問題時具有一定共同性,產業發展主要依靠勞動者的技術。因此,職業教育發展決定技術水平,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發展的基礎。總的來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發展需要依靠技術水平,需要依靠職業教育的發展,而發展中國家的產業技術存在一定相似性,我國的職業教育與沿線國家的發展存在具有相似性的問題。所以,我國高職院校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帶動沿線國家的職業教育發展,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從而共同培養高素質人才,適應于國家產業發展。
3.發揮科研的協同創新作用。高職院校主要教育功能是培養技術型人才,是科學技術創新的基礎場所,是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階段。高職院校在國際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應該積極開展相關科研探討合作活動,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技術合作,共同進行科技創新,進行合作研究工作,提高技術水平的發展,不同國家的技術水平和文化內容不同,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散學生思維方式,從而進行技術技能的創新發展。另外,在與沿線國家職業學校進行科研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高素質人才,將人才進行匯聚,組織一支具有專業能力強、科技水平高、實踐能力良好的教育隊伍,發揮科研的協同創新作用。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趨勢與對策
1.堅持“開放辦學”的辦學理念。在國際合作和交流過程中,高職院校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開放化管理,推動國際合作和交流工作的進行,優化辦學理念,加強高職院校教育模式的變革。形成開放式辦學理念,能夠激發高職院校的內部活力,提高高職院校開展國際合作和交流工作的效果和質量,順應國際合作和交流發展趨勢。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使高職院校與沿線國家的關系更加密切,進行國際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高職院校應該堅持“一帶一路”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在保證各自利益的同時,通過合作交流實現共贏,除此之外,高職院校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可以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理念相統一的國家建立教育聯盟,共享教育資源,提高與沿線國家的合作程度,從而實現“一帶一路”倡議。
2.圍繞“一帶一路”需求培養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化人才是高職院校進行國際合作和交流工作的重要目的,在進行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主要通過中國學生的國際化培養和海外留學生培養實現,“一帶一路”倡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由于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往來和經濟交流,促使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要專業技術型人才,沿線國家為了推動產業發展,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量大。在進行中國學生國際化培養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加強與沿線國家的教育交流,拓寬對外交流渠道,在暑假進行學校交換學習、海外工作實習等方式,為高職院校在校學生創造國際合作和交流的平臺,提高學生對不同國家職業教育的理解和認識,感受不同的教學方式。高職院校需要積極組織各國之間文化、技術交流活動,例如,舉辦海外教育教學講座、國際科技創新大賽、文化論壇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文化交流。
3.積極“走出去”開展境外辦學。“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和沿線國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開辟貫穿亞歐非國家的貿易、經濟、文化往來路線,高職院校應該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帶來的優勢,積極“走出去”開展境外辦學。高職院校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國際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引進相關職業教育資源和理念,還需要向沿線國家傳播中國優秀教育資源和方式,根據對中外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經驗進行整合,進行資源輸出。另外,可以與沿線國家共同開辦海外學校,培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要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一帶一路”對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影響進行分析,提出服務“一帶一路”發揮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重要作用,對“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趨勢與對策進行討論,從而加強高職院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合作和交流。[課題名稱: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研究;課題編號:LSHYY1930? 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度學院課題成果]
(作者單位: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